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大者宜下)何須以尊卑之分、盛氣凌人

點擊上方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道德經》(大者宜下)何須以尊卑之分、盛氣凌人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謙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國如同居於江河的下游,處在天下雌柔的地方,充當天下的會聚之地。雌柔常以安靜守定而勝過雄強,因為安靜才可處於下位。所以,大國對小國謙下忍讓,就能取得小國的信賴。小國對大國謙卑恭敬,就能見容於大國。大國不過是想網羅小國,小國不過是想歸附大國。這樣兩者都能實現各自的願望。)

古今中外,人類社會能否得到安寧與和平,往往取決於大國、強國的政策。大國、強國所希望的,不過是要兼併和蓄養小國、弱國。而小國、弱國的願望,則是與大國和好,和平共處。

以大國、強國的政策為生存的動向,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原大地是如此,在當下的全球也是如此。老子所提倡的真正含義,正是大國不可恃強凌弱。

從個人方面來說,我們在生活中,也總是以長者、強者為立場,強調小者對長者的一味盲目服從,並以此作為尊重的標準,強調弱者對強者的一味盲目恭維,並以此作為尊重的標準。

但是,以小者、弱者為立場,這樣的尊重,怎麼樣呢?以“恃強凌弱”的準則去制定“尊重”的準則,以“恃強凌弱”的辦法去推行“尊重”,怎麼樣呢?

如果尊重不是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那麼放棄“尊重”的刻意推行,怎麼樣呢?

歡迎繼續關注,並留言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