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一些局限性

我們在將道教和其他宗教做比較的時候也許會問:為什麼道教沒有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呢?從歷史角度看,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其理論和實踐都還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

首先是道教帶有十分強烈的民族特色。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它所追求的目標是“長生不死”和“肉體成仙”這和其他宗教派別所講的“靈魂不死”根本不同,而其宗教理論對“肉體成仙”、“長生不死”的論證,這是人類現代科技都無法解決的難題。另一方面,道教又過於接近科學,為達到長生的目的,道教極其注重身體的煉養,對中國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醫藥學的發展貢獻極大。但一種宗教如果過於利用科學,那就必然會限制神的力量等“非科學”成分的作用,從而會形成人力與神力之間很大的矛盾。最後,也是導致道教難以在世界廣泛傳播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般宗教本應要求“出世”而道教卻深深打上了“人世”的烙印。作為宗教團體,道教提倡“天、地、人”三者合一而“致太平”,所以它有著強烈的干預政治的願望,從而使得道教在構造了超現實的神仙世界的同時,又希望把現實世界改造為理想世界,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矛盾。

研究道教的特點,對現代中國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深入分析道教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民族心理和思維方式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