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爲什麼自古不喜歡侵略擴張

文/野獸

如果有人對我的標題提出異議,說中國元朝曾打到歐洲多瑙河流域,這種人可以關了我的文章,因為我無法用一篇文字挽救你們。我們主要討論古代所謂的“華夷體系”裡邊的華,基本上就是漢族為主體的王朝。歷史上用軍事征服手段擊敗並統治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比比皆是,而只要他們一被“漢化”,立刻就變成了“假大空”的天朝上國。在中國古代那種馬屁與愚昧並存的時代裡,號稱統領全國幾萬萬同胞的天子龍種,為什麼沒有侵略擴張,以及出海看看世界的慾望,而歐洲小國寡民卻一個個成為了“好奇寶寶”,我想並不能用簡單的“地理決定論”來闡述,很多人說因為黃海,渤海,浪頭太高,出海不大方便,而我們的鄰居小日本又變成個特例了。

中國皇帝為什麼自古不喜歡侵略擴張

在資本主義體制確立之前,小日本的封建體制跟歐洲很像,就是貨真價實的封建制,國王或者皇帝,只是高等貴族,更多是象徵意義的,歐洲最大的勢力是教會,教會靠“信仰”來統治全歐洲,把封建國家變成自己的“奶牛”,而中國的皇帝是靠科舉制統治萬民,歐洲跟中國面積差不多大,所以兩者基本都做到了文化統治,但歐洲教會的統治有其侷限性,等於是沒有軍隊的人控制人的精神,有軍隊的人控制人的物質,然後很多地方還出現了商人行會,所以歐洲自古就有各種勢力互相制約其權利,這種情況下往往一個國家會被老百姓綁架,為什麼這樣說,比如歐洲有個議會,表面上議會為國王服務,但其實議會的來源是執政黨和在野黨,而這些黨派要想變成執政黨,就必須獲得老百姓的支持,當一個國家社會資源比較富足,可以滿足其人口的情況下,這種制度是陽光燦爛的,而如果碰上經濟危機,資源減少,人口增多,往往政客就要開始激進,因為只有激進的政策才能獲得百姓支持,於是乎國家只有兩條路,要麼革命,要麼對外擴張去搶資源來緩解國內矛盾。歐洲歷史上從古羅馬開始,就有“保民官”,相當於現在的議員,並且羅馬是先有了共和國,再有了帝國,什麼意思?就是羅馬的皇帝,其實是老百姓自己給推出來的,皇帝在歐洲是人民的創造物,是人民自己的選擇,拿破崙就是這樣的。

中國皇帝為什麼自古不喜歡侵略擴張

而中國皇帝他基本不是人,是天子,是他創造了人民,為什麼這麼說,回到前面信仰的問題,被信仰統治的人民,往往在意“彼岸關懷”,就是我做了好事壞事,上帝會審判我,這種情況下,歐洲人可以追求真理,我可以為真理而死,死後上帝照顧我,所以歐洲有了科學理性,而中國用科舉制統治,最討厭真理,因為《四書五經》講的就是君子和非君子,要求人要自律克己,那老子就不是君子了又怎樣?所以這種意識形態下,中國就盛產偽君子,偽君子的最大特色就是,欺下媚上,所以中國皇帝的政權從來就沒被任何勢力綁架過,老百姓滾一邊考科舉去,“天下大事,肉食者謀之。” 所以中國曆來沒有通過對外戰爭來確保解決國內矛盾的歷史,只有通過對內鎮壓來確保某個王朝小團體利益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