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TLC闪存的发展,许多SSD厂商选择3D TLC来设计自家产品。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降低了成本,扩大了容量。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耐久度的下降,写入性能的降低也随之而来,所以最初制备应用在入门级产品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商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比如通过增加容量来克服耐久度问题,通过SLC Cache来克服写入性能问题。再加上3D NAND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开始在自家的高端产品中使用TLC闪存了。

M9PeY官网连接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外观

包装蛮大一只的,包装上那个像眼睛一样的涡轮引擎,让我想起额了之前评测的某个主板的南桥装甲。没错,一会儿就拿那个主板搭建测试平台。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看看包装正面都写了些什么吧:半高半长的AIC扩展卡形式、512GB容量、5年质保、nvme协议、64层3D闪存、加强型散热器、RGB灯效。好像混进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等一下,RGB?!好吧,继主板、显卡、内存、散热器、外设之后,又一PC核心组件开启了RGB模式。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从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的M9Pe共有三种容量,而且和绝大多数产品一样,容量越大性能越好。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彩盒里面是环保包装,里面除了硬盘主体外,还有一个半高挡板,一个快速指南,和一颗螺丝。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这个外观,大家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没错,M9PeY的外观和M8SeY几乎一模一样,只有颜色区别。M8SeY的这个造型曾经获得过IF设计大奖,看来浦科特对这个外观也非常满意,所以在M9PeY中继续使用了这个外观。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顶部这个白色的条状物,就是RGB灯条。当然左边的浦科特LOGO也是会亮的,只不过不是RGB而是长亮的纯白色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从盘体背面PCB的走线可以看出来,这盘其实是由M2转接而来的。这并不稀奇,之前的M8Pe和M8Se都是这样的设计。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拆解很容易,先把挡板拧下来,再拧下四颗PCB上的螺丝即可。但是由于有一颗螺丝被保修贴纸覆盖,如果私自拆盘将丧失保修。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PCB看上去很复杂,其实主要分两部分,左边是电源转换,上方是LED灯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RGB LED的特写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这颗ITE的8265FN是用来控制RGB灯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微星的GTX1080Ti Gaming X TRIO显卡也是用同款芯片来控制RGB的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散热片很厚实,应付SSD不在话下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这个才是M9Pe的真身,原生M.2版本。如果按照以往的命名规则,设个裸盘应该叫做M9PeGN,贴上一个简单的散热片后叫做M9PeG,加上扩展卡做成PCIE版之后叫做M9PeY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来自Marvell的88SS1093,这是一颗高性能的nvme主控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从官方资料可以看出,这是一颗集成了三颗ARM核心的SOC,支持8通道每通道8CE,共64CE闪存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闪存是来自东芝64-Layer 3D TLC NAND,浦科特在之前发布的M8V中也使用了类似的64Layer NAND,只不过因为那是SATA版本,所以使用了TSOP封装的普通版本。M9Pe作为旗舰产品,自然要使用BGA272封装的HP(High Performance)版本。从编号TH58TFT123BAEF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颗单颗2Tb(256GB)的闪存,只需要两颗即可组成512GB容量。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缓存来自南亚NT6CL128M32BM-H2,不要被他编号中的128M给蒙蔽了,实际上他是一颗4Gb(512MB)容量的LPDDR3-1600颗粒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

Intel Core i7-7820X

MSI X299 XPOWER AC

DDR4 2133 8G*4

Plextor M9PeY 512G

Plextor M8SeG 512G

一、基础性能测试

盘拿到手里,第一时间想到要升级固件,浦科特的固件升级非常简单,在Windows下直接运行就好了,完全傻瓜化。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Crystal Disk Info可以正确识别写入了、通电时间、温度等数据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AS SSD Benchmark快餐测试,虽然并不算十分严谨,但也可以快捷方便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SD性能的好坏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CrystalDIskMark,由于这个软件的测试结果是在多次测试中取最大值,所以我们经常用这个工具来验证最大性能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PCMARK8,由于最新版的PCMARK10中并未单独提供存储测试功能,所以我们采用PCMARK8来模拟日常使用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下面这个软件是由我们Koolshare的吉祥物之一——河豚同学亲手编写的,通过对硬盘进行持续的写入操作,来判断其SLC Cache具体有多大。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可以看到,当写入到第6GB的时候,写入速度从1300MB/S左右滑落至500MB/S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这张盘的SLC Cache大约在5GB左右。

