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負債越多越有錢?

捷越聯合JieyueUnited


關鍵還是在於是否把握住貨幣金融大擴張的大趨勢,而在貨幣金融大擴張背景下,負債越多越容易實現更高的資金利用率,而資金利用率越高,投入越多實際回報預期也會同步提升,而不少富人也是很好把握住貨幣金融大擴張的時代,先用未來錢,而後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但,關鍵還是貨幣金融發展的大趨勢、大背景。如果說貨幣金融處於持續收緊的狀態,那麼此時負債越高,資產負債率越大,反而越危險,而近年來不少負債率高企的企業,也開始加快回收資金,降低潛在負債率,提升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由此可見,負債越多越有錢,關鍵還是要看準貨幣金融趨勢,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任性負債,這畢竟還是一把雙刃劍。


郭施亮


1.為什麼負債越多還會越有錢

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案例,某某有3套房,但是其中兩套都是貸款買的,欠著銀行100萬,平均每個月要還貸款八九千……不明就裡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生活壓力好大啊,何必自找苦受呢,有一套房住,用其他錢買車不是挺好的嗎?殊不知,這位朋友另外兩套房已經出租,租金已經夠交月供,所以人家的生活壓力並不大。而且隨著一輪輪房價上漲,人家的總資產以30%以上的幅度增值,你說是不是負債多的人越有錢呢?這裡舉的只是負債多的一個典型案例,富人都非常善於利用金融槓桿,比如作為老百姓而言,當下可能最靠譜的就是住房貸款這個金融槓桿,假如有100萬,你可以全款買房,也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買2-3套,採取按揭貸款的方式。按說貸款利息也不低,然而,在房價一路上揚的情況下,這點利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按揭買房等於就是利用銀行的錢為你快速賺錢。

類似負債越多越有錢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很多企業老闆,他們到處投資,要知道他們也沒有那麼多現金啊,都是通過各種渠道貸款,讓錢生錢,交給銀行的利息不過是利潤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有的企業還是無息貸款呢!富人總是在追逐資本利益的最大化,想著如何讓錢生錢,他們的典型財務積累方式為:努力工作—掙取收入—證實自己的能力—努力想辦法向銀行借錢,之後用負債的方式來生錢,最終實現輕鬆致富和財務自由。換句話說,富人總是想著借雞生蛋,用銀行的錢或者別人的錢來為自己服務,而窮人則相反,總是拼命掙錢,努力積蓄,將掙到的錢放到銀行裡,而銀行拿著這筆錢去貸款給富人,富人進一步賺取更多的收益,富人就這麼相對容易地走上了富裕之路。

2.負債也分良性債務和不良債務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聽著名字就望文生義,於是覺得敢於負債,敢於消費的人才可能有錢,比如透支信用卡也是負債,那麼看你透支信用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純粹是各種衝動消費或者超前消費,甚至你透支的錢用於賭博或者好逸惡勞等,那顯然這樣的債務是不良債務,不可能讓你越來越有錢。相反,只有用於投資,而且是有價值的投資才是良性的債務。簡單點說,良性債務是在給你賺錢,而不良債務則會讓你虧錢,會從你的口袋裡往外掏錢。比如說,買房欠下的房貸實際上幫助你解決了購房的資金困難,而這筆債務可以幫你賺取房價的上漲利潤,還可以對沖通貨膨脹,所以,這就是幫你生錢!

綜上,負債越多(良性債務)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負債人有能力,所以,他們有理由得到銀行等機構的認可,所以他們也更有錢;相反,如果是不良債務,恐怕與有錢人的道路背道而馳了。


坤鵬論


因為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每年錢的購買力都在逐年下降,想想80年代的萬元戶,那時候已經算有錢人了吧,現在1萬元人民幣算什麼呢?再想想10年前的100萬人民幣,可以在上海內環買一套不錯的房子了,現在100萬呢,連首付都不夠啊。說人話就是,錢越來越毛了。


按照貨幣貶值的速度,以前我們都說,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就是第一桶金了,老揭我估計不出5年,這個第一桶金的標準要提高到1000萬人民幣。


你去看看煎餅好了,我記得很清楚,2008年,才1元一個,隨後一直漲,2元,3元,現在要5元一個了,近十年,煎餅都翻了5倍了。你說是不是錢,不值錢了?


