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時代,未來的教育趨勢是注重孩子的「創造力」

2017年10月17日,佐心家長青少年創造力特聘專家張偉韜在金盞中學開展了主題為“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的培訓講座,從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性、創造力培養的概念、創造力培養的方式三個方面,全面解讀了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

在講座的開始,佐心家長的專家就明確指出創造力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呈現的未來趨勢之中,大量的崗位將會被淘汰,一切需要明確規則和知識的行業都有被替代的風險,多數行業的規則十分明確,人工智能在逐漸涵蓋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唯有創新才能給人才帶來更好的發展。

佐心家長的專家表示:對於孩子而言,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創造力如此重要,瞭解創造力也就成為家長、老師必須要研習的課程,在佐心家長的專家與金盞中學的老師的探討下,達成的共識是:有創造力的人專注於某一領域,大量學習知識,蒐集信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有意義的問題,並堅持不懈的解決它。

在人工智能時代,未來的教育趨勢是注重孩子的“創造力”

老師們在探討中表示,缺乏創造力的孩子往往也會有一些共同習慣,比如說焦慮、有約束感、比較規矩、缺乏自主、沒有新想法。同樣的,有創造力的孩子也有一些共同的習性,比如擁有發散思維:可以從多個角度上分析問題產生全新想法;同時,他還需要有聚合思維。

佐心家長的專家張老師用美國心理學家G·華萊士提出的創造性活動中一個人需經歷的四個階段作為總結:創造性的第一階段是掌握問題,蒐集材料,動腦筋的過程;第二階段是開動腦筋也想不出好主意的瓶頸期,轉而從事其他事情,但是對問題的思考依舊在潛意識中進行著的過程;第三階段是醞釀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的啟示突然出現的過程;第四階段是對靈感進行仔細琢磨,具體加工與驗證的過程。

在最後,佐心家長的專家和金盞學校的老師就提高孩子創造力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在提高創造力方面,首要的是先排除抑制創造力的因素,比如如果孩子焦慮、有心理疾病,需要先解決相關問題,再想辦法進行創造力的提高。

在人工智能時代,未來的教育趨勢是注重孩子的“創造力”

此外,觀察力的提高也可以間接地促進孩子的創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對孩子的觀察力進行可以的培養,比如讓孩子觀察某一樣事物,進行描述或寫成文章。

發散思維的訓練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在發散思維訓練中,佐心家長專家提到了四個提高發散思維的方法,第一是多用途任務:想出日常用品的新穎用途;第二是語文方面:請隨想出五個成語:比如葉公好龍,螳臂當車,背水一戰,八仙過海,臥虎藏龍;其次,用這五個成語撰寫一個關於“親子關係”的小故事,要求故事新穎且有趣;第三是數學方面:針對某一問題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第四是歷史方面:歷史故事新編:秦朝怎樣做才能不滅亡?首先蒐集資料找到秦朝滅亡的關鍵節點,其次針對關鍵節點思考具體的結局方案,訓練信息蒐集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創造力培養是一項任重而道遠卻有迫在眉睫的事情,每個家長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求索,尋找到專業的機構,可以讓家長事倍功半。佐心家長是一家做家庭教育的平臺,由臨床心理學博士、心理學教授肖晶以及應用心理學副教授Aimee共同創辦,研發團隊由Harvard大學醫學院、Mcgill大學心理系、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學醫學部、首師大心理系等216名國內外知名心理學等相關領域博士生導師、教授組成,專注於“教家長做智慧父母”,通過“智慧家長合作計劃”、“心理特色校項目”,為學校提供完善的家長教育評估、學習、訓練與服務體系,並針對兒童、青少年成長中的各種心理與行為問題,給出最科學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