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二更」創始人李明:二更如何搶占一條板結流量

專訪“二更”創始人李明:二更如何搶佔一條板結流量

來源 | 獵掌門

作者 | ponyo

李明LIMING

“二更文化”CEO,溫暖、細膩的白羊座;嚴肅、溫柔、低調,既不張揚也不冷峻。二更文化擁有“二更視頻、二更食堂、隱藏菜單、慢漫來、更城市系列”等新媒體,致力於整合全國影視製作資源,把二更打造成涉及整個影視行業全產業鏈生態的公司。

【李明】

“二更文化”CEO:

從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如何找到突破口

>>> 定位品牌

“二更”的前身叫海騰傳媒,最初海騰傳媒撥出項目組做二更,但後來二更做得越來越好就合併了海騰,於2015年4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杭州,公司成員152人,全國有七家分公司,分佈在北京、杭州、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

“二更”要從傳統媒體轉型到互聯網、新媒體的時候,我們發現首先新媒體最活躍的時間是晚上8點到11點,“二更”是9點到11點,正好符合這個時間段;其次我們做的是社會人文的內容,跟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相關,“二更”這個詞正好能夠表達這樣的調性,所以綜合考慮取名“二更”。

>>>定位內容

“二更”的品牌關鍵詞叫“快樂、自由、愛”,slogan叫“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內容目前以微紀錄形式為主,想體現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演進,每次採訪一個人,通過一個人物的視角去傳達這個時代發生的變化,我們想傳遞正能量的東西,所以會把採訪以合理的、正能量的角度傳遞。

我們要做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事,符合這個市場和社會需求的事,二更是有情懷的媒體平臺,所以我對大家的要求有兩點,從做人做事的角度要講情懷,從創業的角度來保持創業的心態。

如何保持公司持續穩定發展

>>>構建發展框架

公司的發展是每發展一個階段、上一個臺階來一波好的人,上了臺階再來一波更好的人,所以要把公司在這個階段做到最好,才可以吸引到最好的人才,不斷的提升,來的人才會越來越好。

做事初期就要把大概框架架構好,要大概知道什麼樣的人可以陪你走到哪個階段,是頂級的人才能陪你走得更遠,還有公司職位得空出來,不能幾個合夥人,經驗並不是特別豐富,資源也不是特別豐富,就把所有的頂部位置都佔滿,讓後面的人沒法進來。

>>>匹配團隊基因

“二更”最厲害的地方是團隊基因非常多,從公司成立就開始規劃之後要做的事情,並且為這些事情匹配不同的基因。我之前的幾段職業的經歷都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訓,公司在初期或者某個階段發展得很好,但是當市場發生變化,團隊和業務到了一定規模,公司必須適應新的市場的挑戰的時候,發現有些業務做不了,因為團隊中缺少能夠做那方面業務的人,所以“二更”從開始就明確要做哪些事情就要匹配相應的人,現在二更是四駕馬車將二更整體往前驅動,這四駕馬車包括運營、技術、內容生產(媒體)、銷售。

“二更”最早兩個創始人:我的合夥人是做傳統媒體、傳統經營的,不懂內容;我是做互聯網、新媒體的,懂互聯網產品和運營,不懂技術;所以我們缺少內容基因,後來把內容基因補齊了,又發現運營商也缺少很多,比如線上線下推廣和運營,品牌、公關,BD,包括團隊運營,客戶維護,媒體維護,缺少銷售團隊,技術團隊。

我們用了半年的時間把各個模塊都補齊了,包括後勤、行政、人事。各個團隊都補齊了以後,發現還有很多業務沒有做,比如綜藝、旅遊、體育、遊戲、電影,而這些團隊也要非常專業,我們就繼續補充這些方面專業的人才,變成了二更的基因庫。

>>>構建精英團隊

“二更”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帶了各種各樣的資源,各種各樣的經驗,各種各樣的團隊加入二更,二更已經形成了集團的形式。

“二更”不同分公司的負責團隊也是當地最優秀的團隊之一。北京的團隊現在只有20多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精英,北京分公司的負責人是原來中糧戰略投資負責人,他做過幾百億的項目;全國營銷總監是原來做得最好的財經媒體銷售部的總負責人;導演團隊有六個來自央視;商業策劃團隊是之前4A公司商業策劃負責人帶過來的;商業導演負責人,之前拍過170多部商業片子;電商負責人是之前京東VP級的負責人。二更其實才發展了一年,這麼多人會聚攏到這個平臺上,說明二更在做一件正確的事,而且二更野心足夠大,這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吸引來最優秀、有野心的人。

從目前戰略規劃、人員構成來看,二更已經是超一流的創業團隊,二更是文創產業,文創產業的核心就是人,二更最大的財富是人。

如何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

>>>運用自身強項

“二更”的前身是影視傳媒公司,變成新媒體公司是因為之前傳統業務下滑。我們之前做電視節目,因為業務萎縮,電視受眾減少,客戶減少,所以被迫轉型到互聯網、自媒體。

轉型後發現很好的效果,除了之前失去的客戶回來之外,又出現很多新客戶來找我們。他們的需求主要是在我們的內容裡做商業化植入或幫他們定製商業化內容,這個正好是我們的強項,所以最開始以這個贏利。

