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五本書讀懂貿易戰

「徐瑾說」


又一期經濟人書單到了,我們推薦了29本書。

不要被數字嚇到,選一兩本你喜歡的帶走吧。


每次發書單,都有同學說多,

其實怎麼用書單,也是怎麼學習的方式,我寫一點感想,可以在《徐瑾經濟人》回覆書單查看(要查看關於貿易戰 經濟之類獨家分析,可以在公號回覆貿易戰或經濟


這期書單裡面,我們談了技術、貿易戰等熱門詞,也有幾本很不錯的傳記,有新鮮的好書,也有老書。


我有印象的是系統思考的四特徵,


1、看到全貌而非局部。2、看透結構而非表像。

3、看到變化而非靜止。4、條理清晰而非雜亂。


就像有人說的,書籍雖然缺乏熱情,但是卻很忠誠,

可以部分治癒我們的愚蠢和自大。


最後,推薦經濟人讀書會貿易戰四位導師書友推薦的五本書,我做了語音版。

經濟人讀書會出品——

因為《徐瑾經濟人》時有狀況,啟動備用公號《經濟人讀書會》,保險方法可以去知識星球找我

《經濟人書單》7月書單

——經濟人讀書會出品

1,《烏托邦年代1968-1969》

出版社:出版日期:

推薦人:周瑛彤

推薦理由:《烏托邦年代1968-1969》

在人類建立起的每個社會,都存在一種誘惑:大家都願意相信,自己的社會是人類社會最高級的形態。

然而,更好的社會恰恰需要不斷反省自己,將自己置於改進的運動中,多看自己的弱點而非一味吹噓優越之處。

本書作者法國編劇讓-克勞德.卡瑞爾,

電影大師布努艾爾昔日的合作伙伴。

1962年,布努埃爾在墨西哥拍完《泯滅天使》後開始在法國工作,並同卡里爾構成了新合作關係。

拍攝了《女僕日記》《白日美人》《銀河》《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自由的幻影》《朦朧的慾望》六部影片。

2015年獲得87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作者於1969-1969年,近距離目擊接觸到記錄歷史的三件事:美國嬉皮士運動、法國五月風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嚴重安利給所有人的一本小書,愛看電影的人更加應該閱讀這本書。

歷史像鏡面一樣,讓我們能更清楚看清現實已經大概率預測未來的趨勢。

因為技術可以發展,然,人心未變。

2,《戰略節奏》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4-

推薦人:王磊sans wang

推薦理由:戰略節奏理論來自中國企業管理和商業的的實踐,符合市場發展的基本的邏輯和基本規律。

《戰略節奏》具有巨大的指導和實踐意義,它能夠為所有在市場動態競爭中尋找未來的企業提供有益的啟示,幫助企業家抓住關鍵,讓自己的戰略節奏與市場演進節奏相契合,建立自己的適時、適勢、實時的競爭優勢。

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出版日期:2017-05-

推薦理由:我只有說四個字吐血推薦!

哈佛商學院教授、管理思想大師克里斯坦森給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

4,《如何系統思考》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1-

推薦人:裘彬

推薦理由:關於看清複雜問題的思維方式的書。在現實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句式:只要這樣,就可以那樣,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系統思維的對立面,是線性思維,在線性思維裡要素簡單,手機沒電了充個電就好了;電視劇裡,總有一個壞人,除掉壞人整個問題就解決了。

思考這個問題來源於《好戰略壞戰略》中提到的壞戰略,壞戰略裡常常會有想要得到什麼就定什麼目標的問題,然後目標等於戰略。同樣的,公司的CEO也往往會做這種事,員工離職怎麼辦?那再讓HR招一個新的啊;銷售下降了怎麼辦?多招幾個銷售,提高業績啊;抄日企的管理,模仿CE的業務拓展、照搬GOOGLE的OKR,這些半調子企業家往往抄著學著就掛了。對,那些優秀企業能活著並擴大業績,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問題,僅僅抄表面做法,是要付出代價的。

系統思考的特徵是,1、看到全貌而非局部。2、看透結構而非表像。3、看到變化而非靜止。4、條理清晰而非雜亂。啤酒遊戲,就是一個用於理解系統問題的沙盤遊戲。本書的定位,個人理解應該劃分為初級入門的讀本,當前市面上最容易理解一的本。作者邱昭良博士作為多本系統思考的譯者和作者,把深奧難懂的系統思考翻譯回了人話。後繼深奧點的書還有丹尼斯.舍伍德的《系統思考》和羅素.艾可夫等學者的書,硬要再找一些更易於理解的,大概只有萬維鋼老師在得到的日課季二季新春年講的專題了吧。

