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聯想被華爲收購,楊元慶在華爲能繼續擔任ceo嗎?爲什麼?

百變娜塔莎


如果聯想被華為收購,楊元慶在華為能繼續擔任CEO嗎?為什麼?

我相信楊元慶老總可能擔任華為的全球銷售顧問,畢竟在銷售這一塊,楊元慶還是很有經驗的,你別覺得不可能,聯想會不會被收購不知道。楊元慶老總可能轉投華為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楊元慶的聯想銷售業績

1989年,楊元慶進入聯想,他從最開始的銷售開始做起,確實在銷售上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價格力量的重要性。

1991年-1993年,他將自己的銷售額由三千萬提高到3個億,並且引入新的“分銷”理念!

29歲的楊元慶被稱為銷售奇才,因為他在1994年,將聯想自有的品牌電腦賣出了4.2萬臺!

1995年開始,他的帶領下,聯想以超出130%的速度增長,以年銷售10.5萬臺穩居國內市場前三名,

1997年,他的帶領下,聯想成為中國PC銷售NO.1。從這一年開始,聯想電腦始終為國內電腦市場首位。

2000年,銷量成為亞洲電腦首位。

更為震驚的是:截止2015年一季度,聯想的個人電腦業務已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全球首位。

看看履歷,你否認不了,楊元慶在銷售這一塊的能力該有多突出!

楊元慶有辭職轉投的可能性嗎?

在我看來,雖然說聯想的領軍人現在是楊元慶,但是真正能夠起到最主要作用的還是柳傳志。

所以,在這麼多發展過程中,聯想內部矛盾,而最近的一些風波,和聯想全球發展的滯後,楊的辭職似乎有可能!

總結

當然還是玩笑話,楊元慶作為聯想的老總,一方面聯想被華為收購的可能性為沒有,另一方面楊也不可能轉投。所以。我們只是假設和空想,當然以後兩家合作性應該很大!


LeoGo科技


首先,這個如果要成立非常的困難

華為的主營業務是什麼?通訊。

再說直白一點,就是我們常常使用的手機的基站以及基站與基站之間的網絡。

然後,圍繞著這個主營業務,華為也就延伸出來了對講機的業務(主要是軍用)和手機業務。

聯想呢?它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聯想有三大主營業務:PC電腦、手機和服務器。

可以說,聯想和華為從根本上就沒有什麼共同點,一般我們做收購案,要麼是強強聯手,要麼是難兄難弟相互扶持。

華為和聯想,就未來的發展上,可以說天差地別,華為代表著中國未來的通訊產業乃至芯片產業,現在也是發展正好。

而聯想呢?無論是PC電腦、手機還是服務器,現在都是一個下滑的市場,未來想要在翻身也難度頗高。

華為在這個時候收購聯想,那真的是有錢沒地方花了。

再說楊元慶

楊元慶執掌聯想已經10幾年了,可以說是樹大根深。

任何一個資本想要收購聯想以後,馬上就把掌門人給換了,難度也是非常大。一個不好,可能引起的就是整個企業內部的反彈。

除非楊元慶真的到了公司內部都人人喊打的地步了,不然,誰也不敢貿貿然幹這個事情。

當然,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將楊元慶往上再拔一級,然後安排一個接班人進來,在這個接班人真的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在將楊元慶架空。

但是,這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法一下子實現的。


會技術的葛大爺


首先要說的是,這種假設是不存在的,一方面,聯想不可能被華為收購,另一方面,華為不可能要聯想。

聯想不可能被華為收購,是因為聯想尚未有發展到需要被其他企業收購的地步,即便經營遇到了一定困難,且出現了投票門事件,對聯想來說,也只是暫時的,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也就談不上被華為收購的問題。

華為不可能收購聯想,則在於聯想是一家已經形成了獨立文化,內部治理體系完善,內在關係複雜的企業。如果華為收購聯想,會對華為已經形成的管理體系帶來嚴重衝擊,兩種文化會產生激烈衝突,最終把華為為拖垮的現象。

退一步講,如果華為真的被聯想收購,縱然華為同意讓楊元慶繼續執掌聯想,楊元慶等一干聯想的老任,也不會繼續幹下去。就像摩拜被美團收購一樣,王曉峰會主動離開。所以,楊元慶不可能在唄收購的企業繼續幹下去。


譚浩俊


不會,按理還要做一些大裁員。

華為現在也有服務器,也有筆記本電腦。假設收購聯想的IT線(因為聯想集團手上有大量房地產,這些市場價已經超過聯想本身的股價了,實際不會倒閉的)。那麼對華為有用的是什麼?

