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這一戰,爲中將報了14年前馬家軍的一箭之仇

豆家山之戰:

豆家山,位於蘭州東南10公里處,海拔2089米,東北與十里山相連,西與古城嶺、馬架山相接,西蘭公路由東至西穿山而過,是蘭州東南的天然屏障。攻下豆家山,等於打開了進入蘭州的東大門。

馬繼援以他的精銳主力第82軍第100師,再加上他的嫡系警衛部隊青海保安第1團,防守豆家山一線。馬繼援揚言:“10萬人馬也攻不下蘭州的東南要衝!”

解放軍這一戰,為中將報了14年前馬家軍的一箭之仇

63軍軍長鄭維山,是西路軍的倖存者

攻擊豆家山的是63軍,這個軍也算是北野中有戰鬥力的部隊了。時任軍長是鄭維山,14年前,他是紅4方面軍30軍88師政委,在西路軍中作戰,最後一戰,鄭維山率部戰鬥到最後一刻,終因寡不敵眾,他僅帶出十來人突圍,這是他記憶中最為慘痛的一頁。鄭維山曾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為戰友們報仇,洗清這筆血債!今天,他要與曾給他留下慘痛記憶的“馬家軍”,作最後的較量。

讓鄭維山沒想到的是,8月21日一戰,攻擊部隊居然寸步難進,這讓他十分憋屈。

在經過充分準備後,63軍189師被彭老總親自點名擔任豆家山的主攻任務。

63軍的189師是出了名的擅長打山地戰的,由此彭老總特地點名讓189師領受任務,於是189師以566團擔任主攻,565團在其側後,567團為預備隊。

這個566團是個紅軍團,善於山地戰,作風硬朗,算是63軍部隊中的翹楚。

解放軍這一戰,為中將報了14年前馬家軍的一箭之仇

566團在23日起即投入緊張的戰前準備,他們採用了華北部隊慣用的坑道作業迫近敵前沿的方式,以此減少衝擊距離,降低傷亡。這招在太原戰役時屢試不爽,起了很大作用。現在華北部隊把坑道迫近作業搬到了西北戰場,566團和565團用了二天時間一共挖了4條500米長的交通壕,直逼守軍第一道陣地的外壕。567團挖了兩條1500米的交通壕作為部隊隱蔽之用。63軍調集了78門各種口徑火炮,用於炮火準備和支援突擊部隊的突入。為了儘可能有效支援步兵,63軍將40門山野炮拉到了離敵只有五百米左右的地方隱蔽起來,準備直接抵近直瞄射擊,到24日夜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最後的總攻。

解放軍這一戰,為中將報了14年前馬家軍的一箭之仇

工兵和炮兵盡了最大力量,將可以前推的山野炮推上前沿

25日大約在上午10半,在西邊沈家嶺和營盤嶺已經打了快半天的時候,豆家山的攻擊開始了。解放軍的火炮不停歇的猛打了半個小時,大口徑的炮彈打到豆家山的石頭上,崩起的碎石和彈片除了大量破壞了工事以外,還給人員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一時間青馬守軍的陣地上硝煙瀰漫,溝壑中升起了巨大煙柱,在煙柱中裹挾著炸碎的人的肢體和石塊,像下雨一樣在次落下,青馬守軍的碉堡一個接一個被摧毀。半個小時以後炮擊向山頂延深,隱蔽在向前的交通壕裡的566和565團戰士藉著還未完全散開的硝煙和灰土發起迅猛衝鋒。

解放軍這一戰,為中將報了14年前馬家軍的一箭之仇

189師兇猛的攻勢完全把豆家山的守軍青馬保安一團給鎮住了,這個團別看有保安兩字,卻是馬繼援賬下親兵,是他手下的精銳部隊,但是189師完全是一副要復仇的架勢,不由青馬保安一團不心驚,只經過大約20分鐘的激戰,豆家山一線陣地即被566團突擊部隊攻克。

在敵保安一團身後的82軍100師的預備隊在這種情況下投入了一個營進行戰場反擊,他們試圖通過反擊奪回一線陣地。在機槍火力的掩護下,100師的官兵袒胸赤膊,舉著大馬刀衝了過來,試圖把566團的前鋒突擊隊打下去。在激戰中,566團突擊連隊的連長身受重傷,副連長陣亡。只有指導員帶領剩下的三十多個戰士在剛攻下的戰壕中奮力抵抗。藉助後方炮火的壓制,三十多個戰士在十分鐘之內將可以打出去的子彈和手榴彈全部傾洩出去,面對炮火的壓制和解放軍大量自動武器的猛烈射擊,反擊的青馬部隊基本沒有衝入解放軍的陣地,即被打死在衝鋒的路上。正當解放軍的突擊連打光子彈,裝上刺刀準備肉搏時,突擊連後面跟進的部隊趕了上來,新銳部隊兇猛的火力和士氣立刻壓倒了青馬反擊部隊,青馬士兵畏懼到處射來的自動武器的交叉火力,向後退去。藉機566團的後續部隊越過突擊連,直接衝入青馬守軍的二線陣地,並激烈進行了近戰格鬥,青馬守軍來不及由攻轉守重新佈置火力,大約戰至午後,566團基本佔穩了豆家山的一線陣地,並部分控制了其後的二線陣地,摧毀了大部分二線工事前的碉堡。

隨著566團的攻擊。565團突擊連隊從東側登上峭壁,跨越一線壕溝,衝入敵一線陣地,經過短暫激烈的近戰控制了一部分一線陣地東側的戰壕。565團跟進部隊藉助突擊連隊奪下的工事,發揮自身速射火力強的優勢,打退100師的多次反擊,並於中午進一步攻佔領了守軍的二線陣地。下午一點左右。馬繼援強令100師組織敢死隊不惜一切代價奪回陣地。189師也針對敵反擊的強度迅速增調567團梯次投入戰鬥,在優勢火力和高昂的氣勢面前,青馬100師的反擊越來越軟弱無力。

到下午三時以後,敗局幾定,100師高層已經入棄了進一步增兵反擊的決心,戰場逐漸平靜下來。下午5時,189師三個團並肩發起最後的進攻,終於佔領了豆家山全部陣地,青馬的保一團殘部和100師潰下豆家山。豆家山之戰持續7個多小時,是在沈家嶺偷襲和營盤嶺總攻之後六個小時才開打的,當時已經沒有戰役的突然性,但是一方面是63軍擅長攻堅,另一方面華野部隊相比西野,團級部隊編制大,人員充實,裝備火力也更精良,在很多關鍵時刻,擁有大量自動武器的華野部隊利用速射火力即壓制了敵人反擊,比近身肉搏減少了很多傷亡,也更大的加快了進攻速度。最後也還有一點,就是在豆家山之戰進入拉鋸的關鍵時候,沈家嶺那邊的戰局已經基本定音了,既然戰略支撐點擋不住了,那東邊的守軍就不得不想退路了,畢竟他們離西邊那個唯一逃出昇天的鐵橋太遠,要早做打算,所以他們的反擊不是那麼太下血本,有很大自保的意思,雖然想自保,但是東邊守軍的結局還是最悲慘的。

經此一戰,鄭維山一掃心頭14年的悲痛,蘭州的東大門已經被他打開,馬家軍的覆滅就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