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丰超:智慧小镇是特色小镇的标配

徐丰超:智慧小镇是特色小镇的标配

文丨徐丰超(方塘小镇运营总监)

在互联网、大交通和新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不再奢侈,说走就走。目前,特别是自助游和散客游的数量众多,占整个旅游人数的85%以上,我国旅游业已经或者早已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而游客对旅游的需求也不断地追求个性化,这显然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地在提升。

如果还是仅仅依靠传统的服务模式,去同时满足如此庞大且个性化的需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现代旅游必须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积极拥抱技术和互联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以创新,进而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上的革新。

每一次新技术的利用,都是传统行业的变革和机遇,更是对很多地区实现快速崛起的契机。目前,智慧旅游、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的利用,都可能会给文化旅游产业、区域的产业集聚带来新的可能性。

而智慧旅游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和旅游相关的各类资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智能体验终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带动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传统或新兴的产业,都必须与互联网发生关系,对一个景区如此、对一个区域也不例外、而对特色小镇营造亦是如此。

1、智慧旅游的缘起和发展

“智慧旅游”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2008年当时的IBM总裁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而“智慧城市”的营造,正是基于“智慧地球”的概念对区域和城市营造的具体实践。IBM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在此期间,对于智慧旅游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与支持。

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第五条提出“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第十条提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2011年7月,原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许多地方先后启动了智慧旅游的营造。

尽管我国许多地方已在尝试智慧旅游的建设,但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的、科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智慧旅游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云平台基础上,以游客的互动体验为中心,构建一个丰富的综合服务平台,使得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

智慧旅游系统作为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游客可以通过这一综合服务平台,借助手机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及触摸屏等多种方式接入并访问智慧旅游系统,通过本系统获取旅游资讯信息,享受旅游信息化服务。

游客在出发前可以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实现咨询服务、行程设计和预订产品和进行结算;在旅行过程中可以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可以享受酒店、景区、购物等智慧旅游设施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在旅行结束后,可以分享旅行的心得和乐趣以及反馈有效信息,进而下次可以获得更高标准、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智慧旅游系统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改变游客的行为规范,企业的经营模式、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等。也将会引领旅游进入“触摸时代”、“定制时代”和“互动时代”,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让广大旅客更加满意的需要。

智慧旅游的建设一定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基础环境,也就是说智慧旅游依赖于所在区域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旅游应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从而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联动协作,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具备旅游的功能,不考虑旅游的智慧城市是不完整的。

2、智慧化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特征

自2010年以来,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成为我国各城市建设的浪潮,特别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强有力的带动下,助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达50%以上,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城市中国的时代。另外,近几年特色小镇建设氛围如火如荼,中央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引导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营造也将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长期的一个方向。

在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以及特色小镇风起云涌和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在我们看来,特色小镇的营造从一开始就应该充分考虑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任何一个特色小镇的建设都包括两个小镇的建设,一个是物理空间的小镇,也就是看得见的实体小镇的建设;还有一个是云上小镇,也就是智慧小镇的建设。

特色小镇的规划区域面积一般在3—5平方公里范围内,是一个聚集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的新型发展平台。智慧化的特色小镇营造需要在传统特色小镇基础上,将智慧城市的相关理念融合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来,通过各类信息化建设,实现特色小镇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的智能化。

智慧小镇的营造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特色小镇每一个智能设备作为一个物理节点,全面接入网络,实现特色小镇的万物互联。助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必将成为推进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为居民、游客的生活、旅游等带来便利。

在我们策划的所有的特色小镇中,其实,都是在做两个小镇,一个是上文提到的物理层面的实体小镇,第二个就是云上小镇,这也是乌镇的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乌镇作为国家5A级景区,品牌价值突显,并且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运营模式,其实也不缺游客,综合收入也很可观。

然而,就在2014年11月19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来自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技社群和民间社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悉数到场。这个千年古镇,与现代化的互联网深度融合,并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历史给了乌镇一次重塑自己的机会。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前,乌镇就一直在探寻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从文化小镇、旅游小镇到度假休闲小镇,再到戏剧小镇、智慧小镇。

“建设智慧小镇,打造智慧旅游”,为这个千年古镇提供了新玩法和新体验。虽然是古镇,但是在乌镇wifi全覆盖,网上下单定景区门票、住宿、订餐,超市、店铺、民宿等可以使用手机“支付宝钱包”扫码便捷支付,旅游纪念品的网上购买,下载APP“掌上游乌镇”等等,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互联网生活体验。未来还将实现全程移动支付,同时整合免费WiFi、服务窗、卡券中心等,确保游客不带钱包就能畅游。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筹备期间,乌镇的网络硬件设施再次迭代升级,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全力参与,使乌镇拥有了一个优秀的网络环境,会议时,乌镇能够允许超过5万人同时通过4G网络上网。

乌镇,由此推进智慧旅游、智慧生活的创新发展,开始建设一流的“智慧小镇”。

在我们看来,乌镇从一个旅游景区变为智慧小镇、从文化小镇到互联网小镇,是一种互联网网络空间和城市空间互动发展所带来的生活空间的建构,更是一种“互联网精神”的全新实践。只有基于这种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基因,才会重塑互联网创业生态,重塑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全新城镇格局,从而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