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專欄丨丫頭茶

編者按:一片普普通通的茶葉,卻將百般滋味和香氣融進了茶水之中,默默地讓人品茗,作者的祖母也在稀疏平常間哺育著後代。茶似人生,平凡的名字、平凡的一生同樣能造就不平凡的茶與人。

Anne,生於貴州的大山裡,家的後山是原始森林,不遠處有碧綠烏江,從小愛山水與樹。現常住昆明,從事建築裝修行業。喝茶是每天不可或缺必做的功課,愛旅行,總希望能去到更遠的遠方。

正文如下:

祖母姓何,名丫頭。

也許是因為生下來不是男孩不得看重,又或許是山裡人家沒那麼多講究,那年月生計也艱難,索性連名字也不起,丫頭丫頭地叫著,便過了一輩子。

從小丫頭長成大姑娘嫁人,養育子女。中年時祖父去世了,她一人帶大了五個兒女,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茶人專欄丨丫頭茶

對祖母的印象,從來都很鮮明,她總是愛笑的,臉上很多皺紋,幼時纏足過,腳很小,在解放鞋的裡面還穿著一雙薄布鞋,走路卻挺快。她愛抽菸鬥,有時會喝一二兩白酒,很會講故事,精怪仙女,特別耐聽。兒時最大的樂趣,就是冬夜坐在火塘邊,小瓦罐裡咕嘟咕嘟煨著茶,聽祖母講故事。那茶也是極普通的,後山上的幾棵野茶樹,自己採了炒炒,便可煮著喝,有時還連著茶果一起,熬煮得釅釅的,雖然很是苦澀,倒也有些淡薄的香氣,飄散在冬夜裡有趣的故事中。

祖母煮茶吃的習慣不知道何時形成的,那時物質匱乏,許是白天過於勞累,晚上還要給家人做點針線活縫縫補補,飲了濃茶可以提神罷,慢慢地便有了茶癮。後山上的茶樹,也伴隨她度過了許多歲月。習慣成自然,即便後來家裡條件好了些,父親常買些稍微好點的綠茶回來給她,她也總是淺嘗輒止,喝上一兩杯,回頭還是煮她的野茶喝。那時總納悶祖母怎麼不喝好的,後來自己喝茶了才知道,她那野茶勁大,外面的茶解不了癮了。

茶人專欄丨丫頭茶

祖母七十多歲的時候中風偏癱,喝不了茶了,每天喝藥。如此折騰了幾年,在2000年的夏天,她去世了。去世前十幾天,已經是水米不進,靠輸液維持,子女孫輩都到床前侍候,唯獨我上學未歸。考完試急著往家趕,到老家的老房子時是下午,她看見我很高興,叫了我的名字,其實那幾天她已經不怎麼認得人了。和弟弟妹妹們抱她到院子裡曬了太陽,看她恢復了幾分精神,甚至用了小半碗飯,我以為她會好起來了。晚上回鎮上住,第二天一早起來回老房子去看她,才到半路,聽見鞭炮聲響,祖母已經走了。

茶人專欄丨丫頭茶

這些年學著飲茶,喝過的品種不知凡幾,什麼西湖龍井、信陽毛尖、正山小種、金駿眉、普洱、滇紅、黑茶、巖茶不一而足,什麼茶都想去嘗一嘗,但最想喝的卻永遠喝不到了,就是祖母煮的那一罐野茶,她沒名字,和祖母一樣,就讓她和祖母共用一個名字,叫丫頭吧。

丫頭茶,她是那麼的平凡,就像祖母的一生。

圖:茶語網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茶語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