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隊歸來,贏的是一個時代

1998年世界盃法國隊拿了冠軍,2002年“齊組”名揚海內外,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法國依舊耀眼——卻不僅僅因為一個姆巴佩。在法國隊與阿根廷對的比賽中,我清楚地記得解說員解釋說“現在的法國隊的平均年齡比阿根廷隊小平均4歲。”所以我們說阿根廷對法國隊的失利絕不僅僅是因為後防線的原因。關於年輕人的培養,其實法國隊給世界上所有的足球隊都是好好上了一課。

法國隊歸來,贏的是一個時代

青年幹部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接班人

對於年輕人的培養,很多企業都說我們非常重視啊,放眼望去現在很多企業都說我們下了大手筆去培養年輕人,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當了“炮灰”。從企業到國家,再到各色各樣的組織,對於年輕人的培養絕不是,也不應該簡單說是未來所謂的“接班人計劃”。培養年輕人的目的是為了傳承,這是一個大的前提,這個大的前提扭曲了,就變成了各種廉價勞動力的泛濫與猖獗,很多企業在打著招聘年輕人的名義,用各種所謂“管培生”、“儲備幹部”的誘餌在“掛羊頭賣狗肉”,還是那句話,你搞年輕人的培養,有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這些至少要能夠被看得見,我覺得這是一個底線,也是一個前提。

民營企業的國企病

最近跟一個朋友聊天,我說你必須要承認,現在我們的員工,你就算花大力氣去培養,他的離開也是必然的,“我感謝你為我做的一切,但是我們不適合”,很多企業被髮“好人卡”不是沒有由頭的,那既然知道員工終歸是要走的,我們對於員工有限的在企業的貢獻時間內,最應該關注的是什麼?我覺得是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或者說對現有流程的優化,讓每個都能有更好的發展。最近我看到有媒體撰文指出,“很多公司是招聘了兩個員工,三個員工來進行指揮這兩個員工工作,還有四個員工在旁邊推卸責任。”小小的民營企業養成了“國企病”,病的不輕。

流程的潰敗,制度的勝利

引進並且培養年輕人的主要方式與手段是什麼?我覺得簡單說說就是對現有的流程提出質疑與挑戰,“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敢於並善於發現流程中的問題,進行流程優化與創新——這一切的一些都是為了企業的制度不斷優化,制度不能說改就改,只能不斷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