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元的角度解讀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讀書到底是否有用,這個問題時不時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特別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中,很多沒有讀多少書的人成了暴發戶,加上網紅經濟的突然興起,好多短時間紅極一時的漂亮MM突然暴富,個別甚至在直播過程中用撕書表達讀書無用論。而其他影視、運動明星沒讀多少書而暴富的也不在少數,再加上那些因徵地一夜暴富的村民們,更加強化了這種讀書無用的思想。


因此,我覺得首先需要明確一個觀念,讀書就是為了賺錢麼?我相信這是爭論的最大誤區,如果我們的前提假設是,讀書為了賺錢,那確實,有可能無用,因為你讀書再多,未必你就能將其轉化為金錢,或者有可能讀書人根本就不屑於將知識轉化為金錢。孔子那麼有學識的人,當年帶著他的弟子到處找工作碰壁,錢沒賺多少,但他成為了聖人。老子、莊子如果按現代的標準,應該也算是窮困潦倒之輩,可是他們的思想到現在還被大家廣為傳頌。

那麼,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想應該先將這個問題搞清楚,再去討論有用無用的問題。最近讀到一篇關於耶魯大學前校長小貝諾施密德特嘲笑中國大學的文章,其中小貝諾施密德特提到:“他們(特指中國的某些大學)以為社會對出類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課程多,老師多,學生多,校舍多”。“他們的學者退休的意義就是告別餬口的講臺,極少數人對自己的專業還有興趣,除非有利可圖。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真正意義上的事業。”“而校長的退休,與官員的退休完全一樣,他們必須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權勢為子女謀好出路。”“新中國沒有一個教育家,而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燦若星海。”雖然不敢苟同他的全部提法,但其中點到的一些痛點確實值得我們深思。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價值觀確實有些扭曲,一切圍繞賺錢,導致連教育、醫療這種不該與金錢掛鉤的領域也在受到侵蝕,而那些大談讀書無用的人,其思想裡面或多或少已經受到毒害,否則根本不會去爭論這個問題。因為讀書本不該與賺錢直接劃等號,讀書有其更加高遠的目標,只是由於我們價值觀的缺失,導致我們除了名利和金錢,再也看不到其他東西,實在令人痛心。

劃清了讀書與賺錢的界限後,接下來就要談談,讀書到底有什麼用?我這裡就生活及工作兩大人生最重要的領域,簡單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通過一些案例,讓大家再去思考下我們到底為什麼而讀書,人生除了賺錢,到底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思考與追求。

讀書之於生活

生活是一個很大的範疇,沒有辦法一一論述,我就從其中挑選出幾塊來聊聊讀書到底有何用:

1.提高個人素質

個人素質聽起來好像是一個挺虛無縹緲的東西,你怎麼能看出或證明一個人素質高,一個人素質低呢?而且從人人平等的角度看,更加不應該有此介分。但實際上,我相信每個人都曾感受過素質不同的人帶給我們的不同感覺。蘇軾的《和董傳留別》中有這樣一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為什麼“腹有詩書氣自華”呢?我也沒辦法說清楚,就用下面的圖來做一個對比吧。

從多元的角度解讀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氣質來自於內心的涵養

同樣是美女,有氣質和沒有氣質,有時候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說清楚,但如果一個人愛學習,經常提升自己,她會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前些年在網絡上鬧到沸沸揚揚的幹露露,其給人的感覺除了粗俗,還是粗俗,雖然怎麼看也算是個美女,但滿腦子都是肉慾與金錢的人,怎麼也難以給人高雅氣質的感覺,你說差點什麼,就差那麼點知性與精神吧,相信這就是一個天淵之別。

所以,人生一輩子,我們沒法保證自己一定有錢、一定有權,但我們一定可以保證自己有素質,只要我們多讀書,愛學習!

