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人文色彩」

回過頭來接著說世界盃,說說阿根廷,說說梅西。昨晚的足球比賽,連梅西自己都說“是上帝都不希望阿根廷出局”。其實回顧整個世界盃賽期間,特別是這期,”大意失荊州“者不計勝數,其實誰也不會給誰太多解釋的機會,在更多的時候我們願意關注結果,而忽視了中間的過程。不管是梅西、還是C羅;不管是內馬爾,還是其他的足球明星,你必須要承認,任何人都有失誤的可能性,關鍵是我們給不給他一個調整自己,特別是未來的機會。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人文色彩”

韓國電影的“人文情懷”

那是一個韓國電影電視劇氾濫的時代,我記得最初看的一部電影是《假如愛有天意》,在之後就是《素媛》、《恐怖直播》,再到《七號房的禮物》,還有就是《熔爐》、再到前段時間被捧得上天的《釜山行》。我關注韓國電影,與民族情結無關。坦白的說,韓國的一些現象級電影在國內是絕對無法上映的;從人文關懷角度說,它能反映出來的是在“事發”出於對人本與人性的持續關注,從人的根本角度出發。在這裡我們順帶多說一句,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一種“全績效主義時代”(後面的文章再做討論),我們只是在關注結果,而忽視了在結果過後的人文關懷與人本關注,這是很可怕的。

犯錯的可能,容錯的空間,改錯的機會

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不犯錯,特別是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進程中,人性的不確定性就會凸現出來。我們都是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那個完美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社會是不是能夠營造出一個和諧的“人文關懷”環境,這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特別是包容性。“規則性社會”有它的優勢,但是“存天理,滅人慾”也容易限制整個社會的創新精神特別是發展進程。其實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過自信的可能。在前文我們說過,一個人有著很多元的社會角色,不管怎樣,人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多元。“犯錯的可能,容錯的空間,改錯的機會”,是未來建立“人文社會”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