所以負債越多,越值錢,為什麼呢?你想想,譬如你借了100萬,隨著購買力的下降,原先的100萬過了幾年後,可能只值80萬了,那等於你變相賺了20萬。現在能負債的都是爺,有些爺還專門跑到海外去借美元債,那更牛。


當然,那些套路貸除外,借錢一定要去正規銀行借,不要去找套路貸的那種高利貸,那是很恐怖的。什麼叫套路貸,“套路貸”的“借款”是被告人侵吞被害人房產、財產的藉口,所以“套路貸”是以“借款”為名行非法佔有被害人財物之實。而高利貸出借人希望借款人按約定支付高額利息並返還本金,目的是為了獲取被害人的房產。


揭幕者


“負債越多越有錢”,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看肯定是錯的。一個資產只有百萬,負債卻上億的人,你能說他有錢嗎?最多隻能稱呼他為“負翁”。之所以說負債越多越有錢,說的可能是債務的槓桿原理。用一個單位的負債可以翹起大於一個單位的資產。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那就需要把著名的“MM理論”搬出來。

“MM理論”是莫迪格里安尼和莫頓米勒所建立模型的簡稱。修正後的“MM理論”的結論是: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企業的總價值,負債經營將為公司帶來稅收節約效應。也就是說,企業的資產債務比例將對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帶來影響,理論上來說,負債比例越高,企業的價值越大。這是所得稅的“抵稅效應”所造成的。由於負債所產生的利息可以作為企業的成本支出抵減所得稅,因此負債比例越高,所能抵減的企業所得稅也就越多,企業的價值就越大。而股權融資相對來說,在抵稅這方面則劣勢盡顯。因為大多數國家對股權融資所支付的股息、分紅支出排除在企業所得稅抵減的範圍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熱衷於對外進行債務融資的原因之一。

理論之外,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負債越多越有錢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加以說明。比如一個企業生產一類產品,每個月可以生產10萬件,收入為100萬元,淨利潤率20%,則企業每個月的淨利潤為20萬。這是企業在用盡所有現有資金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大生產力。但是,如果企業對外借債80萬元,則可以每個月多生產10萬件產品,在市場需求不飽和,產品銷路廣的前提下,企業可以每個月多賺20萬,扣除借債的利息率10%,再把利息抵稅的因素考慮進去,企業還可以淨賺10多萬。既然負債有這樣的好處,那企業何樂不為呢?所以說,負債越多越有錢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大貓財經


應該說在一個通脹背景下的適度負債會增加你的財富。

舉例說吧,在2000年我們的M2總額是10萬億,到目前大數字應該在170萬億水平,按這個計算辦法計算,你的購買力下降了17倍,當然這是一個不太科學的比較。

假定當時你在北京購房二環附近也就是幾千元一平方,現在是十幾萬元一平方,假定你當時做按揭貸款買房,按揭二十年,一個月償還2000元,到現在這個2000元也就是相當於你在2000年的十七分之一的價值了,所以通脹稀釋了債務,使得你的財務負擔大大下降。同時,你在2000年的工資一般水平在2000元左右,現在一般水平在8000元左右,你的工資收入呈現增長,因為國家和企業會根據物價水平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和員工一般工資指導意見,從而保證你的貨幣收入會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變。再其次,你如果出租房子,同樣的道理你的租金收入也是節節走高,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等於甚至超過你的按揭貸款數額。

一般來說,經濟社會中,通脹是永恆的、通縮是短暫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所以適度負債並投資才會使你更加有錢,但一般建議不超過家庭收入的40%。


王紅英金融期貨


負債在金融術語裡面也叫加槓桿,做過期貨的人都知道,加槓桿可以讓你在賺錢的時候賺得更多,但是當你虧錢的時候也會讓你加倍加速地虧錢,讓你死得更快。

15年的股災估計大家都記憶尤新。15年的牛市和07年的那波牛市最大區別在於,15年的牛市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5年就是一個槓桿造就的牛市,相較07年,15年的時候所有股民和機構都有了比07年更方便加槓桿炒股的手段,如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期權,還有瘋狂的民間場外配資等。這一切的一切,用大白話說就是,大家都在借錢炒股。當股市上漲的時候,會有一種自我加強的效應,股市越漲,大家越借錢,資金瘋狂進入股市於是股票漲得越多,漲得越多大家覺得賺得越多而且覺得似乎挺安全,於是越借錢。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股市得漲,一旦股市出現拐點下跌,對於借錢炒投的人,虧損的速度也是加倍的,你的槓桿加得越高,虧得越快。於是就是大家看到的股市在15年6月達到高潮後,幾個月時間就跌得親媽都不認識了,直接把幾年的漲幅全部跌掉了。中產階級大量的財富被清洗消滅,那波上漲也透支了股市良性發展的動力,導致幾年來股市一直萎靡不振,元氣大傷投資人信心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恢復。