>>>複製成功模式

去年年底發現這個模式很好並且未來發展空間很大,“二更”就想把它複製到全國,但是影視服務業務非常區域化,需要落地跟客戶面對面溝通,需要落地製作,而我們在當地沒有資源。

“二更”在杭州能做起來是因為在杭州已經生根多年,有很多資源、客戶、媒介,有團隊,有政府的支持,但是在其他地方什麼都沒有,所以幾乎做不了,後來我們發現在當地有很多傳統的傳媒公司,他們的客戶和業務也在萎縮,他們跟二更一樣也需要轉型。

與此同時這些公司也覺得“二更”的模式很好,主動來找二更,提出了種種方案,比如希望效仿“二更”或是跟“二更”合作;希望成為“二更”在當地的總代理或分公司;甚至希望“二更”收購他們。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市場,所以從去年年終開始做“二更夥伴”。

“二更夥伴”計劃就是帶著全國的影視團隊一起對接客戶,對接市場,對接項目,對接渠道。這是二更發展初期最大的轉型,二更從此變成了一個線下平臺,開始整合媒介資源,比如現在有航班、地鐵、公交、電視臺、寫字樓、電梯的屏幕,還有很多線上自媒體、視頻平臺等等,只要能想到的視頻平臺,我們都去拓展和整合。現在全國各行業、各區域的客戶我們都有團隊在拓展。

我們要服務好這些團隊讓資源對接起來產生商業價值。舉例來說如果客戶要拍無人機營銷的視頻內容,我們就幫他找最適合拍攝無人機的團隊,讓他們對接上把項目做完,我們再幫他放到適合無人機營銷的受眾渠道上,比如科技類、媒體類的自媒體,科技產業園的寫字樓,找到這樣的渠道讓他發佈內容,這是“二更”的價值。

>>>合理利用自媒體

“二更”商業來源最重要的,一是商業化內容的定製以及原有內容商業化的植入、研發;二是整合資源,從中去分層。

“二更”的自媒體只是二更的一部分,是用來處理媒體品牌,用媒體品牌吸引客戶、媒介和團隊,就相當於央視,央視電視臺是在播內容,但央視其實在做很多事,可能做電影項目孵化,做相關的產業,也在全國拓展客戶跟很多媒體合作,二更就是新媒體上的央視,自媒體是我們的臉,讓大家能看到二更是有製作能力、有調性的品牌。

很多自媒體人做一段時間會問自媒體遇到瓶頸了嗎,自媒體未來的發展空間、贏利空間能算得出來,它要轉型,首先要考慮怎麼去微信化,怎麼從微信空間裡跳出來;其次要去自媒體化,自媒體只是個窗口,要通過自媒體能夠創造整個行業、整個生態,能夠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做拓展。二更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自媒體,自媒體是二更的工具之一。

“二更”現在的粉絲是400多萬,“二更食堂”的粉絲有300多萬,每天總的閱讀量上百萬,評論量有幾千條,我們會跟用戶互動,會選取優質的用戶留言登出來;有些視頻內容也會從用戶當中取材,甚至邀請用戶來參與、拍攝;另外馬上要做社群,但是“二更”不做廣告,自媒體是我們的一張臉,更多的贏利可能是大家看不到的。

幾百萬的粉絲數量太少而且領域受限,因為“二更”的客戶很多,需求很大,並且這些客戶來自各個行業,我們要幫他找到符合他那個領域的人群,所以我們沒有把自己的用戶當做最核心的資產,要滿足的客戶有千千萬萬,粉絲群的空間太小,也沒有可持續性;另外微信也有生命週期,它現在已經進入巔峰期,不可能再爆發性的成長,公司的成長不能依附於已經在這個階段的平臺,所以我才說要去微信化。

>>>建立自己的生態

二更是在整個大的媒體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產生的一家新公司,我們希望在媒體環境當中做事聚焦到視頻方向。

首先未來會生產多種多樣的內容,包括現在做的微紀錄、旅遊、體育、財經等,包括各地分公司做的當地城市內容,接下來還會做綜藝、電影。更多不同的內容會涉及到更多的產業鏈,比如電影產業鏈會涉及到藝人經濟、院線發佈,這就又會囊括新的媒介資源。

其次我們還在做電商,是基於我們的資源整合能力,分出部分精力做電商變現。因為客戶未來的需求不斷變化,有些客戶現在看閱讀量,但未來會看真正的效果和互動量、社會影響力、銷售,所以電商也在做。

最後二更的模式是帶全國的影視團隊、影視人才玩,我們希望改造這個群體,比如今年要做“全國短片節”;要在成都做影視產業園和孵化器;自己去投影視團隊和影視項目,成立“二更文化基金”專門投二更生態企業。

我們現在是盈利的,是一家現金流非常健康的公司,剛剛完成A輪融資,額度雖然不高,只有5000萬,但我們希望儘快結束,趕緊做接下來的業務,因為只要錢夠用,可以下個月再把估值做上去;我們計劃今年或明年組織自己的基金,專門投資圍繞”二更生態“,幫助”二更“發展得更快、更全面的公司和團隊。

這些是”二更“今年到明年上半年要做的事,也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希望”二更“會變成先從中國影視服務行業開始慢慢涉及到整個影視行業全產業鏈的公司。

獵掌門

國內第二好的新媒體學習社區

深度乾貨

▶聯繫報道:ID│liezhangmen367

▶聯繫CEO:ID│wangjing35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