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一句「我很好」你讀懂多少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沒有當父母的人永遠只會把它當做一句老人口中的嘮叨聽聽就會過去,因為沒有為人父母的經歷他們永遠不會理解這句話包含的愛與責任。

2010年我考上了大學,報到前我心裡異常興奮,終於要離開父母了,終於要離開母親的嘮叨與父親的嚴厲了,終於終於我要自由了,那時的我快樂的就像一隻即將飛出籠子的小鳥,然而在大學四年間我卻從未知道在父母送我報道的返途中母親一刻也沒有斷了那四年的淚水;在每次電話中的我很好不用惦記裡有我從未懷疑過的病痛折磨;每次收到生活費時我也不曾想起這錢的來之不易,每一分都包含著父母打工的汗水。

四年時間稍縱即逝,可父母在裡面的聲聲平安卻包含著多少讓我心安的謊言,而我卻永遠在抱怨著自己的煩惱給遠在家鄉的父母帶去無盡的擔心與惦念。

大學假期的時候央視播過一個公益短片,大意是講一位年邁的父親,接到女兒從遠方打來的電話,對女兒的聲聲問候連連說:“我啊,吃得飽,睡的香…”“你媽,不在,不在,跳舞去了,我在跟一些老朋友排節目……”

父母的一句“我很好”你讀懂多少

然而事實卻是老闆此時此刻已經生病住院,老人獨自照顧老伴。但為了不讓遠在外地的女兒擔心,父親和母親隱瞞了真相,選擇了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扛。對女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擔心我們倆,家裡的一切都很好”。

父母的一句“我很好”你讀懂多少

善意的“我很好”包含著父母對子女深沉的愛,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兒女不在身邊他們就會選擇用“我很好”斬去子女所有的後顧之憂,讓子女安心彷彿是那麼的天經地義。但是就算千里迢迢,父母身體有恙,子女趕回去探望並照顧父母這才是天經地義,可父母想著這來來回回必定會擾亂孩子的生活,影響孩子的工作,心疼孩子在外打拼不易的他們,選擇撒下一個又一個的謊言。

最近大火的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2》中,黃磊談及父親的話,也是讓人心酸不已。他說:“爸爸都八十二了,自從春節見過一面,初二吃了一次飯,一轉身到現在都沒見。”好不容易黃磊擠出時間去看父親,爸爸卻總在電話裡說:“你別來了,難得回家一趟,好好陪陪孩子。”在場的張傑也深有感觸,還一語道破父母說這話背後的真相:“他其實嘴上讓你別去,其實你去了,他還是會很開心的。”

這就是父母,心心念念惦記著孩子,卻心疼孩子來回奔波,想念卻又不見,然後自己獨自想念。

父母的一句“我很好”你讀懂多少

黃磊總結的話,更是說到很多人的心坎裡:“中國式的父母有一個特點,叫不給孩子添麻煩。”你可能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你可能收入頗豐成就滿滿,可在父母眼裡,你永遠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當父母年富力強時,他們對你百般呵護,當父母年老體弱,再也不能為你傾力付出時,不給子女添麻煩,是他們能夠給予你最後的愛。作家劉同說,有時候,不要擔心確實是一種安慰,有時候,不要擔心只是不想添麻煩。

央視主持人張泉靈說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她去採訪一位老奶奶時,她覺得老人身上有一股特別的“老人味”。當問起她多久洗一次澡時,老奶奶一開始的回答,讓張泉靈驚訝,但聽到最後,幾乎淚目。老奶奶說:“我平時儘量不洗澡,我這個歲數一個人住,洗澡是件很危險的事情,萬一我摔倒了,摔癱了,孩子的後半輩子就都耽誤了。”

父母的擔心永遠比孩子多一分,因為他們即使年老也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看起來很好,他們會想出各種辦法來減少自己可能為子女帶去的“麻煩”,他們可以努力鍛鍊身體讓自己保持健康,也可以忍受骯髒來削弱危險的帶來的風險,而這一切就是為了防止生病,就算生病了,也要將可能給孩子帶來麻煩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父母的一句“我很好”你讀懂多少

韓劇最近比較火的一部電視劇《Dear My Friends》,講述的是幾個老年人的故事。其中,有個老人叫喜慈,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她,記憶力越來越差,獨立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經常走著走著就不知身處何處。

她的冰箱上貼著這樣的一段話:“要過絕對不給別人和孩子造成麻煩的生活;生病了不哼哼唧唧,自己去醫院;療養院是第二故鄉,到了該去的時候,就笑著去;如果得了痴呆,一定要聽朋友的話。”

這恐怕是所有老年人的心聲,在他們看來,當能給子女的越來越少時,能做到的,好像就只剩下不給他們添麻煩了。

父母的一句“我很好”你讀懂多少

有人形容過中國父母,一生以兩種模式存在:“在線”和“隱身”。當他們還能為子女付出的時候,他們“在線”,拼命地為孩子“閃爍”。當他們年老,不能為子女付出的時候,他們選擇“隱身”,寧願病著,受著委屈,也不願意麻煩孩子。他們默默替孩子承受著所有的壓力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心疼子女,不願再添麻煩的他們,選擇悄然離去,是給孩子最深沉的愛。

在這世上,父母是對我們最好的人,也是我們最親的人。劉同曾寫過這樣的一句話,當你無法確定自己現階段要做什麼的時候,那就對父母孝順,那是唯一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做錯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