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爲什麼出門跑世界,尤其是在上海?

柚子1075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安徽雖然經濟也在發展,而且最近今年增速目測還可以。但是與江浙沿海相比,經濟還是相對落後,而且可以說整體差距還是在逐年拉大的,並沒有明顯的縮小。在經濟收入的驅使下,大量青年人都更希望外出打拼一下,混好了就更好,實在不行再考慮回老家。

其次,安徽是人口大省,城市就業壓力一直很大,農村土地壓力也不小,勞動力一直都處於過剩狀態,因而外出打拼能夠獲得更好的機遇。

第三,安徽多年來以合肥為中心重點發展,這裡無心攻擊合肥,不過下面的各地級市,特別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確實較慢也是客觀事實。若合肥真的發展起來了也不錯,年輕人就在合肥打拼吧,但是合肥目前產業還是比較低端的,多數年輕人其實也找不到什麼好的機遇。工作看似很好找,但是多數都是高端傳銷,或者低端工業,合肥自身宣傳和期待的高科技產業短期內還不可能形成。說句實話,天天接到的詐騙電話,不是貴州賣酒的,就是福建賣茶葉的,要麼就是合肥賣房的。整個安徽基本上還處於哪個城市交通好,政策好,哪個城市就地賣的好,房價炒的高,然後數字就漂亮,其實各地真的都差不多。多數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後要麼混體制,要麼還是都離開了安徽。不是不願意為家鄉奮鬥,而是家鄉確實機會少。掙錢不多,房價還普遍不低,這是當下安徽最大的無奈。

既然多數人要出去打拼,那就最好選擇一個近一點的發達地區,江浙,上海自然成了安徽人最佳選擇。一方面不僅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接近,另一方面這些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安徽老鄉前去,群眾基礎也相對較好。所以對於想要外出的安徽人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儘管最近幾年安徽經濟增速紙面數據還可以,但是還是希望合肥能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帶頭升級產業,留住人才,如果合肥這樣集全省之力發展的城市最後還是主要靠賣房子來增長GDP,給年輕人提供的是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銷售和傳銷崗位,那安徽這樣一個基礎教育強省培養出來的大量優秀人才真的是全部給別人做嫁衣了。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絡,徽南城意頭條號,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徽南城意


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1992年,又進一步擴大到沿江岳陽等五個城市。


由於國家給了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很多優惠政策,珠三角和長三角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帶動全國經濟的火車頭。 安徽經濟相比廣東、上海、北京比較落後。安徽工業也不發達,工資、待遇也不如珠三角和長三角而且有大量閒置人員。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規律,所以安徽人就出去尋找更多的發機會。其實不只是安徽人,河南、江西、四川、等等……內陸欠發達地區的人都去大城市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

其實一開始安徽人去廣東的比較多,因為廣東建經濟特區比較早,當時比上海發達,工資待遇也好於上海。後來中央決定開放浦東,給了浦東政策以及經濟的支持,使得浦東經濟迅速崛起。安徽相比廣東離上海近,兩地工資待遇差不多,所以後來好多安徽人離開廣東,來到離老家更近的江、浙、滬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


煙淡而無味


在上海,能碰到許多安徽省,大多從事低端勞動力,而這些人幾乎是農村人。安徽是農業大省,人多地少,由於種田收入微薄,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非常多。

我同學、同事、朋女的兒女,只要是211院校畢業的,幾乎全在外省工作,主要選擇地是上海和北京。唯一博士女孩復旦大學畢業留在安徽,是因為老公的專業很難在上海就業。

勞動力的流失,尚可理解,畢竟每年還給安徽帶來經濟收入,農民的小日子也逐漸富裕起來。可是,安徽滋養、培養出來的人才,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外流,這是令人痛惜的。安徽經濟、科學並不發達,城市整體收入並不高,大多數農村還是臉朝黃士背朝天,這種現象仍然在延續。在安徽,能在體制內年收入達到七、八萬就算是高大尚。

改變安徽,匹夫有責。當然是笑談。是政策制定者要改變思路,不要把精力過多的放在房地產上,扶持中小企業,廣泛吸納人材,才能振興安徽經濟。


秋平171152879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當年,安徽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會有很多人出門討生活。皖南地區耕地稀少,為了養活更多的人而被迫離鄉背井去外面的世界討生活,逐漸發展成了徽商。所謂的“無徽不成鎮”,可見徽商當年的盛況。徽商發財之後,回到家鄉興辦教育,以宗族為單位團結發展。

而皖北地區因為水患等原因,自然災害頻發,導致大量百姓流離失所。人們為了活下去也會大量離開故土討生活。


而如今的安徽,仍舊有大量安徽人出門在外。尤其是長三角與珠三角。皖北的經濟欠發達,因而有大量務工人員出門在外,而皖南經濟雖然比較發達,但是人口少,發展空間不大,年輕人更願意前往東部沿海的發達地區,尋找全新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機會。
正如白巖松所說:河南什麼樣子,中國也大概就什麼樣子。安徽人與很多務工人員流出大省人一樣,大量出門人員在外為很多地方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們離鄉背井勤懇工作,但卻經常遭受異樣歧視的眼光。“地域黑”是非常可恥的行為,沒有哪個地方全都是好人,也沒哪個地方全都是壞人。


