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住房公積金繳費金額和增值收益率何以一「增」一「降」?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央行聯合印發《全國住房公積金2017年年度報告》(以下稱《報告》),全面披露了2017年全國住房公積金管理運行情況,以及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報告顯示,我國去年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率較上年降低。

去年住房公積金繳費金額和增值收益率何以一“增”一“降”?

根據《報告》,2017年住房公積金實繳單位262.33萬個,實繳職工13737.22萬人,分別比2016年增長10.11%和5.15%。新開戶單位37.69萬個,新開戶職工1828.28萬人。繳費金額方面,2017年住房公積金繳存額18726.7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6%。這也是住房公積金年度繳存額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不僅如此,2017年末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124845.12億元,繳存餘額51620.74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7.68%和13.13%。

這幾項增長數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同策研究院總監張宏偉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由於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在城市工作的絕對人數在增加,這從新開戶的人數中也可以看出來。根據《報告》,2017年新開戶單位37.69萬個,新開戶職工1828.28萬人,因此不管是社保還是公積金的同比變化,肯定有所增長。另外,眾多異地就業的流動人口在購買商品住宅時,由於很多地方的住房公積金並沒有實現“互聯互通”,“所以很多資金沉澱到了這部分人群工作的城市當中,而不是他們想購買房子的城市中,餘額會有一個持續增長。”此外,張宏偉指出,繳費的基數每年都在調整。“基數哪怕只是微調一點點,都會對繳存金額和餘額產生較大影響,因為全國人口總量太大了。”

去年住房公積金繳費金額和增值收益率何以一“增”一“降”?

當然,《報告》中也有減少的數據項,比如2017年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254.76萬筆、餘額9534.85億元,分別比上年降低22.21%和24.93%。張宏偉認為,住房公積金在一二線城市中的使用比例高於三四線城市,但由於從去年到今年,一二線城市新房市場和二手房市場因調控導致交易量下降,住房公積金貸款金額自然就降低了。

此外,《報告》顯示住房公積金在增值收益方面出現一些分化。一方面,2017年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763.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98%。另一方面,增值收益率1.57%,略低於上年的1.59%。增值收益率降低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此,易居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科偉分析,住房公積金的用途除了給居民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外,還用於支持地方政府作為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項目貸款,這都會影響到其投資收益。張宏偉表示,“住房公積金投資渠道開放程度並不大,對房地產投資、股票投資等層面的限制較多。因此,投資增值收益肯定不高。政策層面首先要保證繳納住房公積金的這部分人的權益,如果放開了投資渠道,萬一虧了怎麼辦,誰去承擔?”

記者 戚奇明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