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2014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科技強國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本篇將精選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以供學習參考——

【2013年7月17日】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們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2013年9月30日】

在一些科技領域,我國正在由“跟跑者”變為“同行者”,甚至是“領跑者”。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國在發展,世界也在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還不牢固,創新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在一些領域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趨勢。國際科技競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13年9月30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沒有強大的科技,“兩個翻番”、“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難以順利達成,中國夢這篇大文章難以順利寫下去,我們也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常抓不懈。

歷次產業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點:一是有新的科學理論作基礎,二是有相應的新生產工具出現,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資熱點和就業崗位,四是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調整並形成新的規模化經濟效益,五是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變革。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積累和成熟中。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重視科技的歷史作用,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恩格斯說:“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鄧小平同志對科技作用的著名論斷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代以來,中國屢屢被經濟總量遠不如我們的國家打敗,為什麼?其實,不是輸在經濟規模上,而是輸在科技落後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載人深潛、超級計算等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極大提升了我國國際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14年6月9日】

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當前,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在傳統國際發展賽場上,規則別人都制定好了,我們可以加入,但必須按照已經設定的規則來賽,沒有更多主動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就是要在新賽場建設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建設,從而使我們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如果我們沒有一招鮮、幾招鮮,沒有參與或主導新賽場建設的能力,那我們就缺少了機會。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也總是留給有思路、有志向、有韌勁的人們的。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中後來居上、彎道超車,主要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014年8月18日】

我們必須認識到,從發展上看,主導國家命運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只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古代大帝國最終走向衰敗和解體,除了政治、軍事、地緣上的原因外,創新不足和技術停滯也是重要原因。鴉片戰爭我們被動挨打,也是這個原因。對歷史規律,我們要認真研究和鏡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能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能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看我們能不能有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科技強國是應有之義,但科技強國不是一句口號,得有內容,得有標誌性技術。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2015年10月29日】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為此,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16年5月30日】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湧流。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強調

【2017年3月4日】

希望我國廣大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實踐,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不斷增加知識積累,不斷強化創新意識,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攀登創新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強調

【2018年5月2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