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說的是什麼道理?

老胡侃三農


我們農村很多俗語老話都給我們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參考和指導作用,告訴我們農事天氣、人生哲理、談吐禮儀等等。“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這句話看似很簡單,但我們仔細一想,卻是教導我們與人交流是的談話方式!那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從字面意思上講,就是和瞎子聊天別談外面的風景多麼好,陽光多刺眼,因為就算外面的風光在美麗,瞎子也看不見。和癩子(一種皮膚疾病,頭上生癬)聊天就別說瘡的事情。意指我們與人交流時要儘量避開他人的缺陷,別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們都知道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有著我們無法想象的殺傷力,或許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會帶給他人痛苦。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所以老一輩的人用這句話教導我們與人相處時要尊重對方,掌握分寸,不要接人傷疤。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經過千百年的沉澱才流傳至今,每句話裡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也是我們很多人為人處事的的標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需要我們仔細去體會!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俗語,上千年傳承下來,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昇華,也存在著一定的道理,在過去的農村,受限於科技水平,這些農村俗語成了農民為人處事的標準,那麼,

農村俗語“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說的是什麼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這是一句為人處事的農村俗語,眾所周知,瞎子是看不見任何東西的,碰著瞎子跟他談論關於視線的問題,是對瞎子的一種不尊重,也可以說是一種揭短的行為;癩子,是指頭上長癬的人,跟他談論這種病,自然是忌諱的,癩子的另一層意思,是一些耍無賴的人,與這些人交談以前的創傷,會讓他們產生反感,兩句話所體現的道理就是逢人不能揭別人的短處,對人要有起碼的尊重。

另一方面,這句俗語也有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意思,有的時候,我們在與人交談,並不清楚他們以前的經歷,難免在言語中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傷害,這是一種無意行為,即便有些尷尬,一般人都會理解;而有的時候,對於自己不待見的人,很多人往往用這種方式來取笑對方,有意思的讓對方難堪,這種行為對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傷害,必定會影響與他人的關係。


農村人會用這句俗語,來告誡自己的晚輩,與人交往要記得謙讓,千萬不能揭別人的短處,另一方面,對一些“癩子”說話要注意,無意間揭露他們的短處,也會對自己帶來一定的麻煩。類似這樣的農村俗語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一些經典的俗語,分享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今天我們就聊到這裡,我會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農村問題的解答,請大家多多關注!


生活巷


農村俗語,“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說的是什麼道理?

這句俗語可以說是相當直白,卻蘊含著非常正確的待人接物的人生道理。

“逢著瞎子不談光”,指的是和盲人聊天的時候需要避免談論包含顏色的內容。我們都知道,盲人是看不見這五彩繽紛的世界的。盲人本來對此就遺憾非常,如果你還在他們面前談起,不免使他們更加傷感。當然,也有些盲人自己也是忌諱別人在自己面前談起的,會惹他們不高興,有當面揭人短處的嫌疑。

“逢著癩子不談瘡”,指的是遇上頭上長黃癬的人(南方人多稱之為瘌痢頭)要避免談論膿瘡等相關話題。

和上半句同樣的道理,長著黃癬的人本來就深受其害,還在他們面前提及就等於當面挖人傷疤,不但不禮貌,而且還會造成當事人的二次傷害。有些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一般不喜與人溝通,談到患處更是諱莫如深。

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當面揭人短處,挖人傷疤不但是不禮貌的,也是不道德的。與這類人打交道時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該哪壺不開提哪壺。應該對本就不幸之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把他們推向更深更暗的深淵。


一點三農您解析更多有趣有味的農俗,您對上述俗語闡述的道理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一點三農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都是民間對於生活現象和經驗的簡單總結。偶爾看一看,其實能明白很多的道理。有一本古書叫做《菜根譚》,是明朝時期文人墨客對處世和人生經驗的總結。這本書的影響力非常大,也是毛主席經常帶在身邊喜歡閱讀的一本書。

對於民間俗語,每一句都是有含義的。“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別哪壺不開提哪壺。瞎子看不見光,你在他面前說什麼陽光明媚,彩虹五顏六色之類,癩子身上都是瘡,你卻在他面前說瘡。就問你一句話:尷尬不!

跟這句話有同義的還有一句:指著瞎子罵他娘,當著癩子撓癢癢。接下來,我也再說幾個自己知道的諺語,給大家一些古人總結的經驗。

1,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意思很明白,有錢了,你在哪都有人認識你。沒錢的,再好的親戚也沒人太在意,說的是人心與金錢的微妙關係。

2,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意思是山裡有很多樹年齡久遠,人卻只能活個百年左右,勸誡世人生命有限,珍惜光陰。

3,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

意思是家裡的父母才是自己應該孝敬的活佛,不用把遠方的菩薩當做最重要的,不能拋棄眼前人而去奉承遠的。

接下來的幾句話的意思比較簡單了,就不多闡述了。希望大家多看看古人的警示,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4,美人賣笑千金易,壯士窮途一飯難。

5,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6,千年天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7,當路莫栽荊棘樹,他年免掛子孫衣。

以上是我平時收藏的一些諺語,希望大家看到之後也能多思考自己的人生哲學。

我是小張,一個專注講述三農文化的美男子。


三農文化


農村有俗語“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這句話有它一定的深刻的內涵――

在和別人聊天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談話的方式,以及談話的內容。假如,和你聊天的對方眼睛看不見,就不要告訴他,你看到了有多麼漂亮的世界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類的語言,眼睛看不見的人,在聽了你滔滔不絕的一番介紹之後,也許他會偷偷的又想到,是不是上天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和正常的普通人比起來,ta顯得那麼的“被”不公平……

