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第一節 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概述

外包生產模式也稱之為代工生產,是近些年來迅速崛起的一種生產模式,主要應用於電子通訊生產製造行業。外包生產模式實際是一種委託生產加工關係,即發包企業利用其掌握的創新設計、核心技術、市場銷售渠道等優勢,委託代工企業進行生產製造,然後再將產品貼上自己品牌進行流通銷售,在整個過程中產品的產權並未發生轉移。

外包服務是指發包企業致力於開發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或其他資源優勢,發包企業的其餘非核心業務採取由外部企業按照規定要求提供優質服務的一種經營方式。按照代工企業的業務性質的不同,代工生產可分為3個層次:1、初級代工生產,代工企業按照生產合同,承接來料加工、簡單組裝或裝配生產,一般不生產製成品;2、中級代工生產,代工企業按照發包企業的訂單合同進行產品生產,由發包企業貼上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這種製成品需要貼上發包企業的品牌後才可以進入流通領域;3、高級代工生產,代工企業研發設計能力較強,在整個代工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按照發包企業的訂單生產製成品,而且還需要承接上游產品研發設計的環節或工序,但代工企業仍然沒有自己的品牌。這三種不同層次的生產模式都只是一種委託代理的生產模式,代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產權都歸於發包企業所有,代工企業與發包企業只是以生產委託合同維繫而已。

圖表 1電子製造外包服務分類

序號

名稱

簡介

1

原始設計製造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s(ODM)指某製造商設計出某產品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另外一些企業看中,要求配上後者的品牌名稱來進行生產,不負責產品的銷售。承接設計製造業務的製造商被稱為ODM廠商,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ODM產品。

2

電子製造服務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EMS),亦稱ECM(Electronic Contract Manufacturing,電子合同製造),指為電子產品品牌擁有者提供製造、採購、部分設計以及物流等一系列服務的生產廠商。EMS廠商除了負責製造以外,還提供供應鏈的管理服務,如存貨管理、後勤運輸,甚至提供產品維修服務。

3

原始品牌製造商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OBM),即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或者說生產商自行創立產品品牌,生產、銷售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收購現有品牌、以特許經營方式獲取品牌亦歸類為OBM。

4

原始設備製造商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已稱為“貼牌生產”,一般由採購方提供設備和技術,製造方只負責生產、提供人力和場地。

第二節 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發展歷程

一、 全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發展歷程

電子製造業代工主要依賴於本地產業集群,在特定時期、特定地區的電子製造代工企業的誕生和強大往往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電子製造業代工模式最早源自1950年代,一些電子類公司在海外尋找代工企業,將一些零部件生產、產品組裝等作業委託於海外代工企業,通過國際勞動分工完成產品的生產製造。1960年代,日本主要還是以合資方式進行生產合作,如日本的電子公司與韓國的Chaebols合資進行產品的組裝。而美國的電子公司則開始委託由其他公司以OEM的方式從事產品組裝以及半導體測試。後來,在國際電子製造上,OEM模式開始逐漸取代了合資的模式進行產品生產。

除中國大陸外,臺灣是全球最著名的代工生產地區,特別是在PC產業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球大部分電腦產品都是由臺灣前幾大代工企業所生產。臺灣代工企業起初利用逆向工程,模仿、翻制日本計算器模型,再以較低價格在海外市場進行銷售,對日本電子製造企業造成一定的衝擊。日本電子製造企業在這衝擊下,在1980年代初期放棄了其長達將近十多年的日本國內計算器的生產模式,而改用OEM的方式將生產合同委託給臺灣企業進行代工生產。基於日本的訂單支持,臺灣電子製造企業發展迅速,並快速打開了龐大的美國電子市場。隨著臺灣製造技術不斷進步,製造業不斷成熟,臺灣代工產業範圍逐漸擴散到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薄膜晶體管以及液晶平面顯示器等領域。並且,臺灣企業藉由代工的實力吸引美國買者前來委託製造加工。

在近些年,隨著技術含量較低的OEM/EMS代工行業的利潤空間有所下滑,代工企業一方面不斷加強其自動化生產能力,降低其人力成本的投入;在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其研發能力,提高其產品製造的附加值,從OEM/EMS生產模式轉向為OBM/ODM生產模式為委託方提供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