首先人才還是有的,但是要按著華為的公司文化進行整改,那麼中底層變成外包編制,高層先裁掉1/3,不適應華為文化的再流失1/3。剩下1/3再經過競爭上崗估計已經打的零零碎碎了。高層管理肯定要換華為自己的了,否則買企業有什麼用?

服務器對華為來說也比較雞肋,本身華為通過賣基站,送計費系統,然後搭售服務器本身已經順風順水了,收購聯想服務器還要養活那麼多人,反而得不償失。

PC線就更糟糕了,對華為來說根本沒有價值。筆記本電腦ThinkPad團隊和銷售團隊還是有點用的。但是華為比較相信自己的研發,雖然也可以買但必須可以控制否則還是雞肋。

最後摩托羅拉團隊,本身聯想收購時已經簽署了一堆限制,可以肯定是聯想集團不能完全掌控摩托羅拉手機,否則這今年摩托手機還是那個死樣子,連中國市場都分不到蛋糕。

對於華為來說收購不能掌控的公司根本就是浪費錢而且還影響自己發展。如果需要摩托人才,華為完全有能力挖過來。

總之華為與聯想是兩家完全不一樣的公司,華為收購聯想完全就是自找死路行為。假設真收購了,整個聯想高層肯定被血洗的。


heipi雪人


我倒是認為華為不見得不會考慮收購聯想,當然整體收購是不可能的,而如果考慮收購聯想旗下的如Think pad等優質資產還是有可能的,縱然華為現在也有自己的matebook,不過說實話無論是用戶體驗上,還是市場份額方面,都比Think pad遜色不少。

華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其手機產業也做的風生水起,但在電腦尤其是筆記本方面,還沒有能拿得出來的成績,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華為不見得不會考慮收購聯想旗下的Think pad等優質資產。

順著這個話題,再說如果華為收購了聯想,那楊元慶還能繼續擔任CEO嗎?

如果從能力的角度來看的話。楊元慶好歹也執掌聯想十幾年的時間,要論做CEO的資歷那肯定是沒得比,但要說起業績來可就呵呵了,15年前聯想還是個商業帝國,而在楊元慶帶領下,其現在的市值只有騰訊1/20,已無投資價值,甚至都已經被剔出了恆生指數,所以要從個人能力的角度來看的話,楊元慶還是靠邊站吧,好比客氣的講,也許現在華為餘大嘴的能力都比楊元慶強。

如果從江湖資歷的角度來看呢?在商業競爭裡面,並不是完全憑本事的,這一點大家應該都贊同吧。那楊元慶現在的江湖資歷如何呢,一句話來形容:江湖資歷老,江湖地位小,為什麼這麼說呢,說到江湖資歷,且不說那些在柳傳志背後的時間,但就是在聯想CEO這個位置上就已經十幾年,你說他的江湖資歷老不老?但是,要是在剛登上聯想CEO開始那幾年,好歹還是有一定的江湖影響力的,而眼下的話,看樣子也只能依靠柳傳志的影響力了,你想想在這次投票事件中,柳傳志沒有表態之前,哪個企業家聲援過楊元慶?

所以說,能力不足,江湖地位不夠,你讓楊元慶憑什麼還能在狼性文化氛圍的華為公司做CEO呢?再說一點,楊元慶好歹也是國內最貴的CEO呢,人家一年年薪就1.19個億(也好意思要),早TM實現財務自由了,還會去華為受那個窩囊氣?不可能噠!

最後對楊元慶還有一個忠告:如果你不考慮去別的企業做CEO,也乾脆別再禍禍聯想了,好嗎?

我是小智,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下吧!


整件事兒


現在不是華為要不要楊元慶的問題,而是聯想要不要楊元慶的問題。如果我是柳傳志,馬上發一篇戰鬥檄文:關於深入批判楊元慶的通知!列數楊元慶的各種罪狀:1、裡通外國。瞞著柳傳志老前輩,5G標準中偷偷投票給高通。產品定價中國比美國貴等等,等等。2、以權謀私。瞞著柳老前輩,給自己定超高的工資!1個多億!3、……

以上種種,瞞著柳老前輩犯下如此罪行,生可忍,熟不可忍!必須批倒批臭,打翻在地再踏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此次打倒楊元慶,更顯示了柳傳志老前輩的偉大、英明,正確!

