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遠嫁匈奴,除了和親,還肩負著祕密使命

王昭君遠嫁匈奴,除了和親,還肩負著秘密使命 | 文 三隻眼讀史

王昭君遠嫁匈奴,除了和親,還肩負著秘密使命

王昭君十五歲被選進宮,時值漢元帝在位,元帝后宮宮女太多,一個人的精力無法一一臨幸,便指派畫工毛延壽給宮女畫像,元帝無事時翻翻畫冊,見到中意的宮女,便召來寵幸。但毛延壽徇私舞弊,向宮女索取賄賂,而王昭君心高氣傲不肯行賄,毛延壽就隨意塗鴉,把她畫成普通女子的樣子,所以王昭君直到二十歲都沒有見到漢元帝。

王昭君遠嫁匈奴,除了和親,還肩負著秘密使命

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提出如果要與漢朝和平共處,必須娶漢朝後宮女子為妻,對於這樣的無理要求,朝廷卻應對無策,因為一切都要用武力來說話。於是,漢元帝下旨,凡是願意去番邦和親的後宮女子,均被看成是漢家宗室之女,家人享受皇親待遇,然而一想到愚昧粗俗的匈奴人和離鄉背井的淒涼,後宮女子竟然無一應徵。正當漢元帝焦頭爛額之際,王昭君挺身而出,願意為家國犧牲小我。

王昭君遠嫁匈奴,除了和親,還肩負著秘密使命

元帝急忙召見這位勇敢的女子,一見之下驚為天人,心中頗為後悔,但此事已經為單于呼韓邪所知曉,元帝不得不忍痛割愛,轉身把毛延壽斬為兩段。昭君見到元帝為自己懊悔也十分傷感,同時也有一點點的滿足,便主動向元帝奏道:我這一去,必然讓單于沉溺聲色,消磨雄心,保得家國平安,這也正是元帝想要告訴昭君的秘密使命。和親隊伍啟程那天,元帝含淚相送,昭君捧著自己心愛的琵琶出了塞。

王昭君遠嫁匈奴,除了和親,還肩負著秘密使命

單于呼韓邪得到王昭君後,十分滿意,加上王昭君帶著保家國平安的秘密使命,對單于也是百般遷就,這一年開始,匈奴的鐵蹄再也沒有馬踏邊關,漢元帝從這一年開始,把年號改為竟寧,以示和平安樂之意。王昭君嫁給單于呼韓邪三年後,呼韓邪去世,王昭君上書漢元帝要求迴歸祖國。這時,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繼承單于位,邊境形勢一片緊張,見到戰火可能再起,王昭君毅然決然地留了下來,這時朝廷的旨意也緊接著傳來,漢元帝因懼怕戰亂,敕令昭君遵從胡人習俗,改嫁給單于復株累。無奈之下,昭君重拾歡顏,與復株累結親,又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在這十幾年的歲月裡,匈奴和漢朝沒有戰事,邊境安寧,連烽火臺都撤除了,兩個民族的文化和經濟交流加強,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生產力得到較大發展。

王昭君遠嫁匈奴,除了和親,還肩負著秘密使命

後來,王莽篡奪西漢政權,給了匈奴一個藉口,匈奴單于認為:非劉氏子孫,何以可當中國的皇帝?我們不臣服於劉氏子孫以外的人。於是,邊境刀兵再起,烽火連天。眼看自己為之獻身而得來的和平轉瞬間化為烏有,王昭君悲憤成疾,在淒涼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昭君墓地在塞北這樣苦寒的地方,卻終年青草悽悽,被人們稱為“青冢”,王昭君的一生為漢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從第二次再嫁可以看出漢元帝的冷酷無情,在古代帝王的眼裡,江山社稷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一個女人說犧牲就犧牲了,雖然當時有些心疼,但時過境遷,一點點心疼又算得了什麼。只有王昭君始終不忘自己的使命,忍辱吞聲,維護漢匈關係的穩定,後世人們為了紀念她,把她列為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得以千古流傳。

用生動的故事,講述枯燥的歷史,請關注“三隻眼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