二、 中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經濟相對落後,市場相對封閉,技術比較落後,中國經濟市場還不被跨國公司所看好,基本上沒有進行過代工貼牌的生產。改革開放初期,國外企業主要採取中外合資方式進入中國。家電行業中外合資企業起初開始涉及了貼牌國外品牌進行生產製造,如加工訂貨、來料加工、來樣生產、來件組裝都具有OEM性質。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貼牌生產促進中國完成了經濟發展的第一階段。從1978年全國首家來料加工廠在廣東東莞建立,到1983-1989年香港製造業大幅度向內地轉移,再到如今外商品牌生產企業在全國遍地開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世界著名品牌企業不斷湧入,中國代工生產製造企業已經越來越多[1]。

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加工貿易已經佔到出口額的50%以上,至2005年,該比重已上升到55.3%[2]。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發揮著明顯的成本優勢,不斷為國外品牌進行代工生產製造。代工生產製造作為中外的有效率合作方式,已經成為了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一個主要途徑。中國在成功引進外資並獲得利潤的同時,我國的代工生產企業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知識與管理方法,並逐漸開始拓展國際市場。目前,OEM方式普遍存在於我國紡織、服裝、玩具、家電、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等行業。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壓力加劇,我國一些OEM/EMS代工企業開始尋求轉向,部分企業不斷提高其產品研發能力,力求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甚至有些代工生產製造企業已經成功轉型到自有品牌的生產,產品成功銷往海外,並佔據了一定的國際市場地位。

第三節 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歐美等發達國家中一些具備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的大企業在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開始逐步剝離其生產製造業務,將產品的不同生產環節在全球範圍內加以配置和管理,自己則越來越專注於技術開發、品牌經營和營銷網絡的建設。在國際產業轉移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電子產業的跨國EMS/OEM正在進行全球產業整合,歐美等發達國家將具備供求關係的上、下游產業分佈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以互相利用優勢,實現戰略資源的真正共享和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電子產業日益快速發展,我國正日益融入國際分工體系之中併成為國際電子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電子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眾多的EMS/OEM已在中國投資建廠,從而佔有了更多的亞洲市場份額。當前全球電子產業快速發展,我國依靠資源與勞動力優勢,形成後發優勢,在電子產業領域裡後來居上。但是,我國目前大部分電子企業的國際化,是通過向跨國公司接單、出口資源密集商品、勞動力密集商品,或提供簡單加工製造等主要依靠資源和勞動力的商品出口來支撐企業的發展,產品研發相對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國EMS/OEM產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由於產業環境、經濟實力、企業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在借鑑跨國EMS/OEM模式與港臺EMS/OEM模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EMS/OEM模式,其業務模式也各不相同。中國目前的EMS/OEM主要有跨國電子製造服務業、臺灣及香港電子製造服務業和中國本土的電子製造服務業三大類組成。這將有助於我國EMS/OEM更好的把握產業走向,在國際電子產業體系中佔據有利的競爭地位。

雖然電子工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佔據了我國電子產業半壁江山。但是,隨著我國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資源不斷耗竭,我國產業優勢將逐漸消失。2004-2013年,我國製造業小時人工成本增長超過200%,遠超過去10年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100%。目前,中國EMS/OEM企業正在尋求OBM/ODM模式進行轉型,提高自身的附加值,為客戶提供整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在尋求產業轉型的同時,中國企業也在響應著時代的號召,積極改造生產線,實現智能化製造,以創造更大的利潤。

第四節 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規模

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曾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米德指出,如果給定價格的電腦處理能力每兩年提高一倍,那麼這一價位的電腦處理裝置同期就會降價一半。這一定律揭示了電子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其行業的更新換代速度遠超其他傳統行業,各種硬件產品的更新速度讓人應接不暇。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加速使得眾多品牌廠商在研發以及管理等方面捉襟見肘,需要耗巨資規劃產能。迫於各方面壓力,各大品牌廠商紛紛將生產甚至設計環節都外包出去,從而使得公司把精力放在核心的技術研發以及市場開拓上,以此來達到減少資本支出、縮短產品生命週期的效果。由此,全球電子製造代工行業服務領域越來越廣,外包總量將逐年遞增。

據iSuppli統計,2010年全球ODM/EMS外包製造產業營業收入3470億美元,預計2014年,全球ODM/EMS外包製造產業營業收入達到4723億美元。[3]

圖表 2全球電子ODM與EMS收入增長情況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改革開發後,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其中電子製造產業發展尤為突出。中國大陸憑藉良好的投資環境、廉價的勞動力等比較優勢,不斷引進外資進入中國,使得中國本土企業的管理技術、高素質人才不斷得到提升。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電子製造外包業務重點國家,富士康、偉創力、Jabil等全球排名領先的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企業紛紛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造就了“中國製造”的世界聲譽。

