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芳華》影片海報

文 | 書影君

如果把一部影片比作一個孩子,我想,《芳華》應該是馮小剛導演最寵愛的那個。也許它不夠聰明,也不夠漂亮,但卻最能引起父母的憐愛。

經歷了國慶節突然撤檔的風波,還好,12月15日,它如期與觀眾見面了。一秒未刪,完整地向觀眾呈現出了它的一切。

01

這部影片,根據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嚴格地說,《芳華》這部小說,就是馮小剛與嚴歌苓一同謀劃出來的。先有拍攝影片的計劃,然後才創作了小說。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1958年出生的嚴歌苓,從12歲考入成都軍區,當了一名跳紅色芭蕾的文藝兵,一直到25歲都在軍隊裡度過。期間還在1979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進行採訪。所以小說的內容,可以看做是她個人的青春回憶錄,亦是她對那段火紅青春歲月的追憶。

而與嚴歌苓同歲的馮小剛,年輕時雖然也在部隊文工團呆過,但他不是在前臺演出的文藝兵,而是在幕後畫布景的美工。所以,對馮小剛來講,部隊文工團裡文藝兵那青春洋溢的歲月,他是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影片的開始,便洋溢著濃濃的時代特徵以及青春氣息。紅旗標語、偉人畫像、領袖讚歌、挺拔婀娜的身姿、抑制不住的青春氣息。當兩種本不搭界的氣場混合在一起,經年累月後,便產生了一種濃濃的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

而小說的主題,其實很沉重。

02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我國西南地區某軍區文工團。“活雷鋒”戰士劉峰,文工團幹部戰士眼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最佳榜樣。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劉峰 | 黃軒飾演

每次去北京受表彰,都要給團裡的北京籍戰士大包小包地捎東西;炊事班的農村戰士好不容易找了個城裡媳婦,但女方非要一對100多元的沙發,戰士承受不起,劉峰便義務幫戰友打了一對沙發;劉峰抗洪意外受傷後,領導照顧他,給他名額去軍校培訓,但他卻讓給了“更需要”的戰友;即便是在食堂吃餃子,他都專吃破了皮的,因為“總得有人吃啊!”

他如同“神”一般地存在於文藝兵的心中,這種印象,既有戰友們欽佩的成分,也有調侃的成分。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林丁丁 | 楊採鈺飾演

直到有一天,劉峰貿然地向文工團的一位獨唱演員林丁丁表達了愛意,卻意外被其他戰友撞見,並迅速向政治部門告了狀。

林丁丁對於劉峰的意外求愛,表現的是意外、慌張甚至噁心。在她心目中,劉峰就是活雷鋒,是神一樣的人。這意味著劉峰必須高高在上,而不食人間煙火。他的這種表現,令她感到幻象破滅後的難過。

在當事人和旁觀者的內外攻擊下,劉峰很快便被部隊處理,下放到了伐木連。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何小萍 | 苗苗飾演

何小萍,家庭出身不好,性格內向自卑,因為身體愛出汗而容易產生異味,所以在文工團備受其他戰士的歧視。當劉峰受到部隊處分而下放伐木連時,只有她主動去安慰送行。在她眼中,唯有劉峰對她善良,也唯有劉峰與她,最終都被這個集體所排斥傷害。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

03

影片以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為時代背景。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何小萍從受排斥到成為英雄模範,再到成為精神異常的病人;劉峰從勞模到戰爭英雄再到落魄的平民;蕭穗子受派遣到前線採訪等等。劇中主要演員的命運,都被這場戰爭所改寫。

劉峰主動要求下連隊去前線,負傷後依舊堅守不撤。於他而言,他在用一種求死的決心,來試圖洗刷他因一時衝動而塗抹在身上的人生汙跡。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何小萍因對文工團集體傷害劉峰的失望,被派去戰地醫療隊。她衝在救治傷員的第一線,面對炮火與鮮血,也抱著一種無所畏懼的決心。於她而言,唯有此,方能洗涮她揹負的父親勞改、母親改嫁給她造成的人生原罪。