2.提高生活品味

生活品味這東西,又是一個難以說清的事情,沒辦法,凡是涉及到精神層面,我們很難用物質去衡量,我們沒有辦法說某某的生活就更加有品味,甚至隨著經濟的高度發達,越來越多人將品味簡單地與價格掛鉤,比如購買高檔奢侈品、開高級跑車、住豪華酒店就是有品味,有時候挺無語的。

當一個社會缺失了精神,任何評判標註不自覺就會走到物質衡量。其實,我並不是想表達一個相反的意思,彷彿說買奢侈品就不懂品味、開豪華跑車就是暴發戶,我只是想表達,品味絕對不能簡單地落到價格來衡量。同樣是購買奢侈品的人,有些人確實很有品味,她非常瞭解自己購買之物的內涵,也明白如何通過這些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但另一波人,僅僅是為了通過這些奢侈品來提升自己,讓自己看起來高人一等。這類人對這些品牌的歷史、內涵一竅不通,除了知道它貴、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外,毫無品牌的概念,反而是對這些奢侈品牌的一種傷害。怪不得有些奢侈品牌甚至限制某些暴發戶的掃貨式購買行為,因為這種行為恰恰在損壞這些奢侈品長年積累的自身品牌價值。這些希望提高生活品味的行為,恰恰反襯出一種沒有品味的生活,因為品味其實更多地跟你個人的欣賞水平相關。

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在自己愛好的領域認真研究,長期投入,一定能培養出這個領域的個人獨到見解,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接下來就幾個自己熟悉的小領域舉例讓大家加深瞭解。

電影

相信電影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一個領域,但是不是你喜歡,就一定有品味呢?我看未必。現在越來越多票房居高不下的電影,我發現其內涵真的讓人詬病,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要,為了賺取更大的利益,電影已經越來越偏向於低級趣味,用各種觀感刺激、各種高新技術來裹挾觀眾。什麼思想、什麼內涵、什麼幽默彷彿都不重要了,只要能刺激觀眾的神經,吸引更多的觀眾購買就是最大的成功,這其實也是現代電影的一種悲哀。曲高和寡,你要高雅的藝術,你就很可能面臨食不果腹,能很好將藝術與經濟結合到一起的製作人畢竟還是少數啊。

從多元的角度解讀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兩生花劇照

從我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其實欣賞電影也同樣是需要學習的,需要積累很多的東西。比如在很早期的時候,我由於喜歡看電影,認識了一些資深影友,也讓他們推薦了一些特別值得看的經典電影,比如《藍》、《白》、《紅》三部曲,比如《兩生花》。說真的,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也感覺很鬱悶,為什麼這些電影會被那些真正的影迷如此稱讚,我完全看不出有多大的吸引力。但隨著自己觀影量的逐漸增加,超過1000多部以後,加上經常看各類影評,瞭解各類相關信息等,經過潛移默化,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開始變化了,發現上面這幾部已經成為了自己的至愛,而那些動輒票房過十億的什麼《港囧》,雖然看起來熱鬧非凡,但看完實在有點“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感覺,無法回味,簡直形同嚼蠟。我相信這樣的改變,也來自於長期的學習及提升,而且體驗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在另外一篇文章提到的,“慢”才是高效學習的捷徑。當一個人的品味提升後,你才能從電影中看到更多別人看看不到的東西。比如光影的運用、比如留白、比如音樂的配搭等,很多無法言傳之物,恰恰是最能體現你品味的東西。


球賽

觀賞比賽也是一樣的,比如拿網球比賽舉例,我是一個打了30年網球的人,也參加過不少業餘比賽,同樣觀看一場比賽,其實我與那些不參加此類活動的人,可以體會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觀看一個比賽,一個人的技術面、對一場比賽的組織,其戰略戰術的變化,其心理在整個比賽中的變化等。之所以可以看到這麼多東西,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在參與這項運動的過程中有過類似體驗。這在羽毛球、足球等眾多體育項目中都相似。我們之所以能更深入地欣賞一項比賽,跟我們在這方面的精力投入有關,或者說跟我們在這方面積累的知識高度相關。常言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你很難看到事物的本質,最終就只能成為一個看熱鬧的外行人,更重要的是,你還沒法意識到這一點,當那些內行對你的評語不屑一顧時,你根本沒法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回事,這算不算是無知的一種悲哀?

