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風華 團團結就寶珠圓——鄂爾多斯市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綜述

暮雲空曠,一川青色,盛夏驕陽,靚麗北疆,鄂爾多斯風光正好。經濟發展牢鑄風骨,文化繁榮獨顯神姿,生態文明描盡韻道,芳華如許,筆墨妍麗,各族人民團結、和諧、幸福的壯美畫卷徐徐呈現。

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毗鄰晉陝寧三省區,轄7旗2區,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是一個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地區。這裡生活著蒙古、漢、滿、回、達斡爾、朝鮮等42個民族,總人口205.5萬人,全市少數民族人口20.9萬,其中蒙古族19.9萬人。

守望相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提出的當代中國民族關係的基本遵循。

長期以來,鄂爾多斯市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堅持把民族工作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始終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創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地推陳出新、完善機制,團結之花越開越美麗。

風雨同舟芳自遠

時光流轉,日月輪迴。歲月丈量大漠,從不輕忘刻度。茫茫千載,鄂爾多斯一次次上演民族遷徙文化多元的歷史景象。

相傳這裡曾有成吉思汗車帳千百,明朝在鄂爾多斯設東勝衛,清朝時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融合得更加緊密。歷史長河奔湧不息,鄂爾多斯日漸成為多種經濟並存的地區,以蒙古族與漢族為主,多民族交錯而居,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的經濟文化生活也把各民族的利益聯繫在了一起,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民族關係。

民主革命時期,鄂爾多斯成為緊鄰陝北的一個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鄂爾多斯的各族人民在反抗侵略和反抗封建剝削、民族壓迫的共同鬥爭中,結成了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形成了民族團結、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從1939年到1945年,先後在陝北公學民族部、延安民族學院和中央黨校民族班學習的蒙古族學員達到200多人,其中在延安民族學院培養的鄂爾多斯蒙古族學員累計達到150多人。這些經過系統培養和戰爭錘鍊的蒙古族學員,成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後黨的民族工作的骨幹,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和形成守望相助和諧民族關係的中堅力量。

2017年7月10日,在延安民族學院的辦學舊址——城川,成立了城川民族幹部學院。特殊的紅色記憶和光榮的革命精神將一直在鄂爾多斯沃土上茁壯繁茂,不斷推動理想信念、革命傳統和民族團結教育向更高層次邁進。

這幾年,鄂前旗阿日賴嘎查的黨員康樹雄響應號召,回到家鄉,牽頭成立合作社,一步步建起種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草原羊產業鏈。在合作社,一戶蒙古族和兩戶漢族“結對子”,一名黨員幫扶兩戶貧困戶,通過互幫互助,實現共同致富,現在,合作社的社員發展到了34戶,2016年加入合作社的社員,年人均增收超過12000元。正如康樹雄所說,我們親如兄弟,只要心在一起,大家就是一家人。

歲歲相守,朝朝相助。“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是已經鐫刻在鄂爾多斯人血脈裡的基因。

繁花璀璨光同輝

草原與黃河在這裡深情相擁,鄂爾多斯歷來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碰撞、交融、積澱的地方,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別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得以傳承至今。

特殊的文化底蘊造就了鄂爾多斯大氣、包容、進取的性格。各族人民代代繁衍生息相親相愛,他們共同點亮了鄂爾多斯絢麗奪目的文化之光,與星辰璀璨同輝。

鄂爾多斯,有保存完整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宮廷祭祀、民間祭祀、傳統飲食、節慶和服飾,這是文化群花中最為特別的一朵。

因其特有的移民文化傳統,蒙漢民族共同創造了具有蒙古族特色與陝北信天游特點的“漫瀚調”和有山西民歌、戲曲特點的“二人臺”。此外在生活習俗、傳統禮儀、文學藝術等方面都展現出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點。

厚重的文化內涵鍛造出層出不窮的民族文化精品,《鄂爾多斯情愫》《森吉德瑪》《銀碗》等民族歌舞、舞蹈詩先後獲國家和自治區“文華獎”和“五個一”工程獎,《成吉思汗祭祀》《鄂爾多斯婚禮》等5個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族文化的瑰寶始終被精心呵護。為保護和發展民族醫藥事業和民族體育事業,加強全市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市、旗區、蘇木鄉鎮、嘎查村社區四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實施蒙醫藥發展工程。同時鼓勵在民族中小學開設賽馬、射箭、摔跤、蒙古象棋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

目前,我市已經成功舉辦了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和全國少數民族書畫精品展等大型民族文體活動。在全區率先開發使用了“蒙漢文牌匾網上審核系統”和“黨政機關公文蒙譯傳輸系統”,實現黨政機關公文和社會市面用文的法制化、網絡化、規範化管理。從2015年起,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2017年,各旗區安排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380萬元。

在新的歷史時期,鄂爾多斯各民族更加廣泛和深入融合在一起,從而加快了地區文化的現代轉型。遊牧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城市文化在這裡交織匯聚,鄂爾多斯把尊重、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與傳承、弘揚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各民族群眾的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

