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一中優秀教師記」一點一滴都是愛 一枝一葉總關情

平泉一中優秀教師盧雅莉:畢業於承德大學英語專業,先後在小寺溝鎮中、河北蒙中任教;2002年,調入平泉一中執教,連續8年兼任班主任工作;曾先後11次榮獲政府嘉獎,6次被政府授予三等功;在河北省教育研究所組織高中英語教師技能大賽中榮獲二等獎;在承德市高中英語評優課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多次被評為“師德標兵”“教學標兵”,並榮獲“承德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曾先後培養出韓小茹(南開大學)、柳越(清華大學)、呂思婷(北京大學)、王新月(浙江大學)、劉暢(人民大學)、郝偉東(武漢大學)等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學生,是平泉一中英語教師隊伍中的骨幹之一。

「平泉一中優秀教師記」一點一滴都是愛 一枝一葉總關情

“班主任工作愛中有嚴,苦中有樂,壓力與夢想交織,挑戰與機緣同在。我深知自己不夠勤苦,但還算努力;雖然天資有限,但每天都有點滴進步。工作實踐告訴我:幹事業需要能力,更需要責任心。我的能力並不高,但我有一顆負責任的心,精誠所至,就一定能化頑石為美玉,變腐朽成神奇。”盧雅莉老師就是帶著這樣的信念,精心播撒,辛勤耕耘,終於讓心中的愛開出了璀璨的花,讓事業的樹結出了甜美的果。

精心育桃李,辛勤扶棟樑

自參加工作起,無論接手怎樣的班級,面對怎樣的學苗,盧老師都飽含激情,紮紮實實地開展工作;無論是週末還是節假日,只要班級有事,學生需要,她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因為她深知,人生的意義是在事業中體現的,人生的價值是在奉獻中實現的。二十幾年的教學生涯,足以讓青春失色,紅顏變老,但她始終不渝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夢想,年年如此,週而復始,用辛勤的付出和無私的愛,圓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夢。

斗轉星移,花開花落。2013年,盧老師接了高一精英6班的班主任,面對領導的信任、家長的期待和學生的渴求,她深知肩上責任重大。在這“壓力山大”的三年裡,她早出晚歸,披星戴月,風雨無阻,日夜兼程,幾乎把全部身心都撲在了學生身上。丈夫的工作單位離家較遠,一週只能回家一次,根本無暇顧及家庭;而女兒正上高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急需父母照顧呵護,但一想到自己不僅是一個孩子的母親,班級還有那麼多需關照的孩子時,她總會不自覺地忽略女兒的感受。女兒生病時,她不在身邊;需要幫助提升英語成績時,她卻在上晚自習或給學生補課。不知有多少次,面對女兒的淚水和抱怨,她那顆慈母之心都在滴血。可盧老師並沒有因此懈怠自己的工作,在兩難的窘境中,她鼓勵女兒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夠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盡力做好,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一個堅強、執著、奮發進取的人。在母親的鼓勵和影響下,女兒變得更加自信自強,勤勉上進,2016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夢寐以求的大學。

由於長期工作勞累,休息不足,盧老師的身體始終處於亞健康狀態,即便生病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來沒有耽誤過學生一節課。她深深地知道,班主任工作就像看護嬰兒,必須小心呵護,精心哺育,稍有疏漏,就會產生“蝴蝶效應”;一旦班級出現危機,就會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高三成立了“清北生輔導班“,為了讓這些準“清北生”夢想成真,盧老師作為班主任積極與各科教師溝通協調。柳越同學數學相對較差,她就請數學老師給她個別輔導;周寧同學文綜較差,她就聯合史地政三科教師對她齊抓共管。同組六位教師齊心協力,精誠合作,從未因工作上的事紅過臉。

2016年高考,盧老師的班一本上線率75%,柳越同學以649的高分被清華大學法學系錄取,王新月同學以625分被浙大錄取,周寧同學以628分被北師大錄取;其中,被北大錄取的呂思婷同學以英語142分的好成績名列承德市榜首。當看到孩子們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的那一張張笑臉時,盧老師開心地笑了,她真正體會到做一名教師的光榮與幸福。盧老師得意地說:“我要由衷地感謝孩子們,與其說是我培養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成就了我;我也真誠地感謝高三6班全體教師,是他們用智慧和勤勉成就了高三6班。”

精心育桃李,辛勤扶棟樑。這,是每一名教師神聖的職責,更是盧老師踐行的職業理想。有了這樣的理想,她的生活生自然機盎然,他的自然生命鬱鬱蔥蔥,她的心靈已然充實無比。

身教樹師表,修己可達人

“俗話說,言傳身教;我以為,身教勝於言傳。要想讓學生做好,自己首先要以身立教,以身作則。要求學生早自習5:50到班,我就在5:30準時出現在班級門口;要求學生上無聲自習,鈴響我就走進教室,坐鎮講臺,守望學生;要求學生大課間跑步,我就站到學生隊伍裡和他們一起跑;大搞衛生我也做在前面,和學生一起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盧老師說。