中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作為中國電子製造業的重要力量。隨著電子製造外包業務模式的日益成熟,我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企業能力不斷提升。中國的電子製造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將可能繼續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主要原因有以下:其一、得益於全球電子製造外包業務量的不斷加大、全球電子製造產能向中國的轉移以及中國巨大的本土市場,中國吸引了全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向中國大陸的轉移。在未來,中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市場仍有望保持穩步增長。其二,隨著中國本土品牌企業(如華為、中興、小米、聯想等)的崛起,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服務範圍越來越來越廣,電子製造外包服務總量將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並且在未來仍將一直保持這種趨勢。

第五節 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下游市場需求分析

一、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電子信息產業在促進增長、推動經濟復甦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世界各國經濟競爭戰略的核心部分。信息技術涉及領域不斷擴大,與不同工業行業的融合將不斷培育和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如汽車、醫療、能源、機械等傳統工業等。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和滲透,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將不斷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將成為未來產業技術的發展趨勢。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在各個行業中都已經滲透進去,從工業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等工業產業鏈中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型產業,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業態創新,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湧現,催生了電子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並且其增長幅度快於全國工業增長速度。

圖表 3 2014年電子信息製造業與全國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對比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改革開發後,我國順應了信息時代的大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非常迅速,目前擁有巨大的產業規模。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個數超過5萬家,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1.87萬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3.8萬家。2014年完成銷售收入總規模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萬億元,同比增長9.8%;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3.7

萬億元,同比增長20.2%[1]。

圖表 4 2010-2014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長情況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一、 我國通信業保持穩定增長

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互聯網寬帶得到快速普及。2014年,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突破4億個,比上年淨增4160.1萬個,同比增長11.5%。光纖接入(FTTH/0)端口比上年淨增4763.9萬個,達到1.63億個,佔互聯網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的32%提升至40.6%。[2]

圖表 5 2009-2014年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發展情況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在寬帶快速普及下,工業互聯網化將成為可能,這有利於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互聯網技術不斷滲透到各個行業中,形成“互聯網+”的產業模式。4G產業鏈、信息安全、移動支付、教育信息化、能源互聯網、自動化製造升級得到迅速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通信技術的發展,為通信行業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雖然在工業通信的核心技術上距離西方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在通信設備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已經具有全球競爭力。特別是在智能手機的時代到來,中國跟進全球通信行業革新時代,迎來了新的通信行業發展機遇。我國智能手機從2012年出貨25,433.20萬部出貨量增長到2014年的38,878.10萬部出貨量。智能手機的時代帶來,為中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帶來了又一個時代商機。

圖表 6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情況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二、 智能產品將引領電子製造行業

詳情請參考“本章第六節、三、智能產品將引領電子製造行業”。

第一節 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發展趨勢

一、 生產將越來越智能化

隨著多種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融合,使傳統的機械設計製造技術在原有基礎上發展成了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相比傳統的機械設計製造技術有所繼承,有所發展。智能製造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帶來巨大的、甚至是個革命性的變化。智能製造裝備將呈現出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隨著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化,中國製造2025相繼被提出,智能化生產已開始被全世界所關注。智慧工廠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實現工廠的辦公、管理及生產自動化,達到加強及規範企業管理、減少工作失誤、堵塞各種漏洞、提高工作效率、進行安全生產、提供決策參考、加強外界聯繫、拓寬國際市場的目的。

智能化是電子製造自動化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智能製造裝備通過生產工藝技術軟件與應用技術的集成及設備的成套、同時還體現在生物、納米、新能源、新材料等跨學科高技術的集成,從而使裝備得到不斷提高和升級。目前智能製造正向著集成,系統集成的方向發展,通過對機器人進行改造,提高機器人的思維判斷能力,實現人機互動,幫助人類更好的工作。在智能機械的幫助下,能夠優化人類專家的工作,能夠從事設計構思、分析判斷、決策等是智能化的結果。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機器人技術等不斷精進,未來工廠生產將越來越智能化。

二、 服務將更傾向於為客戶提供研發設計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世界分工越來越明細化,整個生產鏈環節分佈在不同國家,不同的企業中,形成全球範圍內的價值鏈。在分工鏈條上,上游側重於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中游傾向於加工製造,下游主要進行國際物流和配送業務。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於能夠持續研發,加快新舊產品的更迭和新種類產品的創造,通過更好、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不斷地佔領、拓寬甚至於引領市場。而作為中游環節的加工製造,處於微笑曲線最低端的代工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企業就必須進行轉型升級。

