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攻以色列,卻差點丟掉首都的「悲劇」國

1967年6月以色列為了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然而隨著實際控制面積的擴大,以色列的國防威脅並沒有減少。

猛攻以色列,卻差點丟掉首都的“悲劇”國

因為它腳下有鄰國的傳統國土,鄰國對它的態度是非常的緊張惡劣,並且從未放棄用武力跟它大幹一場,這不在1973年10月6日,在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的率領下新的阿拉伯聯軍出動了。

10月6日那天是猶太教傳統的贖罪日,絕大多數的猶太人都會去參加宗教活動,是以色列防禦最薄弱的角度,所以聯軍選擇在那天發起了猛烈炮擊。

而效果也確實“立竿見影”,當聯軍的炮聲殺進以色列控制區時,超多以色列士兵還沉寂在節日的休閒之中,當炮聲徹底響徹通天之時,才連忙回到軍營參與作戰。

猛攻以色列,卻差點丟掉首都的“悲劇”國

然而軍情已經徹底“完”了,以色列為了死守住西奈半島構建的巴列夫防線全線崩坍,與此同時敘利亞人在戈蘭高地也發起了猛擊,以色列陷入了前後捱打的超級被動之中。

為了徹底打破這困局,考慮到埃及明顯要比敘利亞軍力強,以色列高層決定先北後南,埃及方向以被動防禦為主,敘利亞方面則是全線反撲,力圖最短時間內打垮敘利亞軍隊。

反撲的準確時間是10月8日,數百輛坦克在戈蘭高地不停的咆哮,而敘利亞方面由於未能料到以色列援軍僅3天就能到達戈蘭高地。

猛攻以色列,卻差點丟掉首都的“悲劇”國

原本“毫無章法”的粗放式進攻,給予了以色列大軍諸多見縫插針的機會,直接讓其迅速完成了對敘軍的分割包圍,10月10日,戈蘭高地的炮火聲停了,隨後是以色列人激烈的呼喚聲。

再後來就是原本按慣例不怎麼下戈蘭高地的以色列軍隊,將軍隊直接開到了距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中心40公里的城郊備戰,嚇得敘利亞高層直哆嗦。

與此同時南邊的埃及方向也熱鬧的很,以色列先是擋住了埃及的進攻,然後當戈蘭高地的戰局穩定後,立馬將南北防禦主力合併起來利用,變成刺穿埃及的利劍。

10月16日更是有一支以色列軍隊橫渡了運河,到達了埃及核心的尼羅河流域,距離埃及的首都開羅,粗略的算一下僅101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