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生產者的反擊——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續)

第169篇推文 正文:2648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在《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中,我們整理了涉農的融資項目,發現融到資金的項目,都集中在農業生產的上、下游。

資本帶動上下游產業快速發展,勢必造成農業兩頭大,中間小的情況,如何解決農業生產沒有資金流入的問題?

【資本的力量】

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之間的利潤就那麼多,在市場化的競爭中,只有做大做強,才有話語權!或者叫定價權。

資本扎堆兒集中在上下游,為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服務。

不可否認,這會為農業生產者帶來一段時間舒適的體驗,無人機免費打個藥,植物醫生上門免費診斷等等。

來自生產者的反擊——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續)

但這就像美團一樣,從最開始的撒錢撒紅包,到後來對顧客收運費,對商家抽營業額20%的點子。

這些涉農項目也遲早是要盈利的,到時候農業生產者將面臨的是上下游的同時掣肘。

最現實的就是,以後用某某公司的渠道賣農產品將面臨被抽成的問題,抽多少點根本沒有談判的餘地,供貨也得按照他的標準來,他說不要彎的黃瓜,你就得想辦法把黃瓜給掰直了。

【居安思危的農業人與“死翹翹”的有機農業】

一些傳統農業從業者不甘心事態如此發展,憑啥彎的黃瓜就不能賣?打算挑起中間環節的大梁。

他們提出了“新農業”的概念,企圖征戰資本市場。

可惜錢畢竟是揣在別人口袋裡的,要想融到資,還得走資本青睞的路子。

經過改良後融到資的“新農業項目”,大多實質上還是互聯網、大數據與農業相結合的項目。

與其說是資本看好“新農業”,不如說是資本看好互聯網、大數據在農業行業的應用前景。

來自生產者的反擊——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續)

想想真是可悲,那麼多種養殖裡,就真的找不出一個利潤高點兒,資本能看上的項目了?

想來想去確實有一個——“有機農業”。

但目前死得不能再死了,現在又有一個新提法“生態信任農業”。

因為人們認為,有機農業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在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信任。

【如何與消費者建立信任,是農業從業者的革命之路】

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守護大地協會”

這個協會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不論是有機還是食品安全,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僅僅是新技術的採用,而更在於社會層面的創新,有賴更多的社會企業家將成功的商業模式與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理念融為一體,重建社會的信任與合作機制。

說白了就是資本不願意投錢,那就通過協會,將農業生產環節的人彙集起來,自強不息,來對抗上下游的威脅。

來自生產者的反擊——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續)

這一協會成立的背景,與我國當下的社會環境挺類似,都是農藥、食品添加劑濫用的年代。

日本的農夫也不是沒有意識到農藥對人們的危害,比如當時的水戶附近就採用了礦物質農耕法,種出來的蔬菜味道好是好,但就是賣不掉。

這種有機的耕種方法,除草全靠人工,價格貴,還帶著蟲眼,按照日本市場對農產品外觀近乎變態的要求,這樣的蔬菜根本賣不到錢。

守護大地協會的創始人藤田和芳在嘗試傳統銷售渠道無果之後,決定自己開車上街賣菜。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家庭主婦被“不施農藥化肥的蔬菜”宣傳所吸引,一車菜很快銷售一空,就這樣口口相傳,附近的小區都希望藤田能經常來賣菜。

水戶地區的銷售是解決了,但其他地區怎麼辦?

於是,守護大地協會成立。

【崎嶇艱難的革命道路】

既然算的上是革命,肯定不是賣賣菜這麼簡單。

做生態、做有機,不是光靠宣傳“不使用農藥化肥”,更重要的是倡導和普及一種新的價值觀。

藤田認為這應當從小事做起:“讓一根沒有施過農藥的蘿蔔能到達消費者手中。”

而要做成這件小事,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改變生產環節:主張有機農業不是復古,而是需要引領未來的新技術。

改變流通系統:即思考由誰把有機的食品運到城裡去賣;要找一種合適的機制和途徑自己賣東西,靠超市是不行的。

改變消費者意識:例如黃瓜彎點或有蟲眼沒關係;同時進行改變消費者的文化性的運動。

以上三者缺一不可。

來自生產者的反擊——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續)

守護大地的基本模式為“產消提攜”,也就是社區支持農業。

在這個過程中,守護大地重視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利益和意志,更重要的是保護農民的利益,真正使土地擁有了長久的生命力。

今天,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在日本和北美都已普及,消費者為尋找安全的食物,與農民共同承擔生產風險、分享收益;農民則採用有機種耕作提供新鮮和高品質的農產品。

在傳統市場運作中被分割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被重新建立起來。

【關於守護大地組織】

除了搞社區支持農業,進行農產品宅配外,守護大地也採用了建立直營店,進駐超市,開設蛋糕廠、有機餐廳、有機咖啡館等多元化的經營模式。

隨著業務的擴展,大地公司逐漸成長為集有機農產品生產及物流配送的專業公司。

檢測部門:技術人員定期到簽約農戶家進行檢測,併為農戶提供生產技術指導。

研究部門:關注會員的新需求,並尋找製造商合作開發新的有機產品。

營業部門:負責開拓市場。

物流配送中心:有專門的大地宅配車隊,並建立了全自動化的大型倉儲中心。

部門間的協作,將“有機”的含義,從“不施農藥化肥”上升到“產銷過程透明化,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係”。

專業的服務能力使得大地得以實現“將一根沒有施過農藥的蘿蔔運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承諾。

來自生產者的反擊——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續)

而且,既然搞農業生產融不到資,大地乾脆就不融資了,生產者、消費者、員工都是公司的股東。

比如守護大地在東京開設的一家中國菜有機餐廳,從前期設計、環保建材的生產、採購、加工,到現場施工、經營,都是股東合力完成的,提供食材的農戶也都出了錢。

餐廳牆上的裝飾圖全是股東們的照片,為此他們感到十分驕傲。

關於守護大地的很多做法都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搜索瞭解。

【農業從業者的反擊】

2005年香港召開的WTO、韓國農民的抗議活動,已經凸顯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單一強調發展優勢經濟和以傳統經濟為生計的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

沒辦法,資本總是選擇優勢產業。

這樣的優勢經濟理論,認為劣勢產業就應該被自然淘汰。

而守護大地協會倡導的,則是通過消費者和農民的合作在農村建立以農民為主體的經濟。

並以加工廠、物流公司以及其他配套設施為依託來扶植本地農業。

來自生產者的反擊——被資本夾擊的中國農業(續)

這樣看似違背資本市場競爭規則的做法,憑藉著開放無爭的經營理念,卻讓大地的事業象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算得上是一次勞苦大眾聯合起來,對資本市場的一次強有力的反擊。

大地的成就,不僅在於其商業上取得的成功,更在於它將商業的成功與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理念融為一體,而得以具有源源不斷推動社會創新的力量。

曾有人問及藤田“大地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騰田的回答非常簡潔:信念和堅持!

——信念意味著需要深入理解一根健康的蘿蔔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堅持就是你願意老老實實把它送到消費者手中。

幾十年後,你會看到社會因一根健康的蘿蔔而發生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