從15年股災的慘痛教訓可以看出,並不是負債越多就會越有錢,負債讓你有錢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投資的標的必須賺錢的,而且必須是良性循環的,不然只會讓你死得更快;二是你得有信用能借到錢,金融行業有句話叫,你的能力不在於你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能借到多少錢。借錢能力或者說一個人的信用某種程度上更加能代表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因為這是周圍的人和市場對你個人價值和能力的認可。很多人連借現金貸網貸都只能借出個幾千元,而且還是用於消費,不是投資,這樣的人還是少借錢為妙,越借會越窮,並不會讓你越負債越有錢。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要適度負債,不要被金錢和慾望吞噬了自己。


鹹魚學院


窮人都是把錢存銀行,富人都是欠銀行的錢,這個段子都聽過吧,道理簡單明瞭:背點低息或者零息的負債,拿自己的錢去賺錢。

往往無負債的基本都是“窮人”。

說到這肯定有人懟我:說得倒挺簡單,大道理都懂,我月薪三千,吃喝都發愁,你來教教我如何用負債這個槓桿,況且我從哪裡背這個負債?銀行會借給我錢麼?

相信不少人都是這種狀態。沒關係,那我就說點接地氣的負債賺錢法。

負債如何控制?核心關鍵詞是合理!

合理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杜絕劣質負債。

啥叫劣質,比如動不動就買iphone、換車、換手錶等等,這些非剛需而且大額的貶值消費品,就是極大的劣質負債!

這種負債嚴重的話,會直接影響你的財務健康與現金流狀況。

所以原則上要避免這種負債,剋制“買買買”的衝動消費。

相對的優質負債就是貸款上學、上培訓班等,投資了自己,會換回更強的賺錢能力。

當然這都是一些大道理,接下來就是實操性較強的負債錢生錢方法。

先舉個例子,你每月工資3千,月開銷1千,用信用卡刷1千,那就等於你利用了信用卡的50天免息期,免費使用了這1000塊50天。

那麼用信用“省”出來的1000元,是不是可以投資點什麼?擺個地攤,亦或是買個貨幣基金理財也行。

舉這種例子,一來是讓你懂得賺錢難,好讓自己懂得去省錢,二來是知道用自己的錢去做點實用的事情。

有人直接反駁?1000塊能起什麼作用?

隨著財富的積累,1000變2000,2000變4000,如果最後一位數字多了一個零,你還覺得沒用麼?

同理,買房也要選擇房貸。即便你有能力全款買房,你也要更堅信你的賺錢能力會跑贏貸款利率。

說句更接地氣的,房貸也許是老百姓能撬動的最大負債槓桿,公積金貸款利率更是低到4%左右,為什麼不用???



而且,能從銀行借出來的錢越多,說明你自身的資產實力越強,這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但是,負債的比例也得控制好才行。

一般情況下,不影響家庭日常的生活質量可以算作合理負債的一個原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通常情況下,這個數值保持在50%左右為宜。

說得更實在點,你有100萬資產,那負債要維持在50萬以內。如果發債率達到1,那麼理論上講,你已經破產了!

弄懂資產負債比率以後,下面就要著重瞭解自己的月可支配收入。

如果家庭收入穩定,該比率為30%即可。也就是一萬塊的收入,其中3千拿去還負債是最合理的。



如果超過50%,就有可能變成“卡奴”、“房奴”。

瞭解了這些,才能理性的揹負債,最終完成財富一步步積累!



懶先生理財


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案例,某某有3套房,但是其中兩套都是貸款買的,欠著銀行100萬,平均每個月要還貸款八九千……不明就裡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生活壓力好大,有一套房住,用其他錢買車不是挺好的嗎?

殊不知,這位朋友另外兩套房已經出租,租金已經夠交月供,所以人家的生活壓力並不大。而且隨著一輪輪房價上漲,人家的總資產以30%以上的幅度增值,你說,是不是負債多的人越有錢呢?

這裡舉的只是負債多的一個典型案例,有錢人都非常善於利用金融槓桿。

越有能力的人,越能用借來的錢實現自己的財富增值。沒有負債,就說明當下的現金流被佔用,資本不僅不能升值,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

學會利用金融槓桿來流動手上的資本,非常重要。否則錢再多,連通貨膨脹都跑不贏。財富貶值,你說是不是更窮了?

那麼,普通個人如何負債呢?