二、性能衰减测试

在以前的SSD评测中,我们发现有些TLC的盘在SLC Cache以内性能还不错,但是出了Cache就惨不忍睹。所以我这次增加了AS和CDM两个测试软件的数据块大小,来看一下性能是否会因为数据块增大而衰减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在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数据块的增大,性能的确有所衰减。其中衰减最大的是当10GB的数据块击穿了SLC Cache之后的持续写入,其次是4KQD64写入。其余各项除了持续读取外,虽然各有衰减,但衰减幅度很小。可见M9Pe在SLC Cache之外的性能也还是不错的。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Crystal Disk Mark中,我选择了1GB、4GB、16GB、32GB的数据块进行测试。相比上面的AS SSD来说,4KQD64写入衰减的并没有这么明显。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除了数据块大小对TLC性能有影响以外,我们还发现在部分SSD中,当硬盘空间占用率超过一定也会导致SSD性能下滑。于是我们对这张M9Pe写入了400GB的数据,由于512GB在格式化后只有477GB的实际容量,所以4000GB大约占用了84%的使用空间,也比较贴近平时应用的极限了。估计很少有人会把盘的容量用到红色告警吧。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的看到对比结果,我将测试数据做成了图表,包括上面所说数据块对性能的影响也在其中可以看到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由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来,硬盘空间占用率对于M9Pe来讲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看来浦科特的固件对于抗衰减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三、高负载测试

这节测试中我所用到的软件是IOMETER,这是一个广受好评的IO测试工具,用来最大幅度压榨SSD性能,考验SSD在高压下的表现。而且为了以示区别,我还特意请来了M9PeY的同门师兄M8SeG,看一下在不同队列深度下128K持续读写和4K随机读写时,两款SSD的具体差距。每个QD执行1分钟,取1分钟结束时的状态。

128K数据块持续写入,采用了64层3D NAND的M9Pe遥遥领先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128K数据块持续读取,也是M9Pe完胜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4K数据随机写入,在QD8~QD64之间,M9Pe优势明显,而当QD上升至128时,优势有所减小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4K数据随机读取,此时出现了一些意外。当测试到QD32和QD64时,M9Pe的IOPS竟然和QD16没有多大区别,经过多次测试之后仍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并不正常。甚至将硬盘通电并静置超过12个小时之后再测试,性能依然没有恢复。最后不得已又执行了一次擦除,性能才算恢复正常。这里不知道是不是测试过程中的某个操作出发了某种bug所导致的。

性能恢复正常的M9Pe在QD64随机读取性能比M8Se还要差一点,这是由于512G并不是M9Pe的满血版本,所以相比满血的M8Se在某些方面稍微差一点点。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下面是QD32下的离散度测试,也是分为128K持续和4K随机两种,每个测试执行5000秒

128K持续写入,一直在700MB/S上下震荡,上限900/S,下限500MB/S。可见M9Pe的GC做得还不错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128K持续读取,几乎平稳在2500MB/上的一条直线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4K随机写入,在最开始的SLC Cache之后,稳定在8万IOPS上下,震荡幅度较小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4K随机读取,实在是太平稳了,原本作出的图表看出来就是一条直线,后来我不得已放大了分度值才能看出来一点点波动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离散度曲线非常稳定,莫说被压到0,甚至连稍微深一些的波谷都没有。看来浦科特对于M记主控和东芝闪存的调教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了。

在复杂的性能测试过程中,我也对盘体的热量进行了测量。热成像仪显示盘体最高温度约为42度,手摸上去仅仅是感觉稍微有点温。厚实的散热片功不可没。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灯光

作为外貌协会成员的我,对于RGB没有抵抗力。甚至很多情况下,颜值对于我来讲要比性能更重要。M9PeY是SSD中第一个装上RGB的,这种大胆的尝试效果如何呢?

M9PeY的灯光分为两部分,前面的浦科特Logo是白色长亮的。后面的RGB灯条,在硬盘通电无负载的时候是呼吸闪烁,当有负载的时候是流动灯效,有点像芝奇幻光戟和华硕R6A的默认灯光效果。

待机静态图片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待机gif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负载静态图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负载gif

TLC的全面战争——浦科特Plextor M9PeY 512G评测

这个M9PeY的RGB灯效还是挺漂亮的,通过RGB灯光的变化来代替传统的硬盘读写led也非常有想法。我不理解有些人视RGB如同冤家对头,厂家在不降低品质的同时把产品外观做得更漂亮难道不是更好吗?不喜欢亮灯,买个封闭式机箱就好了,不至于非要因为RGB来黑某些产品或者某些厂家。

总结

随着浦科特M9Pe的问世,也宣告了除Intel之外的所有主流品牌的家用级高端产品,全面进入TLC时代。TLC大潮已不可逆转,与其说缅怀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的MLC,倒不如向前看看TLC有没有什么更优秀的产品。这次的M9Pe,论颜值可能是SSD界最好看的,论性能也是TLC中的翘楚。从各个方面来说,已经完胜其前辈M8Se,后续固件应该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在QLC时代来临之前,珍惜现在眼前优秀的TLC产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