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引争议 国安申花也要改名?

在武汉塔子湖进行的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工作会议上,足协表示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动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非企业化,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绝大部分中超俱乐部的球队名称可能要有所改变,像广州富力、江苏苏宁等球队名称中含有企业名的球队将要面临改名问题。


过往已经有不少球迷吐槽过关于中超俱乐部球队名称中含有企业名的问题了,这主要是由于中超俱乐部的所有权经常更迭,今年是这个企业接手明年很可能又换了个金主,球队的赞助企业一直在变更,球队的名称自然也固定不下来,长此以往球迷都可能搞不清自己的主队有过多少个名字了,球迷对球队的归属感难免会有所下降。

目前欧洲足坛主流的情况是球队通常用所在地的城市名字作为自己的球队名称,比如大名鼎鼎的巴塞罗那、多特蒙德等,而对于同一座城市拥有多只球队的情况,通常会使用城市名+前后缀的方式,比如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AC米兰和国际米兰,而对于像伦敦这种球队特别多的地区,甚至会使用一些街道或社区的名称进行划分,比如切尔西、富勒姆。

关于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去企业化,中国足协可能也在某些程度上借鉴了邻邦日本的一些做法,早年间日本足协也是通过了所谓的“行政命令”,才造就了如今日本俱乐部名称难觅企业名的形势。

但这项改革也并非得到了所有球迷的支持,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中超俱乐部来说,尽管他们的俱乐部名称中的确含有企业元素,但长久以往下来,球迷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叫法,甚至于球队更换了新的老板,他们还是会延续之前的叫法,比如北京国安、上海申花这样的老牌球队,即使中赫和绿地集团入主了球队,并让球队的官方称呼中添上了中赫和绿地的字眼,但当球迷们彼此称呼起来时,仍旧会用国安、申花这样的简称予以概括。

而对于某些俱乐部来说,他们自创立之初就没有更换过名字,而且球队的企业名听起来也是很中性化的,不但不会让人心生厌恶,反而已经成为了球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河南建业,让他们换掉这个已经用了25年的名字,当地的球迷可能自己都不愿意。

因此对于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的改革,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足协不要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国安、申花、鲁能这样名称固定已久的俱乐部,不妨就继续保留其名称,而对于像恒大、上港这些更名不久的俱乐部,也可以适当地根据投资时长和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如果一味地讲究形式化,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真的闹出像大连一方、大连另一方、大连第三方这样的命名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