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爲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眾所周知,倉儲是茶葉的一個重要環節。茶葉好壞不僅跟原料和工藝有關,還和倉儲一脈相連。倉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茶葉的質量和口感。

不同的茶類,倉儲的方式不同。比如普洱茶類,儲存種類就多種多樣,有幹倉、溼倉之分,技術倉與自然倉之別。

不過,各類茶的倉儲所講究的條件大同小異,主要是溼度、溫度的控制,清潔無異味,通風以及避光。像普洱儲存的平均溫度在23℃左右,茶倉溼度保持在50%至70%之間,避光儲存。

這和葡萄酒的儲存極為靠近。葡萄酒儲存環境的溼度保持在65%到75%之間,理想溫度在55℉(約12.7℃),避光。

今天我們要講講另外的倉儲形式:木倉。這種獨特的倉儲所產生的微空間環境,給茶的發酵轉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窖藏和木倉:六堡茶工藝秘密

什麼叫木倉?顧名思義,就是木質的倉庫。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倉儲方式,它的環境特點對茶葉滋味的轉化有著神奇“魔力”。

黑茶類中,在木倉儲存方面比較典型的就是梧州六堡茶了。只不過,六堡茶風味形成的關鍵不僅在於木倉,還在於窖藏。

據記載,古時六堡鄉(現六堡鎮)的人會將茶葉儲存在溫度比較恆定的泥磚房子中。後來人們發現,這對六堡茶品質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在一定的儲藏環境下,六堡茶的後發酵由於得到微生物的參與而得到加速,使得六堡茶變得紅濃、醇和。而現今的六堡大廠茶標準的倉儲環境,木倉和窖藏兩者不可或缺。

六堡茶木倉內的菌群環境不可複製

六堡茶陳化流程是先將茶葉置於清潔、陰涼、通風、無異雜味的茶窖內,溫度保持在20℃~28℃之間,溼度常年保持在55%~75%之間。在這個溫溼度區間內,可以讓茶葉中的內含物質得到充分轉化,滋味更醇和,香氣更陳純,層次感也更豐富。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經過陳茶窖窖藏一年左右以後,茶葉將再進入木倉陳化。在磚木倉陳化兩年以上後,茶葉會逐漸形成中茶窖藏茶獨特的香氣、口感、滋味。

這時候再開湯審評,達到標準了再包裝拿出去銷售。另一方面,木倉內的菌群環境卻無法短時間複製。

安化百年木倉,現存“文物級”茶倉

當然,說起木倉,還有很多人會想到安化黑茶百年木倉。的確,在黑茶史上,這個木倉極具代表性和文獻價值,堪稱中國茶類倉儲“活化石”。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安化黑茶木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1902年,山西祁縣著名的商號之一永聚祥成立興隆茂商號,在安化、歸綏設立分莊,專職收茶製茶,專銷蒙、俄地區。

同年,興隆茂商號正式在安化酉州建立興隆茂茶行,開始以黑茶為原料,加工成“花捲”(即“千兩茶”)、磚茶等產品,沿著晉商開闢的萬里茶路遠銷晉地西北各省、俄羅斯恰克圖等地,聲譽頗佳。

無意之舉造就一段百年傳奇

在建廠製茶的同時,興隆茂興建了3棟全木質的茶葉倉庫。建木質茶倉的依據是當地人的生活經驗。首先,安化氣候潮溼,木倉能保持茶葉乾燥;第二,安化樹多,不缺木材,用木頭建倉成本低。

只不過,安化人不會料到,他們當初的無意之舉會書寫一個關於黑茶的美麗故事。

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安化茶廠的歷史資料都保存得很完整,你甚至能在茶廠裡找到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再到上世紀80年代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製茶機器以及各種老物件。而最寶貴的,還是百年木倉。

木倉的微生物環境構成了頂級黑茶滋味

對於一款好的黑茶來說,好的倉儲會讓茶葉變得醇厚,口感更為協調,散發出歲月留下的迷人風采。

而要得到這種驚人的口感,又與茶倉的溫溼度、透氣性和微生物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微生物環境。

優質木質茶倉溫溼度穩定性高,同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極為有利於特殊的微生物菌落環境形成。除原料、生態、工藝外,它也構成了產出頂級黑茶的決定性條件之一。

安化百年木倉的“神奇”所在

安化百年木倉採用松木為材質建造,木頭導熱性差,透氣性好,這可以讓茶倉常年穩定在18℃-25℃之間(其溫度的變化幅度遠遠小於安化本地溫度),且氧氣流通充足,保證正常陳化。

同時,由於採用三層全架空建築結構,4米高的核心藏茶倉內溼度維持在60%-70%之間。茶倉倉底採用架空構造、活動栓塞隔板,能促進倉底空氣流動,帶動倉體空氣內外循環。

再加上100多年來的持續使用,木倉內的優勢菌種多達數十種,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優生菌落環境。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如今,安化百年木倉被收歸中茶旗下。2011年,這個總建築面積3192平方米,倉儲容量1000噸的中茶百年木倉最終被列入“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儲存過國禮茶的潤思祁紅木倉

除了安化百年木倉和梧州六堡茶木倉,安徽國潤茶業的木倉也不得不提。

國潤茶業的木倉歷史感十足。木質的牆壁,木質的承重柱,木質的地板,看上去既滄桑又厚重。在這裡,曾經貯藏過即將出口英國皇室的皇家祁紅,還貯藏過毛澤東出訪前蘇聯時帶去的國禮祁紅。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外匯急需。在這個背景下,1950年中國政府與蘇聯簽訂政府間貿易協定,確定祁紅以地名紅茶單獨出口蘇聯,以償還貸款。

因此,國務院要求中國茶業公司在祁紅茶區靠近長江的區域,選址並著手建設大型茶廠,生產祁門紅茶。

潤思祁紅木倉,紅茶木倉中的代表

1950年2月,新中國祁門紅茶第一廠“中國茶業公司貴池茶廠”籌建,以原池州軍分區後勤部倉庫為基礎,按照著名茶學家吳覺農先生和胡浩川先生提出的祁紅品質要求和加工倉儲規範,新建了一批祁門紅茶廠房、倉庫、手工揀場等建築群。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貴池茶廠為新中國的大國外交和出口創匯做出了巨大貢獻,據史料記載,1952年貴池茶廠加工出口祁門紅茶近15000擔。2003年,貴池茶廠整體改製為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

祁紅木倉1950年9月開始施工,是中國茶葉界現存最古老、規制最高、目前仍在使用的紅茶木倉之一。

木料均採用大興安嶺東北松鋸板的木倉

木倉建築風格簡潔明快,外觀為青磚牆體的庫房建築,由三個人字坡頂並聯屋頂,室內相應為居中長廊,兩則分列庫房,長廊內現存老式大型地磅。兩邊的方形承重柱同時又是極好的內排水系統。

房頂、四壁、隔斷、地板均採用大興安嶺東北松鋸板,外倉分成10個既獨立又並聯的內倉。松木隔熱性和透氣性皆好,且氧氣流通充足。房頂、四壁、隔斷、地板都為實木,倉內溼度始終維持在60%—70%之間。

好茶配好倉,進倉貯存的須是上等祁紅毛茶。這座70年的木倉,見證了祁門紅茶的品質堅持。

活在鋼筋水泥森林的我們,為什麼還選擇喝存在木質倉庫的茶?

撰文:茶語網

圖片:茶語視覺組(部分圖片由中茶及國潤茶業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