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三戶"指的是哪三戶?

《項羽本紀》中有一句話非常有名,那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大家第一時間看到這句話可能有些疑惑,想著三戶人家怎麼滅亡秦國呢?其實這裡的“三戶”並非指三戶人家,而是指楚國的三大氏族。這句著名的敢於反抗暴秦統治的名言,其中不僅暗含堅定不屈的信念,更是不可思議的吻合了後來歷史的進程。那麼該話中的“三戶”到底指的是哪三戶呢?

戰國中的楚國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戰國後期,秦國滅亡楚國,也為後來楚國人民的反抗埋下了伏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三戶”,其實歷史上還是有一定爭議的。

第一種說法是“三戶”是一個地名,就是歷史上楚國的城池,名叫三戶成,在今天河南省境內。決定後來大秦帝國滅亡的關鍵戰役就在此地發生,“楚霸王”項羽當時就是在這裡大勝秦軍,奠定了後來滅秦的基礎。

第二種說法是“三戶”指的是楚國三大氏族屈、景、昭。戰國時期的楚國,王族的姓氏為“羋”,只有君主的姓氏才是“熊”。屈、景、昭當時在楚國都是大姓,出過不少有名的人,如昭陽、屈原、景差等人。再後來反抗暴秦的統治中,楚國這個姓氏的後代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第三種說法是,在秦朝的滅亡中,“三戶”分別指三個重要的人物,分別是陳勝、項羽和劉邦。陳勝當時起義之後就建立了“張楚”政權。“西楚霸王”項羽就不用多說了,本來就是楚國後裔。而劉邦出生的沛縣原本也是楚國的領地。

第四種說法是“三戶”只是一個事後諸葛亮的說辭。是後來楚國後裔項羽推翻暴秦統治之後才有的說法。

不管如何,在推翻暴秦統治的過程中,原楚國人民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點不可否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