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廣東或將開啓電力現貨市場 儲能市場化應用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2018年7月2日-4日,在“2018中國國際光儲充大會”的論壇上,廣東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的易斌博士做了題為《南方區域儲能規模化應用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分享了廣東地區的電力市場現狀與儲能相關政策,並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做了解析。

易斌: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上午好!非常感謝組委會給我們這個團隊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廣東的儲能應用的一些情況。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南方區域儲能規模化應用的機遇和挑戰,重點針對廣東的一些情況作介紹。我今天主要講四點,第一個是儲能應用的需求及現狀的分析;第二個就是在廣東以及南方區域相關的儲能的政策,及其帶來的一些市場機遇;第三個是儲能規模化應用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廣東地區的相關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存在的不足;第四就是一些總結和展望。

一、儲能應用需求及現狀

廣東搞電力系統運行特點

首先從廣東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角度來看,廣東電力系統運行情況特點是比較明顯的,它的電源的裝機容量比較大,煤電的佔比比較高,截至17年年底,廣東裝機容量是1.07億千瓦,其中燃煤及佔了54%。目前省內快速調節資源比較緊張,調峰困難。其中燃煤機組、水電機組和蓄能機組佔比將近三分之一,隨著風電、光伏、核電裝機不斷地投產,預計未來系統調峰能力會更加困難。再一個特點,廣東電網負荷比較大,然後峰谷差也比較大,負荷的曲線波動很大,調頻是比較困難。2017年廣東最高負荷是10858萬千瓦,整體的負荷是全國第一,預計2018年要達到1.2。廣東最高負荷日峰谷差也比較大,最高負荷日的谷峰比達到0.62,高峰負荷當日的高峰與低谷負荷的差值甚至達到廣西最高統調負荷的2倍。廣東負荷攀升和下降速度快,部分時段變化率比較大,最快的每分鐘80萬千瓦。

廣東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

再從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來看,廣東整體上可再生新能源總的裝機容量不是特別大,目前主要是涵蓋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分佈式光儲充和生物質發電為主。截至最新的統計數據的話,應該接近了8百萬千瓦,包括剛才說的這幾類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光伏分佈式的佔比比較大,這兩年集中式的光伏也增長得比較快。

廣東的海上風電,廣東省是沿海平均風速較大的地區,風能的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品質較好。比較適合發展海上風電,今年上半年廣東省發佈《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這個裡面明確對廣東省海上風電的規劃做了一些部署,目標是到2020年海上風電建成投產裝機達到2百萬千瓦,到30年要達到3千萬。全省的規劃海上的風電長場是23個,總的裝機容量將近6700萬千瓦。近期集中在開發一些近海潛水區的風電場,規劃有15個,近海深水區的話是有8個。

輔助服務市場需求大

結合能源局的一個發文,我對去年第二、第三、第四季度的補償情況做了數據的彙總。從廣東去年三個季度的電力輔助補償的情況可以看,整個系統對備用調峰以及AGC的調頻需求是比較大的,這三個位列前三位,3個季度分別獲得的補償費用是3.3億、0.8億和0.79億。第一季度的數據沒有補上,預計整個市場在這三個總的補償的費用,大概是5、6億。

用戶側需求較大

因為現在國內儲能比較熱的幾個領域,一個是用戶側,另外就是調頻,電網側目前來說比較少,但今年規模上的比較快。廣東省整個2017年全社會的用電量接近6千億千瓦時的規模,全國排名第一。工業用電接近了一半以上,從工業用戶削峰填谷、節約用電的成本來說,市場的潛力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另外珠三角地區電價的水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相對北京、上海、江蘇地區的話還是略微低了一點點。用戶通過光伏的儲能,節約用電成本的需求、意願還是比較強的,目前因為儲能成本還是有點高,所以後面發展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儲能應用現狀

現在廣東省儲能在電力系統各個環節的應用都有,包括髮電側、輸配電側、用戶側、園區微網、變電站都有一些應用了。在發電側,這一個季度可能會有一些併網的項目。在我們前期的電網公司主導的園區的微電網,工業園區的示範工程裡面,其實也有一些儲能的,光儲的應用的項目。用戶側也有一些項目,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包括佛山、東莞這些地方。相對江蘇這些地區,整體來說現在的規模還是比較小。從現在相關的一些市場建設的一些情況來說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

