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位於赤峰市北部,地處西遼河上游,大興安嶺南段;縣境北鄰西烏珠穆沁旗,南連翁牛特旗,西界克什克騰旗,東接巴林右旗;地處中溫帶,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且寒冷,夏季短暫而溫熱,晝夜溫差較大。
林西縣境,自春秋時期至隋,先後為東胡、匈奴、鮮卑、庫莫奚、霫、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於潢水北岸(今新城子鎮西櫻桃溝村)設松漠都護府。遼朝初,設饒州,州治長樂縣(治今林西縣東南77裡雙井店鄉)。金朝時,饒州廢,今縣境分屬慶州慶民縣、臨潢府盧川縣。
元朝時,今縣境屬應昌路轄境。明朝初,今縣境屬全寧衛,永樂元年(1403年)後屬泰寧衛地,後屬北元察哈爾部,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劃歸巴林部。
清朝時,今縣境為巴林右旗牧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林西縣,因在“巴林草原之西”故名。
建國初,林西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1969年8月1日,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7月1日,又隨昭烏達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改屬地級赤峰市管轄至今。
林西縣總面積3933平方千米,轄7個鎮、2個鄉、2個街道,2016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235232人、常住人口為205671人,自古就有“塞北重鎮”之譽。
林西縣歷史文化悠久,大井古銅礦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青銅冶煉遺址,有“北方銅都”稱譽。解放戰爭時期,林西縣是冀熱遼地區根據地和戰略指揮中心,是冀察熱遼第一次黨代會會址所在地,也是“朱德騎兵旅”誕生地,有“熱北(塞外)小延安”美譽。
閱讀更多 漢風明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