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XX,把XX給小朋友玩一下吧! 把你的餅乾給XX一塊吧!”

——“不要!”

——“哎呀,這麼小氣幹什麼,好東西要懂得分享!(下次我還會給你買)”

——“不要!”

——“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自己的孩子哭,對面的孩子和家長尷尬症犯了)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上面這段對話你是不是覺得非常耳熟,確實,它每天以驚人的高頻率、高相似、無限循環的姿態,霸氣的出現在各種環境下的不同孩子身上!你覺得“學會分享”這件事這對於孩子順利融入“社交”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可以防止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那你的目的達到了嗎?(先別急著說YES,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可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呢?)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其實好多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為他以為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有耐心的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是你的,只是借給別的小朋友一會兒,等別的小朋友玩夠了,他自然會還給你。如果你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的話,作為報答,對方也會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分享給你。這樣,你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分享不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利益’交換。但是‘利益’不一定指的就是金錢或者其他什麼的‘冷物質’。它還可以是——以真心換真心。所以,分享還是一種溝通方式。由此可見,分享很重要。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在經過別的小朋友的同意後,借了別人的東西,也要還給人家,因為這個東西是別人的。可能剛開始告訴孩子的時候,孩子還不是特別理解,時間久了以後,我相信孩子會慢慢理解的。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越是要求強迫孩子分享的。孩子越是會緊張和不安,孩子對於物權的安全感的缺乏,往往會造成一種孩子對於物權界限不明確的假象。而這就讓孩子很難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發展。這和很多父母去嘗試用挫折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耐挫能力,和用恐嚇教育給孩子練膽一樣。用錯誤的方法不斷的破壞用以建立下一階段的根本。使得孩子的發展反而愈發的滯後,並且埋下各種後遺症。作為父母,我們要認識到一點:孩子有權利拒絕分享他不願意分享的東西 。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所以尊重孩子的意願是前提,當孩子有物權意識的時候,你得尊重他這個人,包括他擁有或由他支配的物品的權利。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分享或是擅作主張。不要因為孩子不願分享,就給他貼上不懂事、小氣的標籤,先搞清楚不願意分享的原因,有些東西是孩子最寶貝的物品,不願意分享也在情理之中。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我們這一代是聽著“孔融讓梨”長大的,祖祖輩輩總是用這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傳承下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要大方,要學會與人分享。上一輩人的教育觀念裡面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這樣的品質,寬容、大度、樂於分享。這跟中國傳統文化也有關係,東方的文化更多追求一種“大我”,不那麼強調自我,就像我們在很多家庭都會看到這樣的場面:一個孩子拿著好吃的分給長輩或者是客人,會被大家稱讚不已。也有一些成人經常會引逗孩子:能不能把好吃的給我吃?但是當孩子真的分享的時候,很多成人卻並不是真的想吃。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陷入道德兩難的境地,成人只是想聽到孩子符合道德但違背意願的聲音,聽孩子說一些甜言蜜語的話來取悅自己,最後卻跟孩子說:寶貝真懂事,我不吃,你吃吧。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有個心理學家曾給孩子的成長心理分過階段。有一個階段就是,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全能主宰”,掌控一切,要啥有啥。你一旦不滿足,他就會全身心“反抗”。所以,當你想要讓孩子學分享的時候,請儘量避開這個時間。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那當孩子到了合適的時間,該怎麼教孩子分享呢?

√先和孩子講道理

千萬別小看年齡小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也是很強的。在教孩子分享之前,先給他做好心理建設。告訴他,為什麼要分享,分享能得到什麼。

√實踐分享

講完了道理,當然是不夠的,還要實踐。當你的孩子分享的時候,請說一聲謝謝(一般被分享的那一方都會有禮貌的),他能夠直接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有利於,他認可分享,並願意去分享。之後正常做就好了。

√寶爸寶媽榜樣要做好

身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定要起好帶頭作用。當別人分享東西給你的時候,你要說謝謝。當夫妻對方分享東西給你的時候,要說謝謝;當孩子分享東西給你的時候,要說謝謝。孩子的很多行為,就是源於模仿,源於日常生活。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當然,上面是對於沒有學過分享的孩子的做法。要是有的孩子已經學了分享,但是不願意分享怎麼辦?

首先,你得了解,孩子是不是正處於“我就是全世界”的時期。如果是,那就沒關係。以後再教就好了。

其次,你可以觀察孩子是不是在任何方面都比較“吝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不願意分享是正常的。孩子的世界很單純,玩具什麼的可能對他而言和“我的老公就是我的私人物品”是一樣重要的。所以,請不要強迫。但是你觀察之後,發現孩子只是對玩具吝嗇,對其他並不。那麼,你完全不必擔心。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反思家庭教育是否出了錯

若孩子對什麼都吝嗇,且一直都不曾改變。那麼,寶爸寶媽不妨換個角度,從自己身上找下原因。一個人永遠很吝嗇,只有兩種可能:父母的價值觀錯誤,孩子有樣學樣;父母陪伴太少,孩子內心匱乏,所以不願意分享。

這裡還需要指正的一點,也是大多數長輩都會有點通病:在孩子與你分享的時候謝絕,在孩子“小氣”的時候批評指責。比如,用開玩笑地口吻和孩子說:“給我吃一塊你的餅乾。可是,孩子遞過來的時候,大人又不要了。後來大人再要,孩子就不給他,於是大人就會說這個孩子是個“小氣鬼”。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了?

謝絕是不對的。當孩子應你的要求把好吃的東西分給你吃的時候,他是真心以為你需要或者你喜歡這個東西,並且會因為能把東西分給你而感到快樂。你的謝絕會使孩子覺得你在“耍”他,同樣會傷害他的自尊。就跟“狼來了”的故事一樣,當下一次你或者別人再向他要東西的時候,他也許就會為了保護自己、防止被耍而拒絕與人分享。本來是一個“大方”的孩子,也由此變成了“小氣鬼”。

關注金牌寶貝訓練營,育兒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