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常說的「公元前」.「公元後」是怎麼來的?

關於歷史會經常提到“公元前”.“公元后”。至於它是怎麼來的,怎麼劃分的,想必一些人並不很清楚。

歷史上常說的“公元前”.“公元后”是怎麼來的?

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曆或西元、格里高利曆。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在儒略曆與格里高利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D.)。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縮寫為C.E.)與公元前(縮寫為 B.C.E.)的說法。

歷史上常說的“公元前”.“公元后”是怎麼來的?

“公元”產生於公元6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幾乎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出生於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

西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曆,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準。

歷史上常說的“公元前”.“公元后”是怎麼來的?

中國是1912年開始使用公曆。當時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由於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以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所以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歷史上常說的“公元前”.“公元后”是怎麼來的?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曆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伊斯蘭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

歷史上常說的“公元前”.“公元后”是怎麼來的?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從黃帝紀年開始(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週期,今年是農曆開元4715戊戌狗年(公曆2018.02.16~2019.02.04),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 農曆不僅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而且能廣泛應用於生活中、指導農業生產。它還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最體現中華民族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的傳統文化。農曆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體現,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它的意義非凡影響深遠,值得我們大力去保護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