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文 | 書影君 (本文首發“書影斑斕” sybl-1975)

提起國產戰爭題材的影視片,估計許多觀眾都會捂嘴一笑。

我知道你們笑啥,因為我也想到了那些奇葩們。

褲襠藏雷、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這些抗日神劇,總是在網絡上被當成笑話來講。但是,那場艱苦卓絕、死亡數千萬軍人民眾的抗日戰爭,真得就是一群日本弱智被我國軍民調戲痛毆的過程嗎?

一直以來,國內一些軍事題材的影視劇,都存在過於貶低敵人智商和醜化敵人形象的傾向,被總結為“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這種藝術處理方式,看著過癮,殊不知卻是導演編劇在意淫,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更是對浴血捍衛家國的先烈們的不敬。

一場殘酷卓絕的戰爭,不但我軍強,敵人有時甚至會更強。只有真實表現出敵人的兇悍殘暴,以及戰爭的真實殘酷,方才配得上稱為真正的戰爭影片。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2018年春節檔,上映了一部國產戰爭題材影片,掀起了巨大的觀影熱潮。影片中真實殘酷的戰爭場面、血腥暴力的血肉鏡頭、環環相扣的情節起伏,給觀眾留下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這部影片,我不敢說它在中國戰爭題材影片史上後無來者,但它絕對是前無古人,也有網友評價它是中國版的《黑鷹墜落》。

它,就是林超賢導演的《紅海行動》,豆瓣評分高達8.5分。

01

影片的背景,是根據我國海軍也門撤僑的真實事件而改編。

2015年,中國軍艦“臨沂號”在返航途中接到任務,非洲北部伊維亞共和國發生政變,當地反政府武裝攻入首都,威脅到了當地上百名華僑的生命安全。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於是,“臨沂號”派出了以隊長楊銳為首的八人,組成蛟龍突擊隊,執行撤僑任務。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深入伊維亞,在惡劣的環境之下,藉助海陸等多種裝備,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在激烈的遭遇戰之後,營救了被恐怖分子追擊的中國領事館巴士。

然而就在掩護華僑撤離之際,蛟龍突擊隊收到中國人質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眾人深感責任重大,於是義無反顧地深入恐怖分子大本營,再度展開營救行動。

其實,相同題材的影片,在2017年已經有狂卷票房50多億的《戰狼2》上映,那為何出品方依然願意出巨資投資拍攝此片呢?

我開始也是帶著這樣的疑惑走進電影院的。但隨著全片130分鐘幾乎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戰爭場景接踵而至,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紛紛亮相,我逐漸明白了《紅海行動》的底氣。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同時,我也明白了網上對本片的評價中,為何說全片基本上沒有尿點,這句話確實不是誇張。因為影片中十分鐘一場小戰鬥,二十分鐘一場大戰鬥,環環相扣,毫無觀眾喘息之機,更不要說偷空去廁所了。

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影片結束後,門口的服務人員熟練地對一撥又一撥的散場觀眾喊到:“前邊直走右拐就是廁所、前邊直走右拐就是廁所!”

02

老實說,我沒有看過任何一部國產戰爭題材的影片,可以將戰爭的殘酷性表現的如此直接、如此血腥。

斷肢、割喉、斬首、爆頭。

各種殘酷影像紛紛登場,炸彈四起、血漿橫飛,尺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聽著身邊七十多歲老人“哎呦呦”地驚嚇聲,看著身邊由媽媽帶著的、好幾個五六歲的孩子,我深深感嘆,我國電影分級制度的建立,確實刻不容緩了。

戰爭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插科打諢逗悶子,更不是敵人愚蠢我軍神勇的意淫。戰爭是血淋淋的斷手短腿,是馬革裹屍還,是真正的非死即傷。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如果說《戰狼2》表現的是愛國主義情懷下的個人英雄主義,以及那個怎麼打也死不了的冷鋒,那麼《紅海行動》則更多地表現出了戰爭中團隊配合的重要,以及非死即傷的殘酷真實。

片中張譯飾演蛟龍突擊隊隊長楊銳,雖說是整個戰隊的靈魂人物,但影片的鏡頭並不始終放在他身上。楊銳的其他七位戰友:副隊長兼爆破手徐宏、狙擊手顧順、機槍手佟莉、醫療兵陸琛、狙擊手觀察員李懂、機槍手張天德、通信兵莊羽,他們的戲份在影片中毫不遜色於楊銳。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紅海行動》中沒有真正的主角,或者說,海軍蛟龍突擊隊這個戰隊,才是唯一的主角。

說到演員,我認為導演選擇張譯是絕對高明的。張譯內斂含蓄的性格,不大喊大叫血氣衝頭的做派,為這部主旋律戰爭影片的格局中,帶入了一種人文主義關懷的溫情與厚重。使得影片顯得更為真實、可信、感人。

導演林超賢對於影片場景調度的能力,堪稱國內相關領域中的一流。這種能力,在他前一部《湄公河行動》中便有所展現,而到了《紅海行動》中,更是鋒芒畢露。

03

林超賢導演顯然是一個軍事迷,他對於武器裝備的熟悉,對於戰爭戰術的理解與闡釋,都使本片的軍事專業程度大大提升。

全片共有近十場大大小小的戰爭,海上防衛戰、狙擊手對決、迫擊炮反擊戰、街巷遭遇戰、坦克追擊戰、人質營逃脫戰等等。在每一場戰爭中,無論是戰友之間各種戰術的交流,還是武器數量的確認、進入撤退路線的通暢、敵方狙擊手的位置等等,均顯示出了作為一部戰爭片,《紅海行動》的製作水準,接近於國際水平。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最值得稱道的,是影片中沒有刻意貶低叛軍敵人的智商與能力。相反,蛟龍突擊隊的每一場戰鬥,都進行的及其艱難與危險,最後八名隊員也非死即傷,代價慘重。

強大的敵人無論從武器還是戰術上,無不與蛟龍突擊隊勢均力敵。例如對方那個年輕的狙擊手,冷靜沉穩,以一敵二,將我們兩名狙擊手重創。

影片中對於這名狙擊手的特寫鏡頭,沒有醜化、沒有貶低,只有冷靜地觀察與小心翼翼地防範對抗。

整個觀感,更接近於真實的戰爭。

04

海清飾演的華裔記者夏楠,她冒死進入叛軍營地,是為了追查生化公司倒賣放射性物質“黃餅”的行蹤,阻止流入已經掌握髒彈(核汙染炸彈)製造技術的恐怖分子手中,以儘量避免對人類文明社會造成的巨大傷害。

《紅海行動》: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可貴

這一主題在影片中雖然是故事副線,但難能可貴。它代表我們國產戰爭影片的視角,開始從僅僅關注我國自身利益的侷限中,放眼至更高一層,即關乎整體人類福祉命運的境界上來。這一點也代表了《紅海行動》比一般普通戰爭影片更廣一些的視角。

當然,影片並不是完美的,也會有一些情節漏洞及“主角光環”,還有永遠打不完的敵人等等這類戰爭片的通病。但它確實為國內觀眾創造了一種國產戰爭影片的新高度、新標準。

我相信,它也註定會寫入中國電影史中,成為一個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影片。

因為,導演藉由此片,表達出了一個深刻主題:當你凝視戰爭時,才能體會生命的可貴!

它也讓我想起了哲學家尼采在《善惡的彼岸》當中的一句話:與魔鬼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