二、相關政策解讀及市場機遇

廣東電力市場建設概況

廣東從去年年底獲批全國首批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的地區基金,廣東省的定位是以廣東為起步,建立區域級的電力市場。主要包括年度的雙邊協商交易、年度合同電量集中交易、發電合同電量轉讓交易、月度集中競爭交易等四個品種。

現在廣東的市場規模還是比較大,17年市場化的交易定量超過千億度,其中年度長協電量800多億度,月度集中競價交易量319億度。參與到市場的主體達到6千多個,這個在國內各個地區比較來說,應該算是比較大的,做的是比較領先的。

廣東調頻輔助服務市場

結合電力市場建設的方案,廣東這個地區將逐步建立電能量的現貨市場、調頻輔助服務市場和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等運營規則,儲能設施獲得與其他資源同等身份參與電力市場的可能性變大。現在模擬運行基本結束了,對整個相關的交易平臺,市場規則的一些適應也都完成了。按照計劃,近期可能會逐步過渡到試運行,隨著這個試運行,在明年的時候也會進一步完善電力調頻的市場運營規則,把備用交易類型也會涵蓋在裡面。包括結合電能量的現貨交易市場的建設,建立輔助服務市場的機制也會進一步完善。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整個現貨交易的平臺,相關的運營規則以及對於用戶、電廠設備層面的改造工作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基本上能夠按照預期的,在年底的時候開展一些試運行。

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基本規則,相比之前的兩個細則有一個轉變,是什麼樣的轉變?以前通過事前的定價,備用調用變成一個市場定價,主動申發的過程,這是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轉化。在這個《細則》裡面對整個市場出清交易的流程做了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各位專家可以進一步的瞭解和學習一下。

在這個規則裡面,每個地區交易計算的算法、規則是不一樣的。廣東按照現有的規則,就是現在公佈的這個規則,理論上綜合調頻性能指標最高是3,K1值的上限是5,另外兩個值肯定是小於1的。根據最新的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的最近的審議稿,可能會對這個公式進行補充和修改,也希望關注廣東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各位投資方或者廠商,可以實時緊密關注一下規則的情況,可能會對有一些交易的形式會有一些變化,可能會影響整個系統運行的情況。

我們前幾個月模擬運行的情況,發電廠的里程、報價不是非常理智,他可能為了適應這個規則,把系統運行的情況去做這個流程,所以很多報價不是特別真實的,但是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整個市場的情況。在1、2月份的模擬情況,整個交易的調頻里程是300多兆瓦,平均每天大概是4.45萬兆瓦。這個數據只是作為一個參考,等到它正式試運營,可能相關的情況要根據系統供需的關係去確定。

另外一個規則,就是《兩個細則》。這個在去年年底發佈的時候,也引起了整個行業的關注。這個新修訂的南方區的《兩個細則》,其實就是加了一點,首度承認了電站提供充電調峰服務,並明確了基本條件、補償標準和考核標準。這個規則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最近也有很多一些自媒體或者很多專家對這些規則在進行一些討論。

另外一個市場機遇,就是廣東電網自身內部的一個驅動。首先,廣東電網響應國家智能電網發展指導意見,積極開展智能電網專項規劃,並明確推廣儲能系統與電網協調優化運行技術,應用儲能構建綜合能源利用體系,推進用戶側到配電網儲能應用試點,提升電網可靠性和供電服務水平、提高電力設備利用率。我們團隊也深度參與到9個地區的示範工程的建設,每個地區都有一定規模儲能系統的規劃。包括園區的,包括變電站的,包括臺區的各個層面都有,這個應該也會推動整個廣東地區的電網級的規模化的應用,從電網自身規劃建設出發,會推動整個儲能的發展,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機遇。

三、規模化應用的問題與挑戰

就發電側儲能應用來說,《廣東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試行)》的發佈有效激勵電廠進行靈活性改造,提升了系統調節性能。目前部分電廠準備通過加裝電池儲能進行靈活性改造,儲能的確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現在市場準入門檻那個K值是0.5,原有的很多小型的燃煤機組還是不符合這個要求,市場的模擬運行,廣東地區前三個月可以參與機組數量快速的增長,電力服務調頻市場機制,確實提升了系統調節性。

