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峯腳下的兄弟倆,攜手挑戰人類極限

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德慶歐珠與同學次仁旦達隨地大登山隊完成了“7+2”(即登頂七大洲最高峰並徒步到達南北極點)壯舉,創造了西藏登山隊挑戰人類極限的新紀錄。

他們年輕的人生,和眾多登山前輩一樣,豐富而精彩。

珠峰腳下的兄弟倆,攜手挑戰人類極限

圖為德慶歐珠(左)與次仁旦達登上文森峰頂峰(2016年12月13日攝)。 新華社發

2012:“從沒這樣登過珠峰”

德慶歐珠和次仁旦達都出生在珠峰腳下,有著相同的黝黑皮膚和瘦削麵龐。初中時,兩人分別於2002年和2004年進入西藏登山學校學習,成為專業的高山向導。2008年,他們同時參加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活動,並順利登上頂峰。

“我們從初中起就是同學,一起進山、登頂甚至遇險的次數,真的已經數不清了。”說這話時,次仁旦達那雙時常透著鋒芒的眼睛裡,泛起一絲溫情。

德慶歐珠比搭檔話少,他只是說:“如果在山上遇到危險路段,需要兩人相互配合、保護,我們只會選擇彼此。”

珠峰腳下的兄弟倆,攜手挑戰人類極限

圖為登山隊員向南極點前進(2016年12月23日攝)。新華社發

2012年,地大啟動攀登珠穆朗瑪峰計劃,拉開了“7+2”挑戰的序幕,次仁旦達和德慶歐珠再一次並肩作戰。

“當時,珠峰整體天氣狀況不穩,兩個高海拔營地的運輸和建營,不得不一推再推,”次仁旦達回憶道,“對於高校登山隊來說,多一天等待,就意味著多一筆開銷。”

終於,天氣預報顯示,5月19日是唯一合適的衝頂窗口。時間緊迫,登山隊於17日從海拔7028米營地出發,當日運輸並建立7790米營地,18日繼續運輸並進駐8300米營地,19日直接突擊頂峰。

珠峰腳下的兄弟倆,攜手挑戰人類極限

圖為登山隊員攀登文森峰(2016年12月13日攝)。新華社發

這樣的計劃,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德慶歐珠說:“通常,運輸和建營由專人提前一天完成。我們當時的攀登方案,接近於阿爾卑斯式攀登,即一口氣快速衝頂,不反覆上下補充物資。這在攀登8000米以上的山峰時,是非常少見的。”

“以前從沒這樣登過珠峰!”次仁旦達說,能夠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證明這支以高校在校師生組成的隊伍,已達到了半專業甚至專業的水平。

回望艱險:“確實是被風吹趴下的”

從珠峰歸來,德慶歐珠與次仁旦達開始了走遍世界的步伐。“周遊世界”的旅程,一直與危險、困難相伴。提起攀登路上記憶最深刻的事,兩人幾乎是異口同聲:風!風!風!

珠峰腳下的兄弟倆,攜手挑戰人類極限

圖為登山隊員拉著裝備物資往南極點前進(2016年12月22日攝)。新華社發

“我們在乞力馬扎羅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風雪!”“麥金利的風把雪粒吹到臉上,像小石子在打臉!”“文森峰頂風速超過了20米每秒!”……

想到從麥金利峰下撤時的情景,德慶歐珠感到又好笑又後怕:“當時,旦達在前面走,我負責保護他。天氣惡劣,我們決定回撤休整。但風實在太大,人在山脊上根本站不穩,旦達便直接趴在雪面上,衝我爬了回來。”

不過,在兩位年輕的“登山老將”眼中,這些“困難”只是“掌控範圍之內的技術性問題”。

登山人生:“依舊年輕,依舊瘋狂”

北京時間2016年12月25日,地大登山隊成功徒步抵達南極點。四載追夢之旅,在那一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珠峰腳下的兄弟倆,攜手挑戰人類極限

圖為地大登山隊隊員與一名科考隊員在南極點上合影(2016年12月26日攝)。 新華社發

珠峰腳下的兄弟倆,攜手挑戰人類極限

圖為德慶歐珠 (本人提供)

“能在‘地球九極’一次次展開五星紅旗,我們非常驕傲,也為自己能續寫西藏登山隊的光榮歷史而自豪!”次仁旦達說。

以此為標誌,西藏登山隊實現了登頂14座海拔8000米高峰和完成“7+2”壯舉的登山界“大滿貫”。

“把在全球學到的戶外產業管理經驗,儘快應用到國內來。”這是他們最先想到的。如今,次仁旦達設計了西藏首條滑雪登山體驗賽道。德慶歐珠則正在組織西藏登山隊進行滑翔傘訓練,填補了西藏航空運動領域的空白。

“自己在十幾年裡學了、做了這麼多,有點如夢如幻的感覺,有些消化不過來,”次仁旦達感慨道,“但我們依舊年輕,依舊瘋狂。登山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向前。新的一年中,我們會繼續攀登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