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在一出门马路对面的市场上购得三个大老碗。叫碗,实际上是小小的盆。

米黄色,是玉米面的颜色。碗底有碗托儿,是为了盛饭后端着碗底不烫手。

敞口的,一个碗就是一朵盛开的大喇叭花。

从碗底到碗口的角度小于90度,碗身大大的斜坡特别适合双手捧着。马未都介绍过这种器物的形态叫斗笠盏。

我又在陈凯歌导演的力作《妖猫传》里看到白居易吃的油泼面也是用这种类似的大老碗盛的。碗的边沿细细描着蓝边。

翻个过儿看,碗底写着五个字:关中八大怪。碗的外面画着关中八大怪的图画。配着文字解释。

不贵,八块五一个。一见就爱上了,买了三个。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拿回家洗净了。看着有种大气拙朴的美。

中午为配这碗,特意擀了一案面,切成宽条条,和青菜一起下到锅里,捞出,再放上葱花,辣椒面,用烧热的油泼在葱花和辣椒面上,一道红光腾起,辣椒面葱花被沸油一激,兴奋地尖叫,热烈地欢呼,香气四溢……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这才更像个土生土长的关中人。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我的家乡关中地区又叫关中盆地,南依秦岭,北靠北山(也就是黄土高原)

东起潼关,黄河从旁边流过。西至宝鸡,这地貌形状,就像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金盆盆,银碗碗。

这碗里长着能擀面烙锅盗的小麦,也长着能榨油的油菜,以及红艳艳辣得人涕泪横流却直呼过瘾的辣椒。

这关中大碗天然就盛着满满香香的一碗碗面,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吃喝不尽。可能因为活得太滋润。以前,关中地面少有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寻活路的。走西口、闯关东等等集体迁徙事件多发生在关中之外的地方。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一样是面食,关中人能做出许多花样来。在吃的方面,关中人是少见的天才。他们用聪明才智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著书立传,流传千古。也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将简单的面食做成了一道道美食。

那些童年吃过的饭食,如玉米糁糁面、老鸹撒、搅团……悠远的香气如乡愁一般萦绕在舌尖上。时不时让人想起。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老鸹撒、搅团,现在也常做常吃。外面的饭馆也偶见有卖的。独玉米糁糁面,是物质匮乏时期的产物。现在已经很少吃了。外面也鲜见有卖的。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那时面粉是金贵之物,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几天白馍。其余时间都是吃玉米面馍和黑面馍。如果吃面,别说吃捞然面了,就是汤面比如臊子面旗花面碎面也不够吃。于是就有了这个粗粮细粮搭配着吃的新做法,糁糁面。

突然,就特别想吃一碗热热乎乎,黏黏乎乎,香喷喷的糁糁面。

于是,就遵循着久远的记忆尝试着做了一回。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先挖了小半碗面和好了用布盖好醒着。将蒜苗青菜择洗了切碎了,用油爆锅炒好了。锅里烧上水,开始擀面。一小案面很快擀好,切成小手指宽的细条条。

这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撒上两把玉米糁,用勺子搅拌,再舀起一勺,慢慢倒在锅里看看稀稠,要稀溜溜 ,大火煮开,中火慢慢熬。等水和玉米糁糁熬成了一锅粥,完全融为一体,分不开彼此时,将面下进去。等面煮熟了。倒上炒好的菜,调上盐、香醋、几滴酱油。用我的关中八大怪碗盛上热气腾腾的多半碗,再滴点红红的辣椒油。先别吃,你先看。碗里绿的绿,白的白,黄的黄,红的红,能香得人鼻塌嘴歪。看得人眼睛也能生出一张嘴来。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吃一口,滋味妙不可言,本是一碗汤面,汤是汤面是面,吃面而喝汤,两样是井水和河水的关系。现在因为加了玉米糁糁,黏黏乎乎的将汤、面、糁糁搅和到了一起,如一家人一般相亲相爱,分不清彼此了。

在吃不饱肚子还要干重体力活的年代,这饭和搅团一样不受人待见,也属于哄上坡之类的。吃得再饱也不耐饥。人们都想多吃些实实在在的细粮在肚子里,好化成一把子力气,干更多的重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不愁吃不饱,而是愁吃得太饱,长得太胖。这种体积大热量少的饭反而很受欢迎。

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但不管怎么转,碗里关中的特色一直都在。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令人难忘的还有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招娣手里捧着的青花大碗,她常捧着这碗,碗里盛着她亲手做的,自己却舍不得吃的好吃的,满含期待地递给她的心上人。她不会说,也不知怎么说,爱的方式就是想方设法做最好吃的饭菜给自己爱的人吃。这种爱质朴无华却格外感人。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有人惦记着你,千方百计给你做好吃的,这一定是幸福的滋味。

端着关中的碗,吃着关中的饭,品着幸福的滋味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郑小萍,笔名看云起,新闻媒体从业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知音》、《女友》、《辽宁青年》、《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母亲的虎头鞋》被收入《没有大人的夜晚——感动小学生的100歌故事》一书(九州出版社)。

“看云起的一亩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欢迎大家常来一亩田,发现美分享美,看云起,嗅蔷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