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導!你逛過嗎?

一鎮一神韻,

一鎮一味道,

你童年的身後

是不是有一條青石板路

和奶奶悠長的呼喚在追隨?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倉埠鎮

無論生活多麼繁蕪,

那一座古鎮,

那一條古街和石板路,

都是你內心格外純淨的地方。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記住鄉愁》紀錄片以中華傳統古鎮、村落為拍攝主體,有效串聯起散落的文化基因片段,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怎樣的形式“活在當下”,以此喚醒海內外華人心中濃郁的鄉愁情感。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武漢市新洲區倉埠古鎮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倉埠鎮位於武漢市新洲區,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元封二年(前109年)名“騎龍鎮”;唐中和二年(882年)改為中和鎮。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利用武湖漕運,在此建貯糧所,更名為倉子埠。明、清均為巡檢司駐地。清同治六年(1867年)築高約2丈,長約6華里的石城牆,倉埠始有城池。光緒七年(1881年),倉子埠改名倉埠市。倉埠之名沿用至今。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記住鄉愁》第四季之《倉埠鎮:常懷感恩之心》以感恩文化的源起和傳承為主線,串聯起倉埠古鎮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名人故事和當代倉埠人的風采。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聽他們怎麼說!

央視編導黃慧:

倉埠既有歷史底蘊,又有一定的古鎮的形態,並且有現在企業家回鄉創業的群體。真的就是“一鎮一神韻,一鎮一主題”!找到這個“感恩”的主題也是偶然中的必然,我發現咱們倉埠人非常有良心,名人都回鄉報恩,知恩圖報,回饋桑梓!

她說的是後為國民黨上將的倉埠人徐源泉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1928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等籌資修建長32.5千米倉(埠)水(口)窯(頭)公路,從1929年起此後兩三年內,徐源泉在老家倉埠建公館,辦“倉溪小學”,後改為“正源中學”,即現在“新洲第二中學”。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徐源泉公館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在倉埠古鎮,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一部民國史,半數倉埠人。這是倉埠人的說法。

及至民國時期,倉埠名人輩出,並熱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使倉埠空前繁榮,時人稱為“小漢口”。也就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在民國時期,卻出了兩位湖北省省主席(徐源泉、萬耀煌)和兩位湖北省省長(夏壽康、蕭耀南)。

新洲區區委常委 湖北省古建築保護中心主任 陳飛:

文化是植根在新洲人民最根本的發展動力,它有利於增強倉埠,增強新洲人民的文化自信心。這種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增加了新洲人民建設家鄉,發展家鄉的自豪感,自尊感。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如果你去倉埠鎮旅遊,

請注意:

古鎮的景點有,徐源泉公館、報恩寺舊址、報祖寺等。

古鎮的特色小吃有,油麵、豆絲、餈粑、臘魚臘肉等。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不過,古鎮最大的美景,還是這裡生活的鄉親,看看他們的日子,看炊煙裊裊升起,聞頑童三兩嬉戲,是人之嚮往的美景。面對這個已經2000年的古鎮如今的樣子,似乎可以聽見祖先的聲音。

武漢這座古鎮2000年來因感恩傳承發展,央視再三報道!你逛過嗎?

古鎮的更新,是產業的更新;

古鎮的復興,是文化的復興;

古鎮的發展,是與居民共同發展。

湖北的聞名古鎮還有哪些?

歡迎一起來討論!

更多古鎮詳情敬請關注武漢經視今晚19:00播出的《經視新看點》

《消費獨家談》看這裡!車輛安全涉水攻略奉上。

《創富故事匯》自學也能成就夢想,拖拉機、無人機樣樣精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