圖表 7微笑曲線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在企業的相互競爭過程中,商品加工過程勞動複雜度越低,加工企業之間替代性就越強,企業間競爭也就更容易集中在價格手段上,企業在加工製造環節的利潤也就越少。代工企業需要提升自己的研發設計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整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在未來,代工企業將逐漸傾向於為客戶提供研發設計,從OEM演進成ODM甚至DMS,甚至進入消費服務體系,最後發展到OBM。或者,代工企業創造自主品牌謀求企業更為長遠的發展。

三、 智能產品將引領電子製造行業

從產業發展週期角度來看,只有面向大眾市場的綜合類智能終端得到發展,才能真正驅動智能產品全面進入快速發展期。目前,以智能可穿戴產品與智能家居產品為代表的智能產品正在悄悄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在改變著電子製造行業的生態。在未來,傳統的電子產品將會逐漸喪失其市場地位,智能產品將引領電子製造行業開闢出新的發展空間。

(一)智能可穿戴產品

智能可穿戴設備依據用途可分為信息娛樂、醫療保健、運動健身、工業和軍用等智能可穿戴產品。智能可穿戴產品搭載獨立的計算芯片,能夠通過軟件應用、雲端交互實現強大的功能,被業界視為“改變人類生活、感知方式”的下一代智能設備。

智能可穿戴產品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整體市場規模目前仍然比較小。目前,以面向個人用戶的運動健身和醫療保健類的產品已經率先步入加速發展階段。2013年,智能可穿戴產品出貨量規模達到1900萬臺,僅佔全球智能終端出貨量的2.0%。但智能可穿戴產品迅速發展,蘋果、Google、三星、華碩、聯想、小米、奇虎360等都紛紛加入了可穿戴市場行列中,相繼宣佈推出旗下的智能可穿戴產品。例如,2014年,谷歌公司推出了為智能手錶打造的全新智能平臺Android Wear,推出了Google glass等智能產品,蘋果公司於2005年發佈AppleWatch。

智能可穿戴產品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在近幾年急速擴大,從2012年的6.1億規市場規模逐漸發展到2014年59.2億規模,並預計2016年將迅速發展到169.4億的市場規模。

圖表 8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及增速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二)智能家居產品

目前,我國的智能家居產品主要是互聯網和家電相結合,對一些小型家電產品,如插座、音響、電燈、攝像頭,對大型家電產品,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進行智能化改裝。一些家電企業通過與一些互聯網企業合作,聯合開發出智能家居產品,實現“互聯網+”產業大融合。這種創新性模式顛覆了傳統家居行業,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便捷化、舒適化。

在未來,智能家居不僅從家居進行簡單的智能改裝,還將進行系統性的升級,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系統化的智能產品是跨產品數據互通和互動之後再進一步的結果,目前還處在比較初級的探索階。不同產品之間不僅可以進行數據互通,將信息轉化為主動的行為,不需要用戶再去人為干涉。例如,目前實際上已經有廠商在嘗試性地來實現,比如帶著手環靠近電視,電視會識別到人離得太近,自動降低屏幕亮度或暫時將屏幕背光關閉以此達到保護人眼的目的。再如,智能床發現主人太熱出汗了,空調就啟動了,或者是抽油煙機發現油煙量太大,淨化器就做好準備開始吸附PM2.5併除味。

目前,相比國外智能家居產業,我國智能家居的發展尚處於初級的階段,在未來將可能呈現爆發性的發展。2012年,我國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為150億元,到2014年得到286億元,雖然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但增速非常快,預計2020年,我國將得到3,294億元的市場規模。

圖表 9中國智能家居出貨量增長情況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總體而言,目前智能產品的快速發展成為了不可逆的時代趨勢。互聯網、電商、虛擬運營商使代工企業客戶多元化,這為一些具備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的代工企業創造了新機遇。

第二節 市場競爭格局與重點企業

一、競爭格局分析

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國內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的一線公司絕大部分是大型跨國企業和中國臺灣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設立的三資企業。雖然中國國內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不斷精進的生產技術、優秀管理人才、豐富的低廉勞動力成本等優勢,為本土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現階段國內從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的內資廠商規模普遍偏小,只有少數企業具有較大的經營規模,本土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企業在同外資企業的競爭中相對還處於弱勢地位。

圖表 10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領域競爭格局

「行研參考」電子製造外包服務行業研究

第一梯隊以富士康、偉創力、捷普集團、廣達、華碩為代表的全球大型跨國電子外包服務企業,這些企業具有非常大的規模團隊,生產技術相對較為發達,具有先進成熟的服務標準和項目管理規範,主要為一些國際知名品牌進行代工生產製造服務;

