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這句藕的廣告語究竟是誰的創意?

李大嘴 大嘴讀史

藕是一種常見的食物,生食熟食皆可,宜菜宜藥,民間有“男不離韭,女不離藕”的說法。

“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這句藕的廣告語究竟是誰的創意?

藕在中國種植廣泛,很多地方都認為自己家鄉出產的藕是味道最好的。

這其中,湖北潛江的“黃灣藕”用了一句很文雅地廣告語。

這句廣告語就是“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忠臣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單數孔。

這裡要普及一下藕的分類。

中國南方種植的藕多為紅花藕,七孔,藕形粗短。北方種植的藕多為白花藕,九孔,藕形細長。

“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這句藕的廣告語究竟是誰的創意?

潛江人說,著名的吃貨乾隆皇帝當年下江南時,吃了潛江的“黃灣藕”後,信口吟出了這兩句詩:“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

於是,這句詩就成了“黃灣藕”的廣告語,創意人為愛新覺羅·弘曆。

同時,這句詩也是一副上好的對聯,還是一個雅緻的謎面。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乾隆皇帝的這句詩是抄襲來的,真正的原作者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一個農民。

傳說,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行,看見一個農民挑了一擔藕經過,朱元璋順口吟道:“一彎西子臂”,農民幾乎不假思索地對了一句“七竅比干心”。

大嘴覺得這個傳說不怎麼靠譜,朱元璋本身並不以文采見長,農民對句的可能性更小,很可能是後人杜撰的。

“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這句藕的廣告語究竟是誰的創意?

“衛文節公”是誰呢?他就是崑山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宋朝人衛涇。

“一彎西子臂,七竅比干心”,這句藕的廣告語究竟是誰的創意?

衛涇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84年的狀元,後來一直做到了相當於副宰相的參知政事,死後被追贈太師,諡號文節,所以被尊稱為“衛文節公”。

不過,在衛涇的傳世作品中,並沒有這句詩的存在,所以,這句絕佳的廣告語直到現在也不能確定是誰的作品,反正肯定不是那個愛顯擺的乾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