似錦繁花,是各民族精心灌育而成。回眸2017年,草原國際舞蹈嘉年華精彩紛呈,鄂爾多斯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雅客雲集,鄂爾多斯國際文化創意大會智慧榮耀,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掛牌“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烏審旗烏蘭牧騎獲自治區級“十佳烏蘭牧騎”稱號,我市再添文化新名片——“中國詩歌之城”。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鄂爾多斯文化,是別樣芳菲的鮮活記憶。

榮辱相依瑞愈祥

改革開放之初,鄂爾多斯是內蒙古貧困落後的地區之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均居自治區後列,197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僅有3.46億元,人均344元,財政收入只有1900萬元,人均不足20元。

2017年,鄂爾多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79.81億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88.2億元,全市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65.7億元。2018年,全市計劃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33項,截至目前,已開復工166項,開復工率71.2%,完成投資220.3億元。

眾志成城,和衷共濟。工業化基礎原本十分薄弱的鄂爾多斯依託豐富的煤炭、天然氣、羊絨等資源,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先後被中央確定為全國“改革開放十八個典型地區”之一和全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七個典型城市”之一。這些進步和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民族團結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氛圍。

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中,我市優先安排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蘇木公路通車率達到100%,嘎查公路通車率達到90%,牧區照明電入戶率達到98%,自來水普及率達到45%。

在全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結合少數民族發展實際,建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逐年遞增機制。從2015年起,市本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每年遞增20%,2017年達到1210萬元,各旗區達到近3000萬元;增加少數民族貧困救助金和民族工作經費。從2015年起,按照全市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每人每年100元標準設立並落實少數民族貧困救助金1240萬元,救助少數民族特困家庭2456戶。在全市組織舉辦少數民族農牧民科技培訓班和少數民族職業技能培訓班60期,培訓少數民族學員6000餘人,少數民族科技脫貧、轉產就業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市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全面改善基層民族學校辦學條件,建立完善民族中小學助學金制度,著力解決居住分散的少數民族群眾子女上學難問題。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提高“雙語”教育寄宿制中小學生生活費財政補助標準。從2015年起,市本級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每年增長20%,2017年達到691萬元。對蒙古族在校大學生根據考取院校層次繼續實施每生每學年3000元、5000元、7000元的就學補助政策。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鄂爾多斯的每一處蛻變都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今日碩果壓枝,也應由各族人民共享。

重任千鈞再奮蹄

一顆小小的種子落入泥土,春露滴滴滋養,陽光日日照拂,暖風時時吹捧,方能破土萌芽,有枝,有花,有果。要想長長久久綠蔭如蓋,枝葉扶疏就更不能懈怠。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常抓不懈,作了大量工作,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已被列入鄂爾多斯市“十三五”規劃。重任在肩,策馬揚鞭,蹄疾步穩。

我市印發了《鄂爾多斯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工作實施方案》,每年安排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工作經費400萬元,堅持實施民族團結“1234”工程,即每年召開一次全市民族宗教蒙古語文工作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每三年召開一次民族團結進步暨學習使用蒙古語文表彰大會,每四年舉辦一次少數民族運動會。

現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已經納入市、旗區黨校培訓計劃,同時加強中小學生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以民族團結為核心主題的活動有序開展,學習和宣傳兩手齊抓。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全國城市民族工作會議和全區城市民族工作現場會精神,以東勝區為試點,我市大力推進城市民族工作進社區,研發啟用了少數民族信息管理平臺,中心城區區域覆蓋率和信息採集率均達到100%。建立社區民族工作制度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制度,把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納入社區日常工作。

培養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產業。累計投入2000萬元,在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烏審旗和鄂托克前旗建設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傳承發展中心和少數民族創業培訓孵化基地,切實增強少數民族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大力扶持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和民貿企業發展,全市3家企業列入國家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行列,32家企業納入自治區民貿企業行列。落實扶持資金945 萬元,先後打造了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布拉格新村等5個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抓好人才第一資源,加強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2015年起,機關事業單位公開考錄、招聘工作人員時,需從計劃總數中拿出15%的崗位,用於定向招錄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建立了公開考錄“雙語”工作人員的長效機制,先後4次公開考錄“雙語”大學畢業生281名。我市每年舉辦一期全市少數民族幹部培訓班和少數民族青年黨員示範培訓班,通過與中央黨校、中央民幹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院校合作辦學,提升培訓層次,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幹部的素質能力。

辛勤付出,終報得團團錦簇的石榴籽。一個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就如一個個標杆,一面面旗幟。

我市準格爾旗和鄂托克旗已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烏審旗、鄂托克前旗等16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全市目前共命名110家單位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全市各旗區共命名123家旗區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此外,為了更好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2017年,市民委在全市範圍內評選出烏審旗席尼喇嘛故居等4個“全市民族團結教育基地”。

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手拉著手,肩並著肩,奮鬥路上,有人與你休慼與共。團結的樂章洋洋盈耳融融相和,鄂爾多斯各族人民將繼續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築團結之基石,凝團結之合力,潤澤北疆明珠華彩天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