時代總是捉弄人而毫不手軟。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當年同在文工團的戰友們,軍區領導的孩子,文工團解散後,即使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依舊如魚得水,拿地蓋樓,大賺特賺;而木匠的孩子劉峰,卻被命運拋到谷底後,再被重重地踩上一腳。不但右手在戰場上失去,連僅有的尊嚴,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丟失殆盡。當年的戰鬥英雄,即便蹬車送書賣力氣,也要受到地方聯防隊的敲詐勒索。

就連老婆都嫌棄他賺不到錢,跟一個開大貨車的司機跑了。

04

與原著小說不同,影片的筆觸,更多地落腳在文工團那火熱的青春歲月之中。片中以幾十個青年男女文藝兵為主的集體,相互排練、相互嬉戲打鬧、相互愛慕,也相互傷害。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文藝兵的生活中既有排斥何小萍、傷害劉峰的陰暗面,也有年輕人內心萌動愛情火焰的光明面。這一切,如同一朵朵小花,在集體主義至上的灰暗世界裡,盛開,綻放。

文工團的演出、文工團的訓練、文工團解散時每個成員的悲傷,都被馮小剛導演濃墨重彩地用鏡頭表現著。既看出他對重拾青春的渴望,也看出部隊文工團那段青春歲月,對於他人生的深深影響。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他將影片看做時光之舟,帶他穿越回到自己青年時代,展開尋找失落芳華的尋夢之旅。所以,影片的用色濃郁,火紅的軍旗、墨綠的軍裝,潔白的襯衫、湛藍的天空,把那個陰鬱壓抑的時代,生生地塗抹成了濃郁大膽的亮色調,也淡化了那個時代禁慾主義的強大。

這種色彩,或許一直存在於青年馮小剛的內心,卻從不敢輕易示人。即便功成名就的今天,直白表達對這段青春的嚮往與留戀,依舊耗盡了他的全部能量與勇氣,卻也終於了卻了他多年的心願。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蕭穗子 | 鍾楚曦飾演

影片沒有將小說中原型人物或陰暗或正義的性格,表現的過於鮮明,而整體模糊在文工團一場場青春火熱的排練和慰問演出中。以至於許多劇情轉折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需要主角之一的文工團員蕭穗子以旁白的形式不斷解讀。這沖淡了以人物性格及劇情衝突帶來的戲劇感染力。

但即便這樣,又能怎樣?

馮小剛以他飽含深情的影像筆觸,濃濃地書寫著屬於50、60年代中國人的青春記憶、剎那芳華。

05

在觀看影片期間,因為劇中的情節,我的淚水多次潸然而下。

當何小萍得知許多戰友的父親已經平反,她也躲在床上,給還在勞改農場的父親寫信,流淚傾訴這許多年受到的欺辱與委屈時;

當戰地醫院中那個被燒成重傷的16歲小戰士,奄奄一息地向護士說,希望自己的三個姐姐每年輪流到這裡給他掃個墓時;

《芳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當改革開放的年代,蒼老落魄的劉峰與病癒的何小萍,一同給犧牲的戰友掃墓後,相互依靠在小站座椅時。

這兩個小人物,這兩個被大時代拋棄的小人物,最終唯有相依相伴,方能度過最後的艱難歲月。

我的身旁與身後,分明也響著或大或小的唏噓抽泣之聲。

略微觀察了一下,在我所看的這一個場次,中老年觀眾過半,70後、80後也不在少數。當影片結束,悠然響起韓紅演唱的主題曲《絨花》時,燈光沒有亮,也幾乎沒有人離開座椅,所有觀眾依舊靜靜地坐著、回味著。熒幕上的畫面,在依次回放著影片中的片段,那些曾經青春的身體與靈魂、那些曾經動人的剎那芳華。

也許,他們和我一樣,只是在等待臉上的淚痕消失,不至於燈光亮起時,內心過於尷尬;又或許,他們在隨著音樂,在回憶屬於自己時代。

散場後,我的情緒基本回到正常。在洗手間門口,與一位體態臃腫的中年男人擦肩而過,他挺著肚子,慵懶地搖擺著身軀走進洗手間,一身煙味。

他的嘴裡,在輕輕地哼著《絨花》的曲調。聲若蚊蠅,我卻聽得很清楚。

我想,他一定也有屬於自己的芳華歲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