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北約過時論」不是心血來潮,是中國讓美國「坐立不安」

特朗普“北約過時論”不是心血來潮,是中國讓美國“坐立不安”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北約第一天會議後,要求組織成員在軍事預算上“必須立即支付2%的GDP,而非等到2025年”。他進一步抨擊美國盟友,暗示成員國應該把國防開支佔GDP的比例,從2%再提升到4%。 特朗普還在推特上說:“如果德國向俄羅斯支付數十億美元的天然氣和能源費用,北約還有什麼用?”

從特朗普競選時高呼的“北約過時論”,到去年5月北約峰會上對集體防禦條款的“大打太極” ,再到現在“北約還有什麼用”,其思維是一慣的。親特朗普的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發表評論稱,“特朗普是對的,北約已經過時了,他正在發出明確而響亮的信息”。

福克斯新聞網認為,“北約的成立是為了抵禦蘇聯及其華沙條約組織的盟友。但蘇聯和華沙條約於1991年解體;今天的俄羅斯並不是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俄羅斯的經濟規模與意大利大致相當。從長期的人口問題、經濟停滯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繼任者問題來看,莫斯科已不再是昔日的夢魘。”

文章把矛頭直指中國。文章稱,“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崛起,美國必須把精力集中在崛起中的亞洲超級大國身上。這個超級大國試圖顛覆亞太地區的國際秩序,把大片海域變成自己的主權領土。中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國家安全挑戰,俄羅斯不是”。

如此看來,特朗普的“北約過時論”顯然不是心血來潮。中國目前擁有的經濟實力讓美國“坐立不安”。儘管中國目前名義GDP還只有美國的一半,但中國己經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王國,最大的出口國,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和美國國債最大的外國政府持有者。中國在不遠的將來,GDP超過美國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國的國家戰略目標是,防止出現潛在的美國霸權挑戰者,因而十分忌諱其它國家實力超過美國。奧巴馬不只一次地講,“我無法接受美國成為世界第二”,意思是美國必須當世界老大。

美國人擔心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上升太快,會改變美國人建立和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顛覆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中國儼然己經成為美國的“心病”。

根據美國國防部2009年度的《美軍基地結構報告》,美國在本土外的軍事基地有716個,分佈在38個國家和地區。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後,美軍仍在本土以外駐有超過30萬人的軍隊,控制著世界的能源和戰略要地。其中歐洲軍事基地最多,駐軍人數也最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孫成昊稱,美國希望與歐洲盟友達成某種程度的“全球戰略分工”,這就要求在北約的框架下,歐洲人必須逐漸承擔起自己保護自己的義務,並在中東地區發揮作用,美國則必須騰出資源和精力,放眼更具機遇與挑戰的“印太”地區。

目前中美的博弈是全方位的,從經濟到外交,從陸地到海洋,到東海到南海,從半島到臺灣,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美國加強對中國崛起的遏制,都服務於這一戰略目標。中美兩國的實力越接近,美國越有可能將抗衡重點轉向中國。美國無論是向中國揮舞經濟大棒,還是所謂的南海航行自由,還是軍艦穿越臺灣海峽,還是急於從歐洲抽身,目的只是遏制中國。

無論美國怎樣把軍事實力轉移到亞洲,歷史將證明,中國是美國無法遏制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美國同中國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面對外部壓力,中國什麼時候低過頭、彎過腰?美國對中方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大國外交風範領教得還不夠嗎?指望著中國吞下損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註定是最大的戰略誤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