從多元的角度解讀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圖片來自互聯網

攝影

越來越多人喜歡旅遊及攝影,作為一個接觸攝影超過30年的人,我在這方面也深有體會。我有一個同學雖然最近幾年才開始玩,但非常快的速度就進入到一個較高水平,其黑白人文照片深入人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攝影中,除了技術,還有很多對生活的體驗,這些都是需要長久積累的

,當你積累到足夠多的時候,那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捕捉到更多精彩的東西。而風光攝影,也與你自身的審美底蘊有關,我自己是一個專注風光攝影的人,經常能捕捉到別人看不到的美景,我發現除了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大量實踐、大量對比藝術家的獲獎作品外,還跟自己小時候學習美術有很大的相關性。

從多元的角度解讀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作者攝於亞丁牛奶海

以上分析可以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總體來說,任何品味都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了的,他需要長久的累積,不斷學習與之相關的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豐富多彩,缺的是可以識別的眼睛

3.尋找生命意義

讀書學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尋找生命的意義。相信這是人生最大的課題,為什麼哲學家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相信這恰恰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我們觀察動物,你會發現它們真的可以隨遇而安。你看那些小狗打架後,有些可能被咬傷了,或者被別人砍傷,甚至嚴重到瘸腿。但這些動物很少會象人一樣會去悲哀、去悔恨,它們只是靜靜地在那裡接受這一事實。因為這些動物都缺少人類那種思考能力,因此他們不會抑鬱、不會攀比、不會妒忌,但同時也無法思考生命的意義。

但人就不一樣,人總是會不自覺地去思考這些問題,當然,這也是人類煩惱比較多的一個原因,我們沒法做到如同動物那樣隨遇而安,我們會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別人升職加薪了、隔壁的鄰居買了一臺寶馬、房價的升跌等,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心情。人是唯一懂得思考生命意義的動物,你為什麼會去與他人比較,你為什麼不能象小狗小貓那樣自在生活,因為你想得更多。當然,

想得多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想歪了,那就想出了人類才獨有的心理問題。你去看看那些動物,比如流浪在街頭的小狗,他們從來不會抑鬱、不會焦慮,每天能吃飽就好,沒有什麼追求,不會期望自己大富大貴,更加不會跟豪宅裡面的貴婦狗比較,不會有階級的落差。而我們人類就不行,我們困在這些問題裡面無法自拔。這個時候,學習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為什麼宗教會產生、為什麼心理學會盛行?因為只有這些學問能解決人類精神方面的問題,能給予我們人生意義的答案。因此,如果我們能不斷地讀書,堅持學習,我們的視野將會更加開闊,更能意識到人生中一些重要的事情,最終才能卸掉那些一直困擾我們的人生難題。

讀書之於工作

講完讀書之於生活的問題,我們還得回到讀書之於工作,其實在我看來,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上面關於讀書與生活的問題,很多可以直接延展到工作範疇。限於篇幅,只講兩個方面。

溝通

溝通可以說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無論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我們都少不了溝通。但在工作中,我們往往會更多受到溝通的影響,因為溝通的好壞會干擾到你的績效。