5,《知識產品經理手冊:付費產品版》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5-

推薦人:徐瑾

推薦理由:方軍作品。方軍有程序員和媒體經歷,加理工科背景和實驗精神,對於互聯網產品有系統思維。付費的春天剛剛開始,紅利沒結束,不過產品迭代也很快。

6,《施蒂格勒自傳》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06-

推薦人:子衿

推薦理由:經濟學者的客觀,人文學者的飽滿。

幽默風趣的文風,嚴肅鄭重的態度。

深入固然很卓識,淺出更為大方家。

7,《徵信大數據》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日期:

推薦人:王宇

推薦理由:通過徵信大數據,對中國產業結構的歷史演變進行分析

8,《中國經濟學風雲史(上卷)》

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

推薦理由:張曙光老師通過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歷史梳理和研究,講述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學的成長史。

9,《理論的終結 [The End ofTheory:Financial Crises,the Failure of ]》

作者:理查德·布克斯塔伯(Richard Bookstaber)譯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5-

推薦理由:如何你想真正瞭解金融體系運作,請閱讀本書!

作者認為,傳統的經濟理論受其自身方法和結構的制約,無法承擔起預測危機的任務。

10,《美國增長的起落》

推薦理由:王宇老師上期在經濟人讀書會書單推薦過這本書,我繼續推薦。

好書難得,經濟人書單經常有重複,但大家心得和方向總有些不同。

《美國增長的起落》作者是經濟學家戈登,他出生經濟學家庭,他自己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大家索羅的學生。對於技術的態度,他和索羅有些接近,就是美國經濟這些年增長放緩,本質原因就在於,覺得新技術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神奇。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徐瑾經濟人》知識星球星友舉出的例子,戈登曾經問大家,到底要智能手機還是要馬桶?這個問題揭示,如果從歷史角度長時段審視經濟增長,在這樣情景下,新技術也見慣不慣了。

在《美國增長的起落》中,戈登理解詳細考察了美國1940-2014年參差不齊的發展情況。他發現,從增長曆程的不同維度來看,1940年以來的幾十年並沒有發生1870-1940年那樣的革命性變化。更突出的是,1970年成為分界點,即成為增長較快和較慢的分界點,此前增長迅猛,此後增長一直放緩。

這個觀察對於思考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當下都非常有意義。

11,《複雜經濟學》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廬文化出版日期:2018-05-

推薦理由: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在國內近期出版了兩本書,《複雜經濟學》是新的一本,《技術的本質》2014也被湛廬文化引入,如今再版。

阿瑟的官方履歷很輝煌,他不僅被認為研究經濟正反饋機制的先驅,37歲就成為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而且日後成為聖塔菲的元老級人物,也是複雜性科學的奠基人。

複雜經濟學,當然要看聖塔菲研究所,阿瑟的書,當然要收簽名版。說一句題外話,當下中國有那麼資源,各類研究所應該立意更高遠才是,貝爾實驗室和聖塔菲都是好的方向。

在我看來,行為經濟學和複雜經濟學可能是經濟學的未來,行為經濟學研究個體理性與非理性決策,及其產生的人際互動,複雜經濟學則試圖探索人類群體互動中湧現的宏觀尺度現象。

12,《區塊鏈 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日期:2016-07-

推薦人:harrywu

推薦理由:技術性故事性都不錯,有密碼朋克的科技史,也有數字貨幣的未來展望,有天馬行空的聊天故事,也有嚴謹的技術普及推廣,關於貨幣,經濟,信用的啟發性思考。比如,等價交易導致信用評價問題在區塊鏈技術中用代幣天數的銷燬來衡量。

13,《數學之美》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5-

推薦人:Harry Wu

推薦理由:作者結合自己在google搜索和騰訊搜索的經驗,分享了設計計算機服務時候用到的多種數學知識,在AI並未被資本熱捧的時候,書中提到很多google的做法實際就是AI的做法,數據分析得出概率,指導未來。解決AI問題的一個通用做法是從數據得出可靠的模型參數,進而預測未來。數學知識在模型選擇和參數測量上起到了非常大的用作。

14,《茶葉大盜》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9-

推薦人:吳兆豐

推薦理由:19世紀末,一位出身貧寒的蘇格蘭青年園藝師,隻身來到中國,肩負著為大英帝國盜取最優質茶種和製茶工藝技術的重任。從此,中華帝國失去了保守千年的商業機密,改寫了人類飲食習慣,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版圖……

