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甘肅老人用萬根竹筷「變」出一座「城」

【解說】伏羲城,又名伏羲廟,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群之一,原名太昊宮,位於甘肅天水。伏羲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整體建築群包括戲樓、牌坊、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等共76座,都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日前,甘肅天水有位老人竟然用萬根竹筷和四百多顆核桃,打造出了“伏羲城”這樣的微型建築群。

【同期】竹筷“伏羲城”製作藝人吳天祥67歲

這花了有一萬多根筷子和竹條,有四百多顆核桃,做了有三年多。這些樣板的基礎上,基本上和伏羲現有的城基本上相似。

【解說】微型伏羲城中“一畫開天”、“開天明道”、“伏羲城”等匾額上的字,都是用有機玻璃雕刻而成,栩栩如生與實物極為相似。對於一些細節部分包括古建築石獅子、小鈴鐺、小旗子等,老人都花了大量的心思去琢磨。

僅僅鐘鼓樓上的小鐘鼓,都是買了小葫蘆切割、刨面,蒙上兩張羊皮鑽上小鉚釘做成的。甚至每扇窗戶都可以活動打開,材料則都用核桃切片製作而成。

【同期】竹筷“伏羲城”製作藝人吳天祥67歲

如何架它的梁,比例如何縮下來和我現在做下來的伏羲城能對稱,這就要讓你去一直在那裡觀察。特別是要從伏羲廟進去看那個大殿和這個鐘樓、鼓樓如何做,所以這都是去了有幾十回。

【解說】據瞭解,製作這個微型伏羲城花了老人退休後的絕大多數時間,每天花在製作上的時間超過了6小時。後續,他打算用筷子、竹條再製作一個能夠體現海拔、坡度、山脊等,難度更大,更加立體的著名景點“玉泉觀”。目的就是為了宣傳甘肅的旅遊景點、弘揚伏羲文化、傳承竹編這項非遺技藝。

李亞龍 徐雪 艾慶龍 甘肅天水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