希望廣大網友能緊緊團結在柳老爺子周圍,奮勇前進!


會笑的小蟲蟲


肯定沒可能,華為的輪值CEO(現在叫輪值董事長)制度已經非常完善,即使聯想被華為收購,楊元慶也不可能成為輪值CEO(董事長)。華為的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輪值期為六個月,未來五年的計劃已經排定如下:


徐直軍:

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30日

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

2021年4月1日~2021年9月30日

2022年10月1日~2023年3月31日


郭 平:

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

2020年4月1日~2020年9月30日

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


胡厚崑:

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

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

2022年4月1日~2022年9月30日


對於人才濟濟的華為來說,不可能從外面空降CEO,如果華為真的收購聯想的話,比較可能的安排是讓楊元慶擔任一個獨立事業部的總裁。



高挺觀點


首先,我認為華為不會收購聯想。先前很多答案已經點出,華為和聯想之間業務沒有多大的交集。不僅如此,華為和聯想公司經營戰略方面和市場拓展方向更是南轅北轍。

這個收購案,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可能實現,未來也完全沒有可能。華為核心競爭力是研發,而聯想靠的是收購,3000億營收規模的聯繫擁有技術專利的數量還不如1000億營收規模的中興。再者,從營銷角度而言,華為品牌特點清晰,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聯想的品牌形象則是搖擺不定,定位模糊。

所以華為不會選擇收購聯想,聯想是一塊難啃下的硬骨頭,他並不能拓展華為的市場渠道,更不能優化華為的產業鏈,這場收購案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可能會實現。

其次,一家企業的經營定位模糊,而且年度財政經常虧損,這跟領導人有很大的關係。作為聯想的掌門人楊元慶,這幾年的表現差強人意,即便聯想被華為收購,楊元慶也並不能完全扭轉頹勢。

這幾年,為什麼聯想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市場,更主要的是失去了聯想創立之初所擁有的如狼似虎的野心,楊元慶確實應該好好反思反思。

即便華為會收購聯想,但是一想到楊元慶這些年的表現,真的敢放手讓他出任CEO嗎?我想是不可能的,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管理者以服務為抓手。一個年薪1億元,虧歲8億的高級企業CEO,華為柳傳志斷然是不會接受的。

最後,說下結論。華為也許會因為業務側重點轉型,而選擇收購聯想,但是斷然不會聘請一個不合格的管理者出任CEO,尤其是不思進取的管理者。

歡迎大家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我熱衷與各位交流彼此的職場小故事。


職場觀察者


被收購也是如果,不像朋友們說的不是同行就不能收購,這個可能是有的,做大做強收購是一個好的途徑,尤其是聯想股價低迷的時候。如果收購成立,楊元慶是不會被留用的,本身在聯想的董事長這個位置也是柳傳志力保的,完全是柳傳志的個人喜好,沒把聯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的無能已經被多次證明,只是因為他聽話嗎?那是對股東的不負責任,而且楊元慶還自我感覺良好,大言不慚的為自己歌功頌德,事實證明他還德不配位,在華為一點機會都沒有。


浪跡天涯sy66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

最近聯想股權結構發生變化,聯想控股新的股權結構為: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佔36%,仍為聯想控股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佔35%;中國泛海佔29%。

由於聯想集團利慾薰心,沒有在科技研發方面進行大的資金投入,導致了公司發展的戰略的嚴重失誤,使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由於在操作系統,在芯片研發方面,公司高層內部爆發過嚴重的分歧,公司的掌舵人柳傳志剛愎自用,排除異己,導致了研發費用投入過少,精英出走,公司一直處於組裝電腦,手機,售賣電腦,手機的尷尬境地,幾乎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在5G標準的投票過程中,聯想集團排斥民營獨資企業華為公司,使得美國高通公司在競爭中取勝,使我國的國家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當聯想集團的卑劣行徑被曝光以後,以公司老總楊元慶,也就是柳傳志的接班人,為首的新的管理團隊,不反思自己的行為,而是不斷地洗白自己,不斷地推卸責任。

作為國有控股企業,它的兼併重組,必須得到國有資產管理局的首肯,否則,根本就不可能被民營獨資企業華為公司所收購。

無論聯想集團公司被哪家公司收購,或是重組,楊元慶都不可能繼續留任,主動離職,那是必須的。

試問,聯想集團虧損7個億,他作為公司的領導者,還好意思去領1億年薪,你說他還有一點人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