現在要注意什麼問題呢?整個規則出來了,但是電力調頻輔助服務的分擔共享機制還不是很明確。現在根據各個主體繳完了分攤的費用,再給到補償。整個市場的份額還是比較有限的,所以整個市場的規模,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雖然這是很好的機遇,但是也不要盲目地參與到這個市場。從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結合現在模擬運行的一些情況,可能正式運行的時候,可以參與到市場的機組大概是153臺。每天市場調節的需求的話,是根據整個電力系統負荷的需求來定的。正式運行的時候,可能一天中標的機組只有十幾臺,整個的比例大概是八分之一左右。從這個可以看出來,在做相關項目投資的時候,還是要結合這個機組以往歷史運行的情況,結合現在的規則,對這個項目做一些比較全面的分析。

從電網側儲能的應用來看,受儲能投資成本和循環壽命的影響,儲能在延緩電力輸配設施擴容升級的技術經濟性優勢還不明顯,甚至有些場景還沒有優勢。在電網側推動儲能發展的市場機制還不是很完善的,儲能在現在的環境下面它的價值沒辦法充分發揮的。另外從電網的角度,現在對儲能在電網規模化的應用,還缺少系統級的應用設計,簡單來說就是頂層設計。因為廣東有些山區,小水電是比較多的, 所以我們也做過一些小水電分析,然後做了儲能的設計,功能是有,但是投資實在太大。

另外一點,如果在電網側應用,充電和放電的過程怎樣去交易?甚至怎麼定價都沒有做明確的說明。我們看一下福建的電力輔助,主要是調峰市場的規則,這裡面明確說了充電的規模不小於40兆瓦時,可以在電廠的計量方法內,也可以在用戶側。對它參與的形式做了明確的說明,電廠側的話,你充電的時候可以用本廠豐富的電,充電的時候等同於電廠的發電。用戶側的電儲能可以自用,也可以參與調峰的市場,充電的時候可以執行目錄電價,或者直接售電購買低谷電,在放電可以自用,也可以就近出售,按照獨立的電主人放電的電價執行。這個電價沒有明確說,但是從規則層面,它比兩個細則更細緻。

廣東按照現貨市場建設方案的部署,是沒有像福建一樣,明確一個調峰的輔助服務市場的建設,可能後期會加,但是近期的規劃是先建立調頻,然後備用,還有就是需求側一些相關響應的機制,會有一些規則出來,大家後續可以關注一下。

從用戶側儲能應用來說,現在廣東應用模式還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通過峰谷價差,一般工商業是9毛多一點,排全國第三。前幾天國家發了關於擴大峰谷差的指導意見,後續會有什麼樣的落地政策?大家可以再關注一下。總的來說,在廣東地區做用戶側的儲能的運用,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面,主要考慮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條件比較好,才能獲得收益回報。

另外在配網我們做了簡單的測算,我們結合南方電網110千伏以下做了些測算,傳統的是單位面積的投資曲線,當負荷密度越大的地方,需要投入的設施越多,負荷越密集的地方,單位千瓦峰荷投資越低。我們對比了農村、工業用戶、商業用戶等等一些場景下面,我們做削峰填谷單位的投資成本,也做了一些對比,總的來說在很多的應用場景,在現有機制下面很難有一些很好的投資回報的收益。

四、總結和展望

1、廣東負荷水平高、峰谷差大,對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需求較高,特別是在新能源比例不斷增大、特別是海上風電發展的情況下,系統對靈活的調峰、調頻、備用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大,但受儲能技術成本和壽命的制約,應用規模仍較小,但增長潛力較大。

2、受電力市場建設政策,能源規劃政策等外部因素驅動,以及電網自身升級改造內在需求驅動,儲能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

3、在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因受一些技術和政策的影響,投資的需要對這個市場規模做充分分析,也要考慮市場規則特別是電力市場運營規則的變化和政策不完善對投資帶來的風險。

4、廣東電力現貨市場在年底將具備適用條件,後續隨著規則的完善,將充分釋放儲能的價值,可為儲能的商業化、規模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儲能規模化增大後,如何評估儲能接入對電網的影響,如何實現調度管控,需要開展深入的建模分析研究。

(本文整理自演講稿,未經本人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