從多元的角度解讀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圖片來自互聯網

但一個人要溝通良好,僅僅簡單學習一些溝通技巧其實是不夠的,或者反過來說,溝通技巧在沒有與你的個人閱歷緊密結合的時候,很難產生良好效果。從人與人交流的角度看,只有當你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你才會理解真理其實有很多不同角度,你才有可能學會換位思考,而非緊緊抓著自己的觀點不放。那些過於堅持己見,經常與人爭論的人,很難做到良好溝通,因為他們沒法接受更多不同角度的觀點。現在媒體上經常將“專家”稱為“磚家”,其實也有一定道理,因為有些專家只會站在某個自己的角度就事論事,他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可能存在偏見,因為任何人的觀點都未必是真理,而當你去不顧一切堅持自己觀點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接受別人的意見。而恰恰是那些知識面不夠寬的人,更容易處於這種狀態,因為他沒法看到更廣闊的空間。所以,我們還是得讀書,學習更多的東西。有句話說的好,

當你學得越多,你會發現你的無知領域越大,因為我們的學習擴展了我們的視野,反而讓我們看到更多我們之前不瞭解的東西,因此這類人更容易謙虛,更加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而那些知識面很窄的人,往往反而無法做到包容。因此,提升自己的知識可以讓我們更謙虛、溝通更順暢,自然工作的效果也會更好。

能力

讀書可以增強我們的能力,給予我們更多的選擇,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也會造成一種誤區,認為只要讀書就可以提升能力,這有點像開篇提到的讀書與賺錢的關係。其實讀書並不見得會直接提升我們的能力,有些能力是需要通過在實踐中慢慢積累的,不一定僅僅依靠讀書。但其實我這裡講的讀書,可能是一個更廣闊的學習概念,他包括了你在方方面面的學習。就像前面提到的看電影及運動一樣,不是僅僅通過讀書這樣的方式,還可以配合更多的學習形式。但讀書最大的好處是,書本將要學內容濃縮到一起,邏輯清晰,便於學習掌握,還可以通過不同作者的闡述加深理解,觸類旁通。不怕大家笑話,比如對於我自己,我的網球完全是靠看書自學的,雖然不如找教練那麼高效,但總體來說,通過讀書的方式照樣可以提升能力。

現在很多公司無法持續提升員工的能力,我認為其實可以通過培養大家讀書的習慣來改變,畢竟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能力的提升更加不是一時半會可以達成的,所以雖然很多公司都有安排各種培訓,但依然無法達到效果,那是因為培訓的量難以無限增加,其中涉及金錢及時間等成本。但一旦培養出了員工讀書的習慣,那麼這些員工就會不間斷地學習提升,雖然不一定馬上可以體現在具體的工作中,但久而久之,必將對工作產生較大幫助。那些充滿創意的點子、那些對管理中缺陷的修補,都是需要不斷學習,日積月累,反覆驗證,最終沉澱出有價值的改變。

學習無止境

在我看來,讀書是個漫長的成長過程,就像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乃至茂密森林那樣,當你剛開始讀一兩本書的時候,你種下了一顆種子;當你讀到幾十本的時候,這顆種子發芽長大;當你讀到幾百本書的時候,這顆種子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並開花結果;當你開始教授別人的時候,更多的種子被播下,一顆顆參天大樹茁壯成長,變成了茂密的森林。而這個過程是沒有止境的,就如同知識永無止境一般,

這也是讀書的樂趣,你永遠都能找到更多的好書,你的素質將不斷提升、智慧不斷增長,其中的樂趣也將不斷延續。

從多元的角度解讀讀書的“有用”與“無用”

作者攝於阿里山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要避免那種將學習作為一種娛樂消遣的偽學習,僅僅滿足自我安慰的心理需求,而沒有達到真正學習的目的。讀書的最大好處是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避免碎片化思維。

現在有很多人已經無法坐下來閱讀一篇長文,更不用說一本書,這就是碎片化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之一,也是我們現在寫文章控制字數的原因,相信這篇不算太長的文章,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一場艱辛的挑戰,如果你讀這個也覺得辛苦,那麼真的要思考下,何時開始重新拿起書本了。

來吧,不要再考慮什麼讀書有用無用的問題,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斷成長進步的人,為了讓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多讀點書,少做點低級趣味的事情,你的人生可能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