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物」田家炳:「吝嗇」的大慈善家

​99歲安詳辭世,以他名字命名的學校遍及全中國

田家炳:“吝嗇”的大慈善家

「教育人物」田家炳:“吝嗇”的大慈善家

他的名字,或冠於教學樓,或冠以實驗室,或冠之圖書館。甚至,他的名字直接用於命名學校,“田家炳中學”“田家炳小學”的名稱屢見不鮮。

這個數量有多少?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捐助教育事業以來,截至去年6月,田家炳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大約180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學院遍及全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他因此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他是鼎鼎有名的慈善家,雖然他的捐贈數額不是最多,但他的捐贈數額佔到了自己總資產的80%,這一點在國內鮮有人匹敵。

7月10日上午,他安詳辭世,享年99歲。

以“摳”聞名

田家炳是香港有名的“皮革大王”。

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田家炳投身公益。1982年,他捐出價值10多億元的4棟工業大廈,成立純公益性質的田家炳基金會,將每年幾千萬元的租金收入用於教育公益;1984年,他將化工廠交給幾個兒子經營,自己成為職業慈善家。

然而,這樣一位“皮革大王”、大慈善家,卻以“摳”聞名。

他在生意場上從不搞鋪張的儀式;兒女婚嫁一切從簡;自己80歲大壽也不擺酒;一雙鞋穿了10年,襪子補了又補;曾戴的電子錶,因款式已舊得不便示人,只好裝在口袋裡……

曾有記者不信田家炳的“吝嗇”,親自跑去明察暗訪,待看到田家炳連礦泉水瓶都要循環使用,出去住酒店還要自己帶香皂,方才信以為真。

如此“吝嗇”的田家炳,在捐贈辦教育上,卻毫不“摳門”。

1997年,香港遭遇金融風暴,經濟受到重大影響,田家炳基金會的收入大大減少,對外承諾的捐資難以為繼。

怎麼辦?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賣掉他在九龍塘高尚住宅區佔地900餘平方米的大別墅!

想法一出,家人幾乎齊齊反對。這棟花園式豪宅,田家炳已和夫人住了37年,是他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田家炳決心已定。他說:“我已經答應了別人的申請,有了承諾就要做到。你們(指子孫)都已成家立業,我和太太要那麼大的房子幹什麼呢?”

最終,兒孫拗不過田家炳,他成功地賣出了房子。按照當時香港的房價,那棟房子的價錢超過1.2億港元,但是為了儘快換成現金,田家炳把價格降到了5300萬港元。買家聽說背後故事,深受感動,又主動加了300萬港元。最終,這棟住了37年的花園式豪宅,為田家炳換回5600萬港元現金。

這讓田家炳開心不已。“別墅賣的錢可以捐助20間學校,我也盡了綿薄之力了,很開心!那種收穫,會比自己住大很多。”他說。

就是秉承這樣的價值觀,幾十年來,在教育捐贈上,田家炳不遺餘力,成為受人敬仰的大慈善家。

「教育人物」田家炳:“吝嗇”的大慈善家

教育情懷

1993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編號2886的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據相關人士回憶,之所以將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是因為田家炳傾囊辦教育的行為感人至深,“辦教育的慈善家很多,但是像田家炳先生這樣傾囊辦教育的不多,他的行為值得我們尊敬”。

那時,當“田家炳星”獲得命名的消息傳來,田家炳喜不自禁:“那是天文學家們艱苦探索的成果,卻用上了我的名字。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榮耀了!”

對教育,田家炳有著最深重的掛念。

曾有學生問他,一生是否有遺憾?田家炳沉默良久,回答:“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多受一點教育。”

田家炳連中學都沒有讀完。彼時,他的中英數都學得很好,但是16歲那年,父親不幸逝世,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剛剛讀到初二的田家炳只能忍痛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

這也成為田家炳一生的遺憾。他常常感慨:“如果我有機會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則會對我的事業有更大的幫助,也可能幫到更多的人。”

後來旅居國外的經歷,對田家炳也影響很大。他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過歐洲一些國家,他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發達。他說:“正是有了這些經歷,我能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創業,對國家的發達興旺有多重要。13億人口是中國的一個大‘包袱’,怎麼把這個‘包袱’變成財富?我認為就是辦好教育。”

在他前兩年的著作《我的幸福人生》一書中,田家炳寫道:“總結由1995年開始重點關注教育項目以來,獲得社會人士的精神上的支持,使我的身體因心理上長期感到歡樂而更加健康,也把我的人生價值觀提到最高的層次,更盼上天能讓我多活幾年,為社會、為民族多做些好事。”

有鑑於此,田家炳對教育人士極為尊重。

2006年,田家炳在廣東參加第三屆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他向全場的中學校長致辭:“我的學歷低,今天與諸位談教育,實在慚愧。但是,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是我畢生希望所在。中學教育是興學育才的基礎,而校長是全校的掌舵者,實在有望諸位努力。”

言罷,時年87歲高齡的他,向著全場深深鞠了一躬,堅持不要別人攙扶,一步步地走下主席臺。

「教育人物」田家炳:“吝嗇”的大慈善家

一生低調

回望田家炳的一生,尤為讓輿論感嘆的是,儘管他因捐資助學而聲譽日隆,但卻沒有在社會團體或政界擔任一丁點兒職務。

其實他受到的邀約極多,但他秉承先父“寧可實而不華”的祖訓,一一婉拒。

他有過詳細解釋:“我生活簡樸、平民化。我寧願沒有那些非與我有直接關係的榮譽。更何況我所付出的每一筆捐獻,都覺得是自己應該做的,同時也得到了精神上無形的滿足和快樂,不想再得到其他什麼了。”

這種低調,由生,至死。

他去世後,按照遺願,葬禮僅由家人出席,以給家人一個安靜緬懷的空間。

也是因為這種貫穿一生的低調,他本人甚少見諸報端。

然而,對那些每天出入“田家炳中學”“田家炳小學”“田家炳教學樓”的學子來說,他的名字和代表的精神,已深深融入心中。

7月10日、11日兩天,在黑龍江,在四川,在湖南,在香港……全國各地受過田家炳資助的學校,不約而同地舉行悼念活動,懷念這位為中國教育事業傾盡所有的老人。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

他的一段話,為人們反覆提起——

“對錢,我認為夠用就好。所以,我到現在沒有購置專車,每天坐地鐵上班,房租成為我日常最大的支出。這樣,當然可以省下一些‘小錢’,但我卻希望我的這點‘小錢’能用在對的地方,比如為孩子、為國家、為民族。”(中國教育報記者 高毅哲 綜合報道)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2日第4版 版名:新聞·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