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难道中国就没有仿制药?

一部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像一把利剑直戳病患者的痛处:高价的进口药,无法承担的进口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印度是穷人的药房”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什么时候进口药才不那么贵?还有中国就没有仿制药吗?

都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难道中国就没有仿制药?

先说说一降价就缺货的救命药、廉价药。十多年来,那些便宜、有药效、难以替代的药物正逐渐在消失。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而且每年在不断地减少。这些药临床短缺并非个例。成都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即将进行手术时,因医院缺少鱼精蛋白的药被告知手术无法进行。以前只要7.8元就能买到一盒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主要是用来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如今在很多医院已很销声匿迹。看到暴利可图,一些黄牛随之做起倒卖的生意,黑市的价格竟然高达4000元。即使这样,也并不保证有钱就能买到,变成了稀缺药品。

都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难道中国就没有仿制药?

造成廉价药消失的背后,是利益的博弈。一方面是药品太廉价,无利可图,生产商不生产,销售商不卖。当一些罕见的疾病需要这些廉价药来治疗时,却发现不知道到哪里才能找到这种廉价药,而这对于求药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是多么的煎熬!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研制新药”,换一个名称、包装、批号,新药物就这样产生了。虽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但价格却是比原来翻几倍甚至几十倍。作为生产商,不用想就知道他会怎样选择。

都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难道中国就没有仿制药?

说到进口药,就得从它的知识产权说起。根据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药品的专利有效期为申请之后的20年。而按照药物研发的一般周期推算,创新药上市之后的专利保护期多在7-11年之间。因此药企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往往会在这段时期内以较高的价格销售创新药;等到专利期满、仿制药上市时,药企才会大幅度降价。加上一些中间商赚巨额差价,这才导致进口药价格水涨船高,让人望价兴叹。

都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难道中国就没有仿制药?

什么时候进口药才能不昂贵?什么时候看病才不会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