15,《驕傲之塔:戰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日期:

推薦人:鍾正生

推薦理由:芭芭拉-W-塔奇曼的《驕傲之塔》,寫盡了一戰之前的浮世繪、眾生相、冰與火、生與滅。權貴階層因權力漸蝕而來的焦灼不安,工人階級急於破壞一箇舊世界、卻苦於不知如何建立一個新世界的激情無序,無政府主義、和平主義和社會主義前赴後繼、無一倖免地陷入魯迅先生所謂的無物之陣,美英德法俄迫不及待卻又遮遮掩掩的爭霸慾望與戰爭衝動。這些交相輝映的變奏曲,直指戰爭的主旋律,均被塔奇曼娓娓道來,細細雕琢。

塔奇曼在題記引用了愛倫-坡的一句詩:龐大的死神俯身張望,在城中的驕傲之塔上。這不禁令人想起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多夫》的開篇之言:鐘聲浩蕩,自屋後上升。值此風雲變幻的大時代,你是否也真切感受到這隱隱待發的大激盪呢……

16,《現代日本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09-

推薦人:金文傑

推薦理由:作者將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脈絡中進行考察,指明現今所謂日本的種種獨特性,多為現代民族國家建立過程中為凸顯民族性而進行的傳統的發明,強烈否定廣為流行的日本獨特論。從很多事件和社會現象來看,中日之間的確存在了30-40年的時間差,在當下天朝看二戰前的日本帝國主義發展,會發現有很多值得玩味之處。

17,《伊朗傳》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出版日期:

推薦人:董潔林

推薦理由:一部輕簡通透的伊朗通史。適合入門者瞭解從波斯到今天伊朗的發展過程。

18,《昨日的世界》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日期:

推薦人:子衿

推薦理由: 《昨日的世界》讀罷掩卷而思,三十三萬字,每一個字都有著其份量,一時千頭萬緒卻又一時無語,此時心恍若體會什麼叫——情到深處,惟剩沉默。只感正如茨威格因無奈乘坐列車越過邊界,離開祖國,告別住了20年的薩爾茨堡時的心情——知道身後盡是塵土和灰燼,由它們凝結成像鹽塊一樣苦澀的歷史。

這昨日的世界,昨日的歷史,昨日的命運,不僅是茨威格的自述,更是以他為主角,並以這個主角出發的第一人稱視角的那個的時代的歐洲的自傳。人,人心,人道,人文,人權,一切的歡樂和痛苦,高尚與沉淪,莫不以人為主體。正如茨威格簡歷自言,他的眼光始終注視世界主義,他的書在地球上所有語言中都能找到語言和接受。在我看來,唯一的原因是:我們都是地球上能心靈閱讀,有愛恨悲愁的人,並且,組成了人類。

深深打動人的,於我所同頻共振的,不僅是茨威格與維爾哈倫、與羅曼·羅蘭,里爾克、紀德深沉的友誼,不僅是他與理查.施特勞斯的合作,與弗洛伊德交往,也不僅是他對霍夫曼斯塔爾、席勒、葉芝、高爾基等人的生動記述,更重要的,是對戰爭(尤其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對戰爭之前後及戰爭中的人民、家園愛得心碎痛得心徹的砰砰作響的悲呼與自問。然而,這位經受戰爭折磨心力交瘁精神疲憊的老人在結束所有的文字回憶時仍用了這樣的結尾:不管怎麼說,每一個影子畢竟還是光明的產兒,而且,只有經歷了光明與黑暗、和平和戰爭、興盛和衰敗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過。

這不是一本倉促寫成的作品而後見世界,是一本見過世界本質而後書寫世界之相的作品,他不能,他也沒有倉促書寫。每一代人都要對失去的絕不緬懷嗎?一代人一代人反覆緬懷的,正是他們失去的時代,以及包裹在屬於他們的時代中那些吞不下,吐不出,忘不掉,回不去的人生吧。

19,《女性貧困》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09-

推薦理由:《女性貧困》,一直想看的書,和《無緣社會》同一個系列,都是NHK紀錄片改編。非正式僱傭、少女媽媽、單親家庭都是女性貧困的關鍵詞。但是有些意外的是,色情業為不少單親女性提供了了最後庇佑,而不是人們想象的僅僅是壓榨,二十一歲夜店女子就說,這種工作工資高,如果女兒將來說想幹這一行的話,我覺得我會同意。

