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共享單車破產!負債5540萬,2363萬押金怎麼退?

首例共享單車破產!負債5540萬,2363萬押金怎麼退?


共享經濟下,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出現了——小鳴單車正式進入破產程序。

還記得街道上五彩斑斕的共享單車嗎?兩年多時間,共享單車從鼎盛走向落寞,摩拜已被美團全資收購,OFO正著手關停在澳大利亞的業務,“垃圾成山”、“拖欠押金”成為共享經濟下的新產物。11日,廣州中院通報小鳴單車正式進入破產程序,成為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

7月11日上午9時,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向社會通報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小鳴單車”經營者——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破產案)的最新進展情況。截至6月27日,“小鳴單車”用戶有效申報的債權共計118738筆,供應商申報的債權共計28筆,另外還有由管理人核實的職工債權共計115筆,債權申報金額高達5540多萬元。

共享單車作為一個新業態在2016年徹底火了,街道上各色單車隨處可見,如今市場驟然降溫,共享單車已然退出“跑馬圈地”時代。摩拜已被美團全資收購,而OFO正在著手關停在澳大利亞的業務。

負債5540多萬進入破產

公開資料顯示,小鳴單車成立於2016年7月29日,主要經營業務是通過開發手機APP向用戶提供共享單車服務。期間,小鳴單車先後在廣州、上海等全國10多個城市投放共享單車超過43萬輛,收取用戶押金總額高達8億元。

在2017年底,小鳴單車開始出現大規模用戶押金不能及時退還的問題,引發部分用戶向廣州中院提出對小鳴單車進行破產清算的申請。

今年3月,廣州中院一審判決小鳴公司須按承諾退還押金,將收取未退的押金向運營地公證機關依法提存,並向消費者進行公告;向公眾披露押金收支、使用、退還等機制和流程信息;在相關報紙和電視臺賠禮道歉等。 同月,廣州中院經審查認為,小鳴單車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事實清楚,符合破產受理條件,作出受理裁定。

小鳴單車在7月10日公告顯示:

1、截至6月27日,用戶有效申報的債權共計118738人,每個用戶押金199元,共計23628862元;

2、截至6月27日,供應商申報的債權共計28筆;

3、截至6月27日,拖欠155名員工共計薪資1619365.51元。

7月11日,廣州中院通報小鳴單車正式進入破產程序。

小鳴單車破產案三大特點

廣州中院副院長吳筱萍介紹,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小鳴單車”破產案主要呈現以下三方面特點:

(1)涉及債權人眾多,且涉及面廣。悅騎公司的債權人包括用戶、供應商、員工三大類,這些債權人散佈在全國十幾個大中城市,極為分散。截至2018年6月27日,“小鳴單車”用戶有效申報的債權共計118738筆,供應商申報的債權共計28筆,另外還有由管理人核實的職工債權共計115筆。

(3)悅騎公司名下的財產分散,處置困難。經過管理人前期摸查,悅騎公司賬戶上已沒有多少現金,目前管理人僅接管到35萬餘元。悅騎公司的主要財產是散落於各個城市街頭的共享單車,因過於分散而造成回收成本高,處置難度大。

公司高管已被限制出境

據瞭解,管理人調查發現悅騎公司存在與其他公司有關聯交易的線索。為了最大限度地追回財產,管理人已向廣州中院提起衍生訴訟,要求關聯交易方返還悅騎公司超額支付的“預付款”,並賠償關聯交易所造成的價差損失,廣州中院也依法受理了管理人的訴請。目前該衍生訴訟案件正在審理當中,廣州中院已對關聯交易方採取了相應的保全措施。

由於悅騎公司存儲在雲端服務器的信息資料無法正常使用,為保障破產程序能夠順利推進,廣州中院依據《企業破產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在今年5月10日對掌握公司關鍵信息的企業高管作出了限制出境的決定。

押金還能退回嗎

小鳴單車破產了,廣大用戶最關心的就是199元的押金還能不能退回。

對此,廣州中院清算與破產庭庭長周煥然表示,一切皆有可能。小鳴單車既然走到了破產這一步,廣大消費者除了要做好全額受償的準備之外,還要做好其他心理準備。所謂破產,就意味著資不抵債。債權人的債權能兌現多少,要看能從小鳴單車能找到多少錢、能變現多少錢。

小鳴單車破產是否意味著逃廢債務?

周煥然表示,小鳴單車破產雖對新生的共享經濟領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但企業破產並不意味著可以逃廢債務,相反破產製度是一把打擊非法逃債的‘利器’。“破產審判的價值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對於喪失經營價值的企業,可以通過破產清算及時使其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對於有挽救希望的企業,則可以通過重整程序予以再生後重返市場經濟的舞臺。”

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對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的、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的、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放棄債權的,以及對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的,管理人有權請求法院予以撤銷。此外,債務人為逃避債務而隱匿、轉移財產的以及虛構債務或者承認不真實債務的,均屬無效行為。

共享單車盛況不再

共享單車作為一個新業態在2016年徹底火了,街道上各色單車隨處可見,再到如今市場驟然降溫,共享單車已然退出“跑馬圈地”時代。

今年4月份,摩拜被美團全資收購了,不過,摩拜單車依舊保持品牌獨立和運營獨立。

據澳媒7月10日報道,小黃車ofo已宣佈正在著手關停在澳大利亞的業務,將在未來的60天內,逐步結束公司在澳大利亞的運營,ofo共享單車將逐步從街道上移除,放置在倉庫中。

易觀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5月市場報告》顯示,在月活躍用戶規模方面,ofo 、摩拜和哈羅單車分別以2805.10萬人、2085.63萬人和761.85萬人佔據共享單車行業前三名。而此次“免押潮”也給ofo帶來了更大的資金壓力。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預測,2018年國內共享自行車市場規模將達178.2億元,增速達73.3%。到2020年,國內共享自行車市場規模或將突破300億元。

在用戶規模方面,共享單車成為2017年下半年用戶規模增長最為顯著的互聯網應用類型。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單車國內用戶規模已達2.21億,佔網民總體的28.6%。用戶規模半年增加1.15億,增長率達到108.1%。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國內共享自行車用戶規模將達2.98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