第二梯隊以卓翼科技、環旭電子、共進股份、深科技、實益達等為代表的本土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上市公司。這些企業擁有一定的技術實力,規模較大,具有明顯的人力資本優勢,為一些國內外知名品牌進行電子製造外包服務,部分企業能為品牌廠商提供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第三梯隊主要為一些大量規模較小的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企業,其技術水平較低,研發能力較弱,規模相對較小,主要為一些國內品牌代工,或者在一些大型代工企業在產能不足時為一些大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企業進行代工生產。這類企業一般集中在大型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企業周圍,甚至在城鎮地區,服務能力一般,規模較小。

二、行業內主要企業

富士康科技集團(簡稱:富士康)

富士康始創於1974年2月,以資本額9,000美元創立,起初主要生產黑白電視機旋鈕,現在已廣泛涉及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等3C產品研發製造,廣泛涉足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雲運算服務及新能源、新材料開發應用的高新科技企業。富士康自1988年投資中國大陸以來,逐步建立起以中國大陸為中心,延伸發展至世界各地的國際化版圖,以大中華區與美國為兩大重要戰略支點;組建研發團隊和研究開發實驗室,掌握科技脈動,配合集團產品發展策略和全球重要策略客戶產品發展所需,進行新產品研發,創造全球市場新增長點。富士康目前擁有百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客戶群,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富士康2014年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的3.5%,2014年位居《財富》全球500強第32位[3]。

偉創力國際集團(簡稱:偉創力)

偉創力國際集團成立於1969年,成立於美國,總部設在新加坡,是一家致力於為航空、汽車、計算機、消費電子、工業製造、基礎設施、醫療及移動產品行業的原始設備生產商,能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設計、工程與製造服務,目前是全球最大電子合約製造服務商(EMS)之一,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偉創力的團隊跨越30多個國家和四大洲,並擁有20萬全球員工。偉創力形成了從上游到下游的整合型服務體系,擁有分佈於全球的低成本製造基地[4]。偉創力2014年總營業收入2610861萬美元[5]。

捷普集團(簡稱:Jabil、捷普)

捷普集團成立於1966年,總部設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在全球20多個國家擁有分支機構,為全球第三大電子合約製造服務商(EMS),擁有分佈在美洲、亞洲及歐洲等60多個生產基地。捷普是一家向全球各地的客戶提供從設計、開發、生產、裝配、系統技術支持服務的電子產品解決方案的公司。在中國員工超過10,000位,中國工廠主要遍佈上海,廣州,成都,蘇州,無錫,天津,深圳等地[6]。捷普2014排名全美500強第155位。偉創力2014年總營業收入1576215萬美元[7]。

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環旭電子)

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主要經營範圍為電子元器件行業,提供無線通訊相關產品、液晶電視主板及數字存儲產品為主[8]。環旭電子於2012年2月20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14年總營業收入為1587300.10萬元[9]。

深圳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科技)

深圳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硬盤磁頭產品、電錶產品、稅控產品、內存產品、攝錄像磁頭產品、自動化設備等為等於一體深圳上市公司。深科技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均設有分支機構和研發隊伍[10]。深科技於1994年2月在深圳交易所上市,2014年總營業收入為1644416.50萬元[11]。

深圳市共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共進股份)

深圳市共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創始,於在2015年2月上市。共進股份主要以ODM模式從事寬帶接入終端、無線通信設備、光通信設備、智慧家居和可穿戴式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主要客戶包括中興通訊、上海貝爾、烽火通信、D-Link、SAGEM等國內外通訊企業。目前,共進股份擁有太倉市同維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同維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蘭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共進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共進電子(香港)有限公司、共進歐洲股份有限公司共6家海內外全資子公司,2014年銷售總額超過55億元人民幣[12]。


[1] 工信部: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6471095.html

[2] 工信部: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6414615.html

[3] 富士康官網:http://www.foxconn.com.cn/index.html

[4] 偉創力官網:http://www.flextronics.com/

[5] 偉創力2014年財務報表

[6] 捷普集團官網:http://jblxs.com/

[7] 捷普集團2014年財務報表

[8] 環旭電子官網:http://www.usish.com/

[9] 環旭電子2014年財務報表

[10] 深科技官網:http://www.kaifa.cn/ch/index/index.aspx

[11] 深科技2014年財務報表

[12] 共進股份招股說明書


[1] 呂宏芬:貼牌生產_利潤背後的危機

[2] 汪建成、毛蘊詩、邱楠:由OEM到ODM再到OBM的自主創新與國際化路徑— —格蘭仕技術能力構建與企業升級案例研究

大禾諮詢官網:www.greseed.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