女性貧困,是日本社會越來越被談及的話題,其實這背後也隱藏了更深的問題,就是男性貧困(女性如果拿非正式工作得到工資低,那麼非正式中華男性如何自處。如何養家),或者普遍社會下流化。

類似的社會變遷話題,在東京與大前研一和三浦展等社會觀察者交流過,我會陸續整理,在《不迷路,不東京》等書中陸續與大家分享。

20,《The Political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

作者:Bernard M·Hoekman 譯者:

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出版日期:2010-01-

推薦人:蘇劍

推薦理由:關於貿易戰,推薦兩本書,一本是《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這是一本英文教科書,還沒有翻譯過來。另外一本是羅伯特·芬斯特拉Robert C.Feenstra,魏尚進主編的《全球貿易中的中國角色(鞠建東,餘淼傑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我不太喜歡推薦太經典的著作,推薦書關鍵是給誰看,給普通讀者推薦學術經典的話,太深了,讀者沒法看。我是研究經濟學的,但是對經濟學裡的一些經典著作也敬而遠之,因為經典名著往往牽涉到當時複雜的歷史背景,不懂歷史的話,看了半天莫名其妙,書裡的一些名詞也複雜難懂。我更推薦經濟學教科書,裡面述及不同學派、不同學者,博採眾長,書裡的內容也是經過篩選的,剔除了經典書裡晦澀難懂的部分,比較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21,《和約的經濟後果》

作者: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譯者:張軍,賈曉屹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1-

推薦人:施展

推薦理由:我推薦凱恩斯的《和約的經濟後果》,這本書是凱恩斯在一戰之後寫的。凱恩斯以經濟顧問的身份到凡爾賽參加了凡爾賽談判。談到一半,他發現和約的條款太糟糕了,但他的發聲無人理睬。回到英國後,他寫出了這本小冊子。

在談判期間,他非常敏銳地發現經濟空間和政治空間不重合的問題。尤其是大眾民主會強化這種不重合。從這個意義上,凱恩斯理解法國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弄德國,除了安全原因外,即使是出於選票需要,它也要這樣幹。但這樣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德國是歐洲經濟的核心,如此懲罰德國,也是在懲罰自己。二是,德國揹負著鉅額賠款,德國不可能自己印錢,它必須賺取硬通貨,可是硬通貨從哪裡來?德國只能從貿易出口來,德國出口額越大,賠款能力就越強,但出口額擴大,只能是擠佔戰勝國市場。最後的結果是德國賠款能力越強,經濟也越強大,賠款完成時,就是戰勝國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刻。最終,德國更強,而且心懷巨大的被羞辱感,這是非常危險的。

凱恩斯理解法國等國家欠了大規模的戰爭債,為了償還,就得從德國身上榨錢。戰爭債都是有政治目的的,從避免未來戰爭的角度,凱恩斯建議英美應該放棄戰債,但是需要組建通行的貿易組織,扶助經濟復興的銀行貸款組織,以及幫助各國穩定貨幣的基金組織,這些就是現在的IMF等國際組織的雛形,也是馬歇爾計劃的雛形。凱恩斯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消化危機,但他的建議沒人聽,果然最後引發了更可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時人們才想起凱恩斯的建議,自此開始談判。

從凱恩斯這本書裡,我們知道在經濟單元和政治單元不重合的前提下,經濟問題引發的政治問題會造成巨大的後果,想辦法去消除這種不重合是我們思考的方向。

22,《經濟相互依賴與戰爭》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3-

推薦人:蘇琦

推薦理由:推薦一本書《經濟相互依賴與戰爭》,這本書乍一看很新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不會打仗。這個神話在一戰中就破滅了。但是人們說現在和一戰不一樣了,一戰畢竟是國民經濟體系為主,現在供應鏈、產業鏈、利益鏈如此深度咬合。這本書的理論是相互依賴越深,造成彼此的脆弱性越大,造成彼此提防的局面。比如美國在芯片上這麼一搞,我們就是比較脆弱。我們經過這麼一搞,發現芯片真不能這麼依賴全球分工,還真得拿出兩彈一星的精神,只能自己搞。這本書主張依賴造成脆弱,就像兩個人愛得比較深了,造成傷害也比較深。問題是現在這個貿易戰太動態了,這個理論很難有強的解釋力。就像幾十年夫妻,最後三個字不能忍,結果一拍兩散。所以我對於貿易戰,徹底糊塗了,今天是報著學習的目的來的。

23,《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作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譯者:朗曼斯·洛林公司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1-