拉近心靈的距離,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發現潛在的問題。不裝腔作勢,不頤指氣使,不盛氣凌人,時刻以真誠友善的師表形象融入其間。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盧老師首先做到及時批改每一份作業和試卷;下午考試,為保證第二天早上及時把試卷發給學生,她趁熱打鐵,連夜批改,確保試卷講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求學生節儉,她就和學生一起將易拉罐、礦泉水瓶收集起來,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所有這些,都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春風桃李一杯酒,碧海丹心十年燈。”從教二十幾年來,盧老師多次給學生購買書本、貼補生活費、墊付學費等。儘管她工資並不高,生活也很拮据,但從不吝惜,總是用母性的慈愛點燃一盞盞心靈之燈,為正在成長的孩子照亮前方的旅程。這就是愛。愛,能讓冰冷的頑石變成溫潤的美玉,能讓荒涼的沙漠變成蔥蘢的綠洲。只要心中的燈一直亮著,事業之路就會充滿希望和光明!

一個畢業多年的學生給盧老師發來這樣的短信:“老師,你是影響我一生的人,你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這些無形的財富將伴隨我一生,對我未來的人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謝謝您!”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師愛作為教育的“催化劑”,會讓學生的心靈發生質的化學變化。冰心老人曾經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了一切。”當學生感受到這種愛後,便會激發出求知的熱情、拼搏的勇氣和成功的慾望。

田洋同學上小學時,父母因車禍殞命,和姐姐相依為命。他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成績落伍不思進取。看到這種情況,盧老師多次跟他談心並囑咐班級幹部予以精神援助,在生活上關心他,在學習上幫助他,讓他感覺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在這個親情濃濃的大家庭裡,田洋感受了溫暖和友愛,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在一次公開課中,他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師生的掌聲和好評,獲得“最佳表演者”稱號。這件小事,成了他奮發努力的契機。從此,他在學習上愈加勤奮,學習成績穩步提升,最終考上河北師範大學。

在教學工作中,盧老師一直堅持多學習,多接受,多思考,多總結,不斷進步,提升自己。人們都說:若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為此,她潛心精修,深入挖掘,努力探索,並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力爭讓自己有一眼涓涓流淌的源頭活水。2011年,她參加全省高中英語教師技能大賽獲得省級二等獎;2013年,參加校級高效課堂評優課獲得一等獎;2014年,她的學生呂思婷代表承德市參加第三屆“河外杯”全省高中英語口語大賽,榮獲二等獎;2015年,她的學生莫醫瑋代表承德市參加第四屆“河外杯”全省高中英語口語大賽,榮獲一等獎;2014年,盧老師參加承德市高中英語評優課獲得一等獎。此外,她所教的班級在歷次聯考和高考中成績始終在全市名列前茅。

盧雅莉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像這樣默默耕耘、奉獻光熱的教師在一中還有很多很多。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平泉一中才有高位運行而經久不衰的佳績;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忠誠,承德魁星樓才有九名狀元樸素而光榮的姓名;也正因為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平泉一中才贏得“塞外教育的明珠”“承德辦學的旗幟”的讚譽。

雨灑細無聲,風過滿天香

高中生肩負著青春的使命、家庭的責任和師長的囑託。早晚自習、節假日補課、書山題海、焚膏繼晷……學習的重負和競爭的壓力超出想象。為了緩解學習的壓力,盧老師的節假日幾乎是和學生們一起度過的。高考前夕,學生的壓力特別大,失眠、焦躁、緊張、擔憂等現象想流行感冒一樣氾濫。聽人說吃香蕉能減輕壓力,她就給學生買來香蕉;散步可以緩解考前焦慮,她就用週日下午僅有的兩個小時休息時間陪著學生去西山公園散心。日久見人心,久而久之,學生便對盧老師產生了心理上的依賴。課堂她是老師,課下她成了孩子們的朋友、姐姐或媽媽。

為了讓柳越、王新月、周寧同學在高考時正常發揮,高考前夕,她和愛人商定,讓學生到家裡吃住,精心呵護照顧,並且還找同事給學生查漏補缺。同事都被盧老師的真誠感動,高興地說:“雅莉,就衝你這份熱誠,沒說的!誰能夠成為你的學生那可真是幸運的事!”周寧同學考前失眠,心情焦躁,盧老師就給她講“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故事,解釋只有等閒視之、才能正常發揮的道理,對她進行精神鼓勵,激發蟄伏的鬥志。孩子們也真的善解人意,聰明懂事,盧老師看著她們從考場上神采奕奕走出來,心中的喜悅無法言表,她為能教出這樣優秀的學生感到驕傲和自豪。雨灑細無聲,風過滿天香。這些優秀的學生,是平泉一中值得驕傲的奇葩異卉,他們樸素而光榮的形象與“英才苑”的紅花綠樹相映生輝。

看到盧老師頭上的絲絲白髮,我不禁想起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人生的足印,大都是看不見的,就是在雪地上,也是短暫的。太陽一出來,雪就化了,足印何在?”但我更喜歡泰戈爾老人的話:“天空沒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讓我們還是記住約翰羅斯金的詩句吧!

“把每一個黎明當作你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當做你生命的小結,讓每一個這樣短的生命都能留下可愛的事業的腳印和心靈獲得充實的痕跡”。人若如此,夫復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