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9年時間否定了「久病牀前無孝子」


老人在世時特別喜歡雪。老人離世後,每每下雪時,戚傑就會去墓地陪陪父親,在墳前和父親說說心裡話。戚輝 攝

《和您在一起》一書即將付梓了。這是一部在中國圖書長廊裡不為多見的紀實作品。她的內容,記錄了戚傑先生歷時九年半,侍奉從患病不能自理到惜別離世的父親的若干情境。她的形式,則是戚傑先生的弟弟——攝影家戚輝先生,從九年半中抓拍的三萬多幅照片裡遴選出130餘幅,來輔助哥哥的130餘則日記摘抄,實現了圖文並茂深情而凝重的表述。

或許有人會問,兒子孝順自己的父親,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啊,這也要寫成書嗎?有這個必要嗎?我的回答是——當您看過這部書,自然就會得到最好的答案。


這部書的主題,可以概括歸納為孝道。而孝道是全世界文學藝術的母題之一,是全世界每個人都不陌生的話題。我國從古至今認為,“善事父母為孝”。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但我們還是時常聽到這樣一個說法:“久病床前無孝子”。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的關鍵字,大概就是一個“久”字了。侍奉老人,與撫育孩子有著很大的不同,孩子會一天天成長起來,老人卻是一天天衰落下去。撫育孩子,一天比一天輕鬆,樂觀;侍奉老人,一天比一天沉重、無奈、淒涼。同樣是持久的付出,結局卻迥然。

三千多個日夜,戚傑先生以怎樣的愛心、怎樣的誠心、怎樣的細心、怎樣的耐心,付出了怎樣的辛勞,承受了怎樣的疲憊,這裡不做贅述,要強調的是他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一次搶救,不是一次衝刺,而是“久病床前有孝子”,他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一程負荷越來越重、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人生馬拉松。


盡孝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此話顛撲不破,可是我們遺憾地看到,時至當下,兒不孝老的現象依然並不罕見。我每次回鄉,都會聽到最不想聽到的負面的家長裡短,不孝之徒形形色色的行為令人齒冷。甚至有人當眾告白,“說心裡話,我們誰不盼望年紀人早點死掉?!”這可真是應了孟子的那句話:“無恥之恥,無恥矣。”

戚輝先生並不是手執相機的旁觀者,他與妻子有時間便趕回老家,與哥哥一起侍奉父母。戚傑先生榮獲第七屆“感動灤州道德模範”稱號,寫給他的頒獎詞中說:“孝道不老,親情永駐”。而戚輝先生也被評為“中國網事·感動河北”2015年度網絡人物,他在詩中對父親說:“如果上蒼垂憐, 讓我們成為永世的父子。”【以上文字編輯自《和您在一起》書序 作者北董】

戚傑與戚輝的父親1996年患了腦血栓,起初栓塞不嚴重,只是右臂失去功能,生活還能自理。2003年6月至7月間,老人的腦血栓連續發作兩次,致使自理能力全部喪失,需要有人全天在身邊照顧。當時,綜合各方面情況,縣人民醫院的大夫告誡說:你們的父親可能活不過3年。


考慮到身體狀況欠佳的母親不宜操勞,也不想弟弟妹妹分心影響工作,戚傑匆匆關閉自己經營的小吃店,專心照顧年邁的父母。毫不間斷地堅持著這樣一份從來沒有休息日,也沒有薪水的“24小時工作”,直到2012年父親的永遠離開。

2012年元旦,老人已經病入膏肓,身體各種機能明顯衰竭。因疾病纏身,老人的脾氣越發暴躁,動不動就發火。面對愈發不受理智控制的父親,戚傑毫無怨言,總是先給父親道歉,想方設法哄老人高興,儘可能讓老人少生氣。戚傑常說:“照顧父親,就是要比照顧小孩精心!老小孩嘛,不能惹他生氣。”

2012年7月9日,老人在全家人的陪伴下,含笑合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當時,淚如泉湧的戚傑一直重複著一句話:“爸,您走了,以後的日子我多沒意思啊!”,而戚傑是每呼必應的,因為他就這樣一直不離不棄的陪伴在父親身邊。戚輝 攝)


照顧重病的老人不易,堅持照顧老人9年的孝心更加難能可貴。在戚輝的鏡頭中,大哥戚傑對父親的照顧無微不至,不僅讓人感受到了私人視角下的父子深情,還讓人看到了往往被大眾媒體忽略的——對中年男性溫情一面的細膩捕捉。

在這組時間跨度9年多的圖片故事裡,有老鄰居對孝子的稱讚,有父親在兒子為他刮臉時的安詳入睡的樣子,有父親彌留之際的不捨,有父親墳前的“談心”……在父親生前,這種情感是自發的、雙向流動的;當父親變成了一段回憶時,這種情感依然未消失。

初春的細雨無聲無息地下了起來。父子兩人只帶了一把傘,為了不讓父親被雨淋到,戚傑把雨傘留給了父親一人用,自己任憑小雨打在身上慢慢浸透衣服。戚輝 攝

每次坐輪椅時間長了,戚傑都攙扶父親站立一會,活動活動筋骨。這時父親看著兒子滿臉的欣慰。戚輝 攝

老人年輕時候愛打漁,一時興起,非要去河邊扔扔漁網,戚傑陪著父親到了河邊,老人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漁網也沒扔出去。戚輝 攝

老人愛吃餃子,戚傑最少讓父親每週吃上三次餃子。不僅如此,餃子餡還是變著花樣來的:麵條魚、蚶子、大蝦、螃蟹和蔬菜……變化口味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父親多吃一些以增加營養。戚輝 攝

老人生前的某天,雪後清晨,由於寒冷,路上幾乎見不到行人。即便這樣,戚傑依舊用輪椅推著父親出來散步,生怕父親憋悶。如今,雪依舊會下,而這條路上再也看不到戚傑與他父親在一起的身影了。戚輝 攝

在老人臨終的日子裡,戚傑每天就這樣靜靜地陪著父親,因為他已經預感到,能為父親盡孝的時間不多了。戚輝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