澹奕


人窮百事哀!誰特莫想背井離鄉去外地做低三下四的打工!還不是窮嗎?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沒錢就是沒素質~就是刁民!就只會幹偷雞摸狗的勾當!一句話就是沒錢別人看不起你!安徽河南自古以來中原腹地~人傑地靈~回顧整個中國古代史都是中原的主角~出來太多人物!就是近代安徽也是出來好多能人~就不需要一一列舉吧~上海和江浙兩廣現在有錢~人民生活比安徽富裕太多~但是不可否認你們的人文歷史跟我們相差的也不是一個等級!人窮就是劣等人嗎?就是能代表全都素質差嗎?我們也曾經輝煌過~而且我們輝煌時候上海都不知在哪裡!只不過你們是沾了這個時代政策的光~雖然現在我們是窮!但是我們安徽人也是勤勞聰明的人~我們去外地也只是為了一家生活辛勤勞動付出~你們只看到了我們的壞處沒看到我們的好處~每個外地人雖然都是賺錢但是也是間接的為城市建設~生活服務著~不求你們感激~善待我們~但是也不能有些不好的分子就罵娘就以偏概全吧!也許再過些年,時代政策的改變~你們也會變成令人看不起的外地打工人!風水輪流轉只不過是現在風水輪正好流到你們那而已!從來都覺得自己家鄉沒~雖然暫時我們窮了點破了點~但只是時間問題!安徽人的勤勞聰明絕對會證明我們不是劣等人~


126079


安徽人為什麼出門跑世界,尤其是在上海?那是因為安徽是國家規定的農業大省,經濟工業比較落後,安徽的經濟可以分為兩大塊,第一,以安徽江南是經濟比較發達地區,江南地區的收入還算可以,第二,安徽江北工業就不發達了,安徽江北人民生活比較落後,大部分都已出門打工為生,安徽人大部分打工的,都是以上海,江蘇,浙江為主,雖然這幾年合肥的開發是蠻好的,但是因為沒有好的工廠為基礎,在合肥想找到一個好的工作也不容易,大家有沒有看到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安徽人雖然窮,但是安徽的房價賣的比外省的都高,比如合肥的房價,平均要賣到1萬多塊錢一平方,在我們老家阜陽地區,房價也賣到七八千甚至1萬一平方米,根本跟當地的收入一點都不符合,因為房價的增長,有很多在外打工打了幾十年的心血,只夠在老家買一套房子,在安徽老家也沒有更高的收入,這就是安徽人都要出外打工的原因。


家和興旺\n


感謝邀請,不過本人只想說說親身經歷。本人曾經跑過貨車,有一次在烏魯木齊問路,說生硬的普通話人家聽不懂,最後講安徽方言,人家聽懂了。在海拔5227米的227國道祁連山最高點上,大雪封山,修路工地的亳州老闆留我住了一宿。在雲南水富水壩工地,汽車過了鐵索橋後坡道路滑,上不去了,旁邊部隊的六安籍連長馬上打開營房大門讓車通過,並用最好的點心招待。在汕頭裝貨遲了,當地裝卸工要我給他們加裝車費,結果工廠老闆說了句話:“小蠻子太奸,不打不管”。這樣的經歷太多,有人想聽,我一天說不完。安徽人出去的多了,有好有壞,不要把目光一定放在那些最底層人的身上,上海很多企業保安是安徽人,老闆也是安徽人,很多大企業高管也都是安徽人,沒必要地域黑。


皖C12345


對於安徽來講屬於內陸地區,由於過去的交通不便利,發展相對於南京和上海都比較落後,對於整個安徽來講沒有幾個城市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的發展,能拿出來與較為發達的經濟大城市尤其是上海比較的;再有個原因就是安徽是一個農業大省,相對於臨近的上海大都市來說就比較落後了,因此,在安徽人的眼裡上海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就是比較羨慕的,在人們的眼裡為了生活的美好,出去闖世界首選比較臨近的上海就不奇怪了。

隨著安徽的發展,尤其是省都合肥的定位和發展,如果合肥的發展做的好,城市規劃和管理水平也跟得上,從現在的合肥規劃遠景目標來看,在不久的將來,安徽人闖世界首先上海的這種現象,我想會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其二是國家現在對農民生活福利的有效改善,使得現在的農民不像以前那麼拼命種地也賺不到起碼的生活費的現象得到明顯的改變,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也有效得到提高;所以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原來去上海闖世界的現象會逐漸減少,如果能充分發揮安徽尤其是合肥的地區優勢,尤其是房價的控制,我覺得甚至會出現倒流的可能性都會存在。


高亮人家


最起先安徽人出來都是討飯的,小時候記得天天一批批的挨家挨戶討飯!說什麼家裡鬧水災!後來,討飯的人都覺得外面比家裡生活好千百倍然後就不回家了!所以,江浙滬一帶到處都是安徽人,偷雞摸狗幹壞事的人也很多!所以,江浙滬地方的人說起安徽人,就搖頭!不過也有好的!隨著多年的打拼現在安徽也慢慢的好起來了!但他們普遍的經濟基礎比江浙滬差好多!


藍調146246857


謝邀請.安徽省在經濟方面屬於中等不太發達的省區,前七八年,很多中青年,去經濟活躍的一些大城市深圳.廈門.珠海.及北京打工,近幾年,為回家方便,許多選擇在上海南京工作。而現在門口許多中青年,已經不出門,則自己在家和別人合營,辦各種服裝廠,冶煉鑄造廠,電子廠等等規模不太大的中小企業。也就地解決了工作問題。特別是現在農村實行規劃,很多人家分了幾套房,及一些賠償款,幾乎沒入在出去打工,反而是招許多外地民工,進入本地區就業。現在安徽的變化很大,發展比原先提高許多,許多農民也住上了電梯樓房,有燃氣地暖。生活好了,自然不願意去外地。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