當面說出別人的缺陷,會增加他們的刺痛感,身體上的缺陷是不可人為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想有身體上的缺陷,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身體健康,但是如果因為說話不注意,旁人看來,這樣的行為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但對於被戳中的人來說,這樣的語言更具傷害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也許在聊天的過程中,並沒有特別仔細的去關注到這些細節,但是,太草率的聊天,如果巧了,遇著了“說著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況,這樣的話往往會造成別人的自尊心受創,更為嚴重的甚至久久不能痊癒。

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說話需要注意場合、對象以及內容的有效性,無傷害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PS:癩子是一種疾病,醫學上稱之為頭癬,由真菌感染,發病沒有年齡限制,具有傳染性,但是沒有遺傳性質。)


Arong_


農村俗語“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如同“打人不打臉,傷人不傷心”一樣的道理。反之而為之,確實有點揭人之短,傷人之自尊心之嫌。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自尊心的外在說法,就是護面子。古語云“人活一張臉面,樹活一張皮”。

表面上可以理解為,看人的好壞,可以以臉而定之。如果一個人的臉被破顏了,就等於毀了一個人。“樹活一張皮”,如果把一顆樹上的皮剝了,不僅看上去難看,而且很快就會枯萎,直至死亡。

可見,無論人還是動植物。其表面的東西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當著別人面揭其短,看似是表面現象,實際在傷害他的內心。


身體有缺陷的人,本來自己的內心深處就產生了一種自卑感,心裡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漆黑,一腔寒冷。他們需要溫暖;需要明媚的陽光;他們需要的是正能量的鼓勵、呵護和關愛。

揭其短,傷其心。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都難以接受別人的對其人格侮辱。難以忍受別人對其自尊心的傷害。何況一個本來就身體殘缺,心靈破碎的人呢?

在社會生活中,正能量的人們需要積點口德,切莫出語傷人。請記住:好話一語寒冬暖,惡語半句署心寒。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與人為善,和睦相處。



寒松


農村俗語“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說的是什麼道理?

“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和“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是一個意思。瞎子看不見光,癩子頭上長黃癬,你和癩子談瘡,這不是在人家的傷口撒鹽嗎?在生活中,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1、逢著瞎子不談光

瞎子是生活在無光的世界,他們看不到陽光,在他們的生活中全靠自己的聽覺,嗅覺,觸覺等來感知和感覺這個世界。在瞎子面前談光不是在揭人短嗎,在傷口撒鹽嗎?

2、逢著癩子不談瘡

癩子是指頭上長黃癬的人,是一種病。和癩子談瘡無疑是在揭人短,對別人的不尊重,不尊重他人,怎麼贏得他人的尊重。


“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不在傷口撒鹽”,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得學會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昕瑞生態】


昕瑞生態


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這叫“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做人留一線,來日好相見。”看見別人短處很容易,大家都這樣相互拆臺,日子就不和諧了。

看穿不說穿,誰都有尷尬的時候,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這是情商的一種表現,不是圓滑,是有一顆仁者之心。

從利益的角度來考慮,你投桃人家會報李,你沒事喜歡揭人短,嘿嘿,給人家找到機會,他會懟死你。

有些禿子特別護短,說白了就是心眼小吧。我有個表叔早早就禿了,有一次在我家吃飯。那時候鄉下容易停電,吃著好好的,突然停電,大家七嘴八舌的埋怨著。表叔突然來了一句,“別急,我給你們加點光。”他出門喜歡帶個帽子,只見他把帽子一拿,弄的大家鬨堂大笑。

別以為他好說話,一次下雨,他打個傘在路上,被隔壁的二狗子攔下了,問他“就你還打傘啊?”“怎麼了”“無法無天”,結果攆他二里地。


半畝禾苗


這句話我還第一次聽說,不過我能懂這個意思,這是在我們人際交往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不要給別人壓力,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更不要諷刺別人的短處。


這個道理很粗淺,每一個人都能懂,但是真正懂的人並不多,或者說大部分人都犯了這種錯誤。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生活中最常見的兩個媽媽在一起聊天,會說我孩子成績很好考試得了第一名,另一個媽媽就會沉默不語,因為她孩子成績不好。但是另一個媽媽肯定還會喋喋不休的說,她要自己的孩子。

還有有些人賺了錢,衣錦還鄉,回到老家,遇到了童年的玩伴,然後跟他們談自己賺了多少錢,多少錢。你的童年玩伴一開始可能會替你高興,聽多了他臉色會變。你傷他自尊了,朋友。但你卻不自知。這就是有些人為什麼對同學會這麼感冒,這麼反感,到底也在這裡。



做人低調一點比較好,你賺錢可以高調,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你做人很高調,只能說明你這個人腦子裡面。。。。。太多了。


知常容


農村俗語“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是要學會尊重對方,逢人不要揭人短。

眾所周知,瞎子是看不見任何東西的,與瞎子跟他談論關於視線的問題,是對瞎子的一種不尊重,也是一種揭短的行為,癩子,是指頭上長癬的人,一起談論這種病,自然是忌諱的,癩子還有深一層的意思,是特指一群耍無賴的人,在一起談論人家有的缺點,容易讓人家反感。

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過程中,談話的過程中儘量不要談論對方的缺點,還有不要揭對方的短處,懂的尊重對方的缺點。在人與人的相處,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懂的尊重對方,人家也會相應的尊重你。


身體有缺陷的人,本來自己的內心深處就產生了一種自卑感,內心比較敏感多疑,自卑是一種內心的常態,特別是與人交談的時候很在意人家談論自身的缺點,在談論的過程中要儘量避免對方的缺點的話題,懂得尊重對方,也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給予他們關心與溫暖,讓他們打開自已的心結,懂得聆聽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