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新征程|沈黎勇 抓好新時代高校團員青年先進性建設

新思想新征程|沈黎勇 抓好新时代高校团员青年先进性建设

本刊記者 華南

“共青團十八大奏響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我作為參會代表能夠參與其中,深感榮幸。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會祝賀,讓我深感黨中央對共青團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曾經18次來到我所工作的浙江大學,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要求,對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寄予厚望。”佩戴著鮮紅的團徽和代表證走進人民大會堂,共青團十八大代表、浙江大學團委書記沈黎勇難掩激動。

擁有16年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經歷的沈黎勇認為,“高校共青團在全團工作中處於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地位,高校共青團如何加強團員隊伍的先進性建設,廣泛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已經成為檢驗團工作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一項重要指標”。

10年前,浙江大學作為全國最早響應並實施“青馬工程”的高校之一,於2008年3月成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生骨幹)培養學院(以下簡稱“青馬學院”)。青馬學院緊扣“政治堅定、德才兼備、素質全面、模範表率、堪當重任”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一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0年來,青馬學院堅持“以思想育人為核心,理論育人、實踐育人、創新育人相結合”的育人體系,以理論培訓、社會實踐、對外交流、課題研究等為載體,共培養校院兩級青馬學員4300餘人。2015年,浙大獲批為首批“青馬工程”全國研究培訓基地,2017年,青馬學院活動團支部獲評全國高校共青團“活力團支部”。

通過青馬學院培養政治過硬、素質全面的團員骨幹,只是浙江大學團員青年先進性建設的一個縮影。沈黎勇,“我們高度重視‘推優入黨’工作,將其作為團組織向黨組織輸送可靠青年的重要抓手,通過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發展對象培訓班等方式,去年培訓入黨積極分子近4000人,發展對象2000餘人。同時通過實施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工程、開展基層團組織建設月活動、創新主題團日活動形式和內容等方式,大力激發團支部活力。現在,浙大校院兩級團幹部中,掛職、兼職團幹部比例超過50%。”

16年團工作經驗積累,關於如何加強團員隊伍先進性,沈黎勇有自己的心得和建議:

第一,要突出核心任務,嚴把意識形態關,培育團員青年思想自覺。

“講政治是共青團的靈魂。”把增強共青團工作政治性擺在首要位置,在共青團工作中自覺、自然地凸顯共青團工作的政治價值。讓每一名團員青年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用新思想武裝團員青年,抓好團幹部政治學習,構建“全體覆蓋、分層分類、校院聯動”的團員青年教育培訓體系,藉助井岡山、延安等紅色培訓基地堅定團員青年“四個意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打造“思想育人、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共同體,實現全過程全方位開展思想政治引領的工作模式,築牢培養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的思想基礎。抓好陣地建設,靈活運用“智慧團建”系統、“青年之聲”平臺等,推進共青團工作網絡新媒體戰略轉型,讓共青團工作煥發青春活力,凝聚青年聽黨話、跟黨走。

第二,要落實制度建設,夯實組織基礎,著力提升團員青年獲得感。

依靠優秀群體的力量去帶動更多青年,充分彰顯團的政治功能。嚴肅團的組織生活,認真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做好基礎團務工作,將“推薦優秀團員作為入黨積極分子人選”作為基層團組織的重要工作職責。進一步擴大團的工作覆蓋面,推進社團建團、宿舍建團,探索公寓建團、實驗室建團、大型活動臨時建團等團建創新機制,讓團組織像大樹的根系一樣深入到每一處有青年在的地方。主動創新團工作的開展形式,深入實施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實現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直接面向團員青年,著力提升組織運行活力、工作開展活力和團員參與活力。

第三,要抓住關鍵少數,突出帶動示範,充分發揮團員骨幹引領性。

做好團員骨幹培養的工作,實現以關鍵少數帶動最大多數的效果。深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突出學生骨幹的政治歷練,發揮學生骨幹在學生班級、社團、寢室、網絡等各種平臺中示範引領作用。以從嚴治黨的要求從嚴治團,持之以恆抓好作風和紀律建設,完善團組織、團幹部、團員隊伍三個層面的考核評價體系,打好團學隊伍“底色”。堅持完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立足政治使命,把共青團組織的建設和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組織建設通盤考慮,引導青年圍繞中心開展工作,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發展。

新思想新征程|沈黎勇 抓好新时代高校团员青年先进性建设
新思想新征程|沈黎勇 抓好新时代高校团员青年先进性建设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