甄嬛傳里的祕密:「純元皇后故衣」背後的重重陰謀

皇后最懂純元皇后,一開始扶持甄嬛,除了可以用來作為對抗年世蘭的利器,更是一枚棋子。純元皇后是皇后吃定許多手中棋子的法寶,往往還能惹得皇帝寬待自己。從紅梅、歌舞詩詞、圓房到點起的龍鳳燭火,或"四郎”這種稱謂,純元皇后無所不在,故衣、項圈、命名、封號皆能用來鬥爭或乞憐。

皇后時常“打壓一個入就在她最得意的時候”,或像年世蘭對付沈眉莊的“假孕事件”陰謀,險惡處十分相似,反思那曾身處“九龍奪嫡”裡的純元皇后,怎能保持純然無垢的心思?

甄嬛傳裡的秘密:“純元皇后故衣”背後的重重陰謀

甄嬛封妃那日,皇上見到那件“純元皇后故衣"便想起當年相遇的往事,當下的反應有些過頭,他的第一個命令非常清楚:在皇后與幾名宮女在場的尷尬情況下當場喝罵甄嬛“”放肆”,且要甄嬛立即脫下衣裳,僅穿著貼身褻衣跪在地上

這是極度羞辱人的嚴苛命令。在舊社會中,讓一個小妾在其他人面前脫衣,等同於今日讓自己的妻子去別人面前赤身裸體給人看笑話一樣,沒有女人能忍受這樣的屈辱。

純元皇后在才藝上簡直是全能冠軍,她的真實內在實際上無比狡猜,更甚她的親妹妹宜修,除了是太后制衡親兒子的眼線,而且還以死亡作為最後對妹妹加害自已的復仇手法。在皇后的描述中,當年自己為側福晉的時候懷孕了,他的姐姐烏拉那拉・柔則來探望她,巧遇了妹夫,結果一見鍾情。

“一見鍾情”的“巧遇”為何要挑在妹妹懷孕的時刻?

甄嬛傳裡的秘密:“純元皇后故衣”背後的重重陰謀

甄嬛誤穿的衣裳,根據清朝妃嬪吉服服制,未婚女子竟敢穿上這樣鮮豔的服色,打扮得那樣漂亮去見當時的雍親王,而且還是甄嬛要“封妃”時,可讓內務府總管“挑”來的舊衣,委實不合常理。後宮吉服規定嚴謹,沒有未婚少女可以穿上這樣逾制的服裝跑去探望妹妹,內務府總管又怎會了狗眼,挑了個制貴族少女的外出旗服來當作甄嬛要封妃所穿的禮服?為什麼就連甄娥這樣聰明的女子,都不免覺得此衣應該是可以穿上身的“皇后舊衣”?

故衣事件使得誤穿的甄嬛倒臺,不得不在產女後傷心遠走甘露寺,父親甄遠道也被鬥跨、全家流放偏遠的寧古塔。此事件,更導致內務府總管姜忠敏故因此被杖斃。

可是回頭推論“純元皇后故衣”不也是逾制的犯上行為?為何甄甄嬛穿了就倒黴,而烏拉那拉,柔則穿了僭越身份的服飾卻沒事?

甄嬛傳裡的秘密:“純元皇后故衣”背後的重重陰謀

烏拉那拉家的嫡女第一次去見妹夫就穿了這件衣裝,明顯是僭越了本份,在於引起王爺注意,可見此妹花了點心思,就是故意想勾引妹夫。純元皇后之以虛幻,就在於人格的矛盾性。一個出身高貴的少女對宮女廠施恩惠,如對崔槿汐,使她一面之恩便能多年不忘,說明純元皇后這個女子的心性與階級概念,可以對卑微的勞動階級進行施合行徑,卻設計自巴懷孕的親妹妹,為

的不過是得他人的感念與稱讚,這是非常矯情的偽善表徵。

個女人連妹妹的心情都無法設身處地著想,說明只是表現優感,善待下人來塑造良善形象,實為薄親厚疏,不過是想用美善的外表得到人心,並伺機打擊想當福晉的烏拉那·宜修。而婚後對宜修僅僅是“敬重”的雍王爺娶得是庶女、不受康熙帝重視,還得面對"八爺黨”這樣強勁的對手。劇情側重陰謀論,只有一個答案:嬪妃不得輕易出宮,當時的德妃在後為了兒子想盡量拉絨外戚大臣,除了迎娶要重要的嫡女鳥拉那拉·柔則來建立煙親關係,更設計雙方以這件應制衣裳作為記號來相親

因此這樣的"愛情故事”說穿了,不過是宜修為庶女不敢反抗,其姐和德妃樂其成,幾個女人互相妥協和共謀,根本上就在於讓雍親王上位的共同默契。這一點從皇帝后來在太后死前所說“孝順”為“真心愛護純元,善待宜修”可以證明。

甄嬛傳裡的秘密:“純元皇后故衣”背後的重重陰謀

劇裡的皇上,最嚴重的心理頑疾是充滿不安全感,所以對任何人都不自覺懷疑而冷遇。因從小不被父皇康熙帝所愛、皇額娘不得寵(良妃奇龍、舒

寵)、母親與舅舅隆科多亂倫、兄弟個個想要爭奪奪皇位,在這樣的青景下,自已也沒有同親孃一起長大,與太后烏雅氏有距離。母親以烏拉那拉氏女當交換條件,加上背後的支持勢力,就算不為美人動心,皇權這樣的吸引力,自然也會讓雍親王心動。劇中未說明純元皇后給予了雍親王多少政軍上的幫助,但一個實力雄厚的外戚能夠在形勢嚴峻的前朝如何運作,無論當初鬥爭多麼險惡,最後都使雍親王成為了皇帝。

皇帝艱辛得著帝位,得防範權臣如隆科多、年羹堯等人藉由太后、華妃進行前朝與後宮的串連,除證明自己是明君,還得樹立純元皇后為愛情典範,警示後宮這些爭寵的妃嬪,讓她們不要妄想妻子的地位或進行外戚干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