推薦人:趙鵬

推薦理由:我推薦一本批判斯密思想的書,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寫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李斯特一般被貼的標籤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我覺得就像給斯密貼上自由市場經濟鼻祖的標籤不見得準確一樣,給李斯特貼上保護主義的標籤也不是特別準確。

這本書是1840年代出版的,當時英國正處在巔峰時期,帝國體系、經濟發展都是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巔峰,而當時德國還沒有統一起來。李斯特在英美都生活過,對英美式的資本主義非常熟悉。他從促進德國發展的角度,批判斯密、李嘉圖、薩伊的古典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比《國富論》晚八十年,當時英國、法國的古典經濟學主張開放和自由貿易,認為基於比較優勢,貿易可以使各個國家都獲益。李斯特認為古典經濟學在比較優勢這個問題上有根本性的缺陷,比較優勢理論只適用於比較初級的農產品,像葡萄酒、糧食、羊毛、棉花等,基於自然稟賦差異而產生比較優勢。但製造業的比較優勢不同,很大程度上不受自然條件約束,是可以人為塑造的。所以李斯特認為古典經濟學只考慮了商品交換和價值關係,沒有考慮交換背後的生產能力的問題。他針鋒相對提出了生產能力經濟學的概念,這裡的生產能力不是現在產能講的量的概念,而是能不能生產某種產品的能力概念。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和制度、文化、科技、教育等非物質因素有關,李斯特把這些稱為精神資本。

李斯特認為,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和農業不同,在技術推動下,製造業的生產能力可以無限提高,而農業不行,它是受制於自然條件的。後起國家在初始階段如果不保護自己的製造業,是無法與先進國家競爭的。所以他提出要關稅保護,德國要保護自己製造業成長。他並不是完全否定古典經濟學,只是認為完全按照古典經濟學無法使後起國家發展起來。他認為在一國之內要充分發展市場經濟,形成一體化的市場,比如在德國就是要打破封建割據,形成德語區統一市場,甚至是泛日耳曼國家,並且要擴張殖民地,但對外要保護自己的製造業。他的這套思想,在普魯士統一德國和後來的殖民擴張中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後來,李斯特就被貼上了保護主義、國家主義、歷史主義等等標籤。

但實際上,李斯特在美英生活很多年,他清楚美英的情況,他認為他提出的政策恰恰是學習英美的經驗。蘇老師說日本搞產業政策,實際英美最早也是搞保護性的產業政策的。李斯特是充滿愛國心的,想把德國變成美英一樣的資本主義強國,某種意義上他也是自由主義者。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球化大發展,主流經濟學已經不講李斯特,在貿易領域他的主張被認為是過時了。但是現在讀他的書,還是會對我們有啟發。

因為李斯特特別重視技術和創新的作用,所以現在創新經濟學認為他是重要的先驅。另外他還有很多真知灼見,包括施展老師講的政治和經濟空間不一致、不重合的問題,他也有講到。他說古典經濟理論只適用於全球永久和平的世界,人、資本都可以無國界自由流動,古典經濟學在此時是成立的。但是,真實的世界有民族國家,彼此之間存在對立和矛盾,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就不是總能成立。全球和平時,國家間可以平等交易,是一種洛克式的世界,但有時候世界是霍布斯式的世界,是充滿衝突和矛盾的世界。

李斯特也談到逆差國的金融不穩定問題,也就是逆差國容易發生經濟危機。還有談到製造業和其他產業關係問題,比如當時英國土地值錢,農業總資本大於整個製造業,好像農業比製造業重要。但李斯特認為,土地值錢這恰恰是製造業發展引起的。這個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所謂配第-克拉克定律,就是第二產業佔經濟比例先增長再下降的規律。中國也在經歷這個過程,那麼是不是意味著隨著經濟發展,製造業就不重要了?從比例上看製造業降低了,但是李斯特認為正因為製造業效率快速進步,才導致其他產業的佔比上升,所以不能用比例變化來判斷說製造業不重要了。所以,現在看李斯特的書,會對我們理解現在世界的經濟問題有很多啟發。

24,《風格感覺 : 21世紀寫作指南》

推薦理由:一直想讀平克的書,但沒有契機,沒想到居然從一本談寫作的書開始。

《風格感覺》果然很有趣,觀點獨立。比如強調語言者多數喜歡先從控訴當下語言濫用開始,更不用尤其網絡時代更是如此。對比前輩們憂慮批判態度,平克並不盲從,他不認為存在絕對的語言墮落。甚至,對文字語法的控訴,從蘇美爾人的泥板上就有了,而當下年輕人犯的錯誤比例並不過去多。

