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的地主家分給了4家農戶 結實的房屋能留住如今的年輕人麼


幾百年來晉商的足跡遍佈天下,江南塞外到處有蹤影。除了頭腦靈活能吃苦外,晉商普遍還有一個嗜好,就是賺了錢便在老家修房蓋廈,是為光宗耀祖。從晉中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到晉南的李家大院,比比皆是。

圖中這座以窯洞為主的院落雖遠遠比不得《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喬家大院,但在晉南夏縣遠離縣城百十里的深山,在逼仄山崖上的一群房屋裡,它還是以其高大堅固做工考究而與眾不同。

這是解放前該村的一戶地主家。不論土木結構的兩坡房還是磚供的窯洞,歷經近百年仍然堅固如初。

當年土改時,地主家的所有財產包括這座院落全被沒收,然後分給4戶貧下中農,4戶人家在這座院裡生活了近70年。

這些年,年輕人可著勁往外跑,單門獨院的都不願住,更別說幾家人合住一個院。孩子們在外成家立業、父母跟著看孫子,如今只留下祁老漢一家。

地方寬裕啦,他們種菜養雞放羊。

山裡人喜歡用柴火燒飯,只可惜了這面牆,煙熏火燎的看不出本色。

當年被趕出家門而遷居更深更遠後山的地主後人,看到他們曾經的家不知會做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