1、搬磚套利。以前在幣圈,一種很火的賺錢方法是搬磚套利,因為不同的平臺,比特幣價格不一樣。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價格低的平臺買入,在價格高的平臺賣出,賺取價差。

2、延遲支付。對於普通人而言,負債的機會並不多,無非三種:房貸,車貸和信用卡。從大趨勢上看,人民幣的購買力是在下降的。延遲支付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有益無害。

3、信用增值。信用是種無形資產,平時積累,關鍵時刻才用的上。跟銀行多次有借有還,再借不僅不難,將來買房貸款額度高不說,利息還低。

所以別在最容易利用金融槓桿和負債的能力賺錢的年齡,選擇安逸。看準時機,就算沒錢,你還能使用個人的信用和資產貸款,賺取更多的額外收入。

綜上,負債越多(此處為良性債務)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負債人有能力,所以,他們有理由得到銀行等機構的認可,所以他們也更有錢;相反,如果是不良債務,恐怕與有錢人的道路背道而馳了。


天道酬勤260445704


我們先來講個段子吧,王思聰問他爸:我們家有多少錢?王建林說:我們家的錢你三輩子都花不完,王思聰接著問他爸,那我們家差著多少債呢?王建林輕輕的告訴他,我們家欠的債,你八輩子都還不完。

這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是從某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就是在如今的現實社會中很多富人都是通過負債經營,通過資產負債的合理組合來實現自己的創富之路的。

也就是說負債它是有很多功能的,也是有很多好處的,那麼一個人只要能合理的用負債,也是可以讓自己快速的實現財富保值和增值的。我自己總結的負債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負債實際上可以有效的利用槓桿。實際上很多人創業或者走向致富的路上都是利用了槓桿,也是說通過自己的力量,再加上外界的更大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財富的增值。比如貸款買房實際上就是利用了槓桿。那麼通過這種槓桿的使用,你可以把自身的力量放大,從而快速的實現自己目標。

  2. 負債可以有效的抵消通貨膨脹,因為通貨膨脹是市場經濟的一個主要的特徵,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現象。隨著貨幣的不斷貶值,實際上你的負債也在不斷貶值,相當於你的手淫還的債務負擔也會在慢慢的縮小,所以說負債也是一種有效對抗通貨膨脹的手段。這個道理我想在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是不能理解的。

  3. 負債還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信用價值,
    金社會是信用社會,只有你有良好的信用,你在社會上才能獲得更多的金融服務,甚至是其它服務和便利。那麼合理的應用負債實際上也是提高你信用等級的一種手段。比如通過你的借款和還款的記錄,也就是通過你的負債記錄,銀行可以看到你的還款意願,還款能力,以及你的穩定性,從而為您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優惠便利的金融服務。實際上負債多少從某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一個人的信用狀況和綜合能力。

  4. 負債可以增強一個人的壓感和責任感,提高一個人的風險,防範意識。
    而這種壓力感和責任感那也會逼迫自己去認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使自己變得更優秀,一個人有了良好的風險防範意識,那麼他也就會在經濟生活中處於更加主動的地位。和良性的循環。這些也是一個人賺錢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總之,一個人如果能合理的負債,而且能駕馭負債,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經濟狀態的體現。負債並不可怕,也沒有對錯,關鍵看一個人的駕馭能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負債越多的人越有錢。

財富的名義


這個問題問錯了,並不是負債越多越有錢,而是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

目前在銀行申請貸款,是根據你的資產狀況和還款能力而定的。



比如說有個公司老闆,他的公司每年的銷售收入能達到一個億,並且公司的資產也有幾千萬了,那他向銀行貸款,他可以貸多少呢?貸三四千萬甚至更多都是可以的。

第一,他敢貸這麼多款,因為他貸款得到的錢可以投入更大的,賺取更大的利潤。

第二,銀行也可以給他那麼多貸款,因為公司的銷售收入、還款能力是足夠的,萬一出現他公司投資失敗,經營狀況不好的情況,銀行也是可以拍賣他的資產來抵債。

所以越有錢的人,他們敢於背上債務,並且能獲得這麼多的負債。



如果是普通的打工一族,他每年的收入就十幾萬,那他敢於向銀行申請一千萬兩千萬的貸款嗎?他最多可能就背上百萬的房貸。

就算他去銀行申請一千萬的貸款,根據他目前的收入狀況,他是否有能力償還?銀行也肯定不會給他這麼多貸款。



以上說的是絕對數的比較,但從資產負債率和收入負債比這兩個相對數來說,越有錢的人不一定會更高。

還是以上的例子:

老闆收入1億,資產也有8000萬,但總負債4000萬,那他的資產負債率才50%,收入負債比才40%。

工薪族年收入12萬,有一套房子100萬,但向銀行貸款70萬,那他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70%,收入負債比也達到了45%。

按比例來說,“有錢”的負債比例更低呢,銀行貸款給“有錢”的金額雖然更多,但相對來說“更安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