平克的書不僅是對於寫作的指導,更是對於對於語言的重新思考,《風格感覺 : 21世紀寫作指南》即是一本工具書,也是一本哲學書。

25,《大國憲制》

出版社:北大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12-

推薦人:馮春霆

推薦理由:非常細緻的分析了古代制度的功能和微妙以及形成原因。

26,《貨幣與強制:國際貨幣權力的政治經濟學》

出版社:出版日期:

推薦人:陳達飛

推薦理由:貨幣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個政治問題,這是共識。但如何從理論上來表述它的政治屬性,這一本有理論深度和大量現實案例的著作!很酷!

27,《法庭上的巔峰對決》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日期:2017-03-

推薦人:葛峰

推薦理由:2000年的總統大選系列案是美國憲政的世紀大案,法庭判決本身向我們展示了法治國家如何處理民主爭議。

28,《美國文明三部曲》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12-

推薦人:徐瑾

推薦理由:錢滿素談美國文明三部曲,分別是《自由的階梯》、《自由的基因》、《自由的刻度》,從清教徒精神談到到公民社會,錢老師指出,清教徒移民美國目的是建立山巔之城,約分為三個部分:恩典之約,即信仰之約,二是教會之約,即信徒自願建立教會,三是政府之約,就是將約做法延伸到人間。

很多文章是過去寫的,但並不落伍,難得是平實,實踐了李普曼清晰勝過華麗的原則。

經濟人讀書會的孟凡禮老師在經濟人書單推薦錢老師,我才找這套書來看,這些年越來越相信同好書友推薦,因為品位趣味接近。他去年推的那本《美國自由主義的歷史變遷》(再版也叫《自由的基因》)也在這個系列裡面。

29,《國王的兩個身體:中世紀政治神學研究》

作者:[德]恩斯特·康託洛維茨譯者:徐震宇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1-

推薦人:孟凡禮

推薦理由:透過康氏的考察,現代國家的誕生並不是一個祛魅指向的單線進程,而是有著中世紀的神學淵源,大寫的國王最終成為國家作為一個合眾體為一體的不朽政治體的象徵(用本書中的話說就是擬製),這說到底就是一個賦魅的過程。

國王的政治身體永遠不死,這一賦魅的擬製,一方面抬高了世俗君主面對教會時的權力地位,另一方面也指向了限制作為自然身體的國王權力的憲政意涵,正是這兩方面的意義揭示了現代國家在中世紀的秘密起源。

相應地,完成這一擬製的是中世紀中晚期以法學家群體為代表的上層智識階級,他們大量借鑑吸收教會的神學論證,最終給權柄本身打上了一層超越的神秘色彩,這與擔負啟蒙大業的近代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一味從祛魅的世俗化角度論證權力的來源恰形成對照。

由此,同樣不難理解的是,康氏這一政治神學的論證進路,被當代保守派拿來作為批判由啟蒙而至共和憲政的自由主義進路的趁手工具。

劉小楓在本書中文版的長篇前言中進而引申,現代公民共和政體斬首了作為頭的政治之體的國王,由此斷送了通向美德王政的道路,致使現代政治成為低窪卑俗之地,在我看來這無論如何都是對本書主題的過度發揮;在這篇前言裡,劉小楓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一種孤憤的先知姿態,對他的理論對手不時抱以鄙夷和嘲諷,沉浸在一種不知比你們高到哪裡去了的優越感裡,著實可厭。

鑑於本書的難度,中文版翻譯總體來說非常不錯(除了少數幾處誤譯和幾個值得商榷的術語翻譯),就是冗贅的們字實在太多了,看著煩;中文版編校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對不起這書的分量,也對不起這168元的定價;還有頗為諷刺的是,斤斤計較於把原文頁碼插入到中文譯文內的劉小楓,在前言中引用原文時註明的頁碼竟沒有一處是對的。

掃碼加學習社群,與明白人一起讀財經

近年徐瑾的主要作品:

《不迷路,不東京》(2018 即將出版)

《白銀帝國:一部新的中國貨幣史》(2017)

《有時》文藝隨筆(2016)

《印鈔者:中央銀行如何製造與救贖金融危機》

《凱恩斯的中國聚會》(2015)

《中國經濟怎麼了》(2013)

《危機與轉型——對話思想者》(2009)

徐瑾經濟人

與明白人一起讀財經

宏觀|貨幣|閱讀

微博: 徐瑾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