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沿著《山海經》所指的路旅行,發現了美洲大陸與中國的玄妙關係

《山海經》作為上古奇書,被許多文學作品引用,也被許多史學家拿來參考,然而因為其中所描述的地理位置、生物地貌與我國大陸的情況有許多出入,再加上裡面對各種奇異禽獸的描述在我國境內更是聞所未聞,所以《山海經》也常常遭到專家的遺棄。就連司馬遷編寫《史記》時都說,《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不敢拿來參考。於是,大家對《山海經》的地理、歷史、生物研究就覺得意義太小了,轉而《山海經》被許多學著拿來當做文藝作品來欣賞,比如四庫全書就把《山海經》歸到了小說行列。

她沿著《山海經》所指的路旅行,發現了美洲大陸與中國的玄妙關係

然而進入現代社會,信息發達,科技先進,有的人就重新拾起《山海經》進行地理考究,驚奇的發現,原來《山海經》描述的很可能不僅僅是中國版圖,裡面記載的許多奇異禽獸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對應的相似形象。

於是一位美國學者墨茲博士,對照著《山海經》中的描述,來了一段實地考察,按照《山海經》中的《東山經》的指引,一路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最終驚奇的發現,《東山經》描述的就是北美落基山脈周邊的地理生物情況啊!為此墨茲博士將考察記錄進行詳細編纂,形成了一本論著,叫做《幾近退色的記錄》。

她沿著《山海經》所指的路旅行,發現了美洲大陸與中國的玄妙關係

墨茲將《山海經》中講到的一些神話故事,比如大羿射日,扶桑浴日,十日傳說與墨西哥和美國科羅拉大峽谷周邊的印第安部落傳說進行了對照,驚奇的發現,原來二者居然有許多相似之處。

她沿著《山海經》所指的路旅行,發現了美洲大陸與中國的玄妙關係

如果果真如墨茲博士所推斷的,《山海經》是古代中國人考察了美洲之後記錄的地理志,那麼問題來了,在那個交通及不發達的古代,中國人是如何抵達大洋彼岸的呢?

於是大家紛紛猜測,說中國人在上古時期就曾到達美洲,是通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我們看到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面孔和亞洲蒙古利亞人種面孔特徵是相同。

她沿著《山海經》所指的路旅行,發現了美洲大陸與中國的玄妙關係

更有人提出,其實“印第安”與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時誤以為的印度沒有關係,哥倫布登陸美洲後,發現當地人見面打招呼發出類似“印第安”的聲音,便稱他們為印第安人。而“印第安”口音是美洲土著見面打招呼的表達方式,其意思類似於:你好、你家人好、我們家好,也有人說這種打招呼的意思是家鄉好。家鄉是哪裡?“印第安”是後來音譯的,源於最早到達美洲大陸的人發出的“殷地安”的聲音。殷,是古代商朝首都,位於如今的河南省安陽市。當年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周朝建立,許多商朝的舊部仍舊忠於殷商,與周對峙,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被迫背井離鄉,遠離中原,一走就是上萬裡,到達了美洲,並在那定居下來。這也是為什麼在美洲考古發現了只有中國大陸才有的玉器,以及南美挖掘出的房屋風格與安陽挖掘的殷墟風格極為相似。身在美洲心卻仍系故土,殷地便是殷都,印第安就是殷地安。

她沿著《山海經》所指的路旅行,發現了美洲大陸與中國的玄妙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