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達摩院之後,羅漢堂再起!6位諾獎得主齊聚西湖,他們跟馬雲聊了啥?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3年投入1000億元探索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等十多個前沿領域。

2018年6月,由阿里巴巴倡議,全球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頂尖學者們共同發起的研究機構羅漢堂,正式在杭州西湖邊宣告成立。羅漢堂首批15位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囊括了6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達摩院成立至今,已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上獲得了近20項世界第一,研究成果開始賦能各行各業。就在5月,達摩院量子實驗室宣佈,已研製出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

那麼,囊括“全球最強大腦”的羅漢堂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根據羅漢堂的宣言,它有兩大使命:一是理解數字技術如何幫助實現社會共同利益;二是幫助建立一個廣泛的研究社區,聚合共識與力量,為解決新問題提供新範式。

6位諾獎得主齊聚杭州西湖,看看他們都討論了啥?

01

Thomas Sargent(托馬斯·薩金特)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201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 關於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會不會放大偏見,造成所謂的人工智能歧視?其實,機器並不會自己獨立學習,是我們告訴機器學習什麼,機器根據我們的暗示在學習。所以,當我們討論會不會有人工智能偏見,本質上要談的是,我們不能夠帶著偏見和歧視去教機器學習,我們給機器輸入數據的時候,要去除偏見。我覺得阿里巴巴也在努力去思考這個問題,減少數據偏見,這也是我們給機器提供數據之前要先做的,也是我們每個人要努力去做的。”

點評:機器是不會看臉的。但你要是每天問他:我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它也會回答:是的。

  • 關於中美貿易

“我想推薦特朗普總統看一下《商業衝突:美國貿易政策歷史》,最好是記住美國曆來一些戰爭或政策的一些歷史經驗,這是我唯一想給總統先生的建議。”

點評:特朗普,這本書你讀一下。

02

BengtHolmstrom(本特·霍姆斯特羅姆)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201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是世界末日。我認為,年輕人應該對人工智能更樂觀。”

點評:書讀得少,想的又太多。(反正我們也等不到世界末日那一天)

03

Alvin Roth(阿爾文·羅思)

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201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互聯網平臺在數字經濟時代扮演著火警、預警的角色,同時也是消防隊、救火隊員。”

點評:和我一樣是個多面手。

04

Christopher Pissarides(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201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在歷次的工業革命中,技術變革都會使就業帶來結構性調整,但從來沒有導致失業率上升。

技術對不同的行業改變是不一樣的,被替代的工作不一定是”低端“的,但是它們是機器和人工智能通過基於大量數據的學習能夠解決的。

劃重點:來自諾獎得主的《高考志願填報指南》

05

熊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及金融學教授、2015年獲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很多人說很在乎隱私,但很多現場實驗的結論顯示:當給一點小甜頭,很多人就願意放棄自己的隱私,這讓隱私問題變得更為複雜,因為加入對人性洞察的部分。到底他們真的是不是在意隱私,還是說只是口頭上很在意?這需要進一步探討。”

點評:嘴上不說,但身體很誠實,怎麼辦?

06

Markus Brunnermeier(馬科斯·布魯納米爾)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Bendheim金融中心主任。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技術本身是中立的,無謂善惡,而能否造福人類完全取決於掌握技術的人。而我們學者有責任研究社會如何調整自身以適應迅速發展的數字科技。”

點評:打鐵還需自身硬

07

許成鋼: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2013年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在每次產業革命、新技術大規模到來的時候,都會造成產業結構的基本變化,會有很多的人失業。但同時,又會造出許多新的行業出來。這並不是新的現象,不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點評:打個比方,我之前在村裡拉犁耙種地的二舅子,轉眼就成了新中國的拖拉機手。

08

魏尚進:美國哥倫比亞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2014年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深度」达摩院之后,罗汉堂再起!6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他们跟马云聊了啥?

“2000年至2014年期間,儘管來自中國進口的直接衝擊使美國製造業就業每年下降0.17%(在勞動年齡人口中的佔比),但是,對於非製造業就業則產生了每年高達1.51%的拉動作用,體現為年均1.18%的就業增長。中美貿易並未導致美國整體失業率的上升,反而促進了行業結構調整